老字號故事要有新講法

發布時間:2023-02-19 21:52:44  |  來源:騰訊網  


(資料圖)

老字號是數百年商業和手工業競爭中留下的自主品牌,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工藝技術獨特、設計制造精良,具有鮮明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背景,有獨特的人文價值和魅力。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有1128家,上市公司約60家。但是,歷經歲月繁華與滄桑變遷之后,它們囿于多重困境和發展瓶頸,也有一批中華老字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破重圍,獲得消費者的持久關注,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重煥新生的老字號成功的奧秘在于循著時代發展脈絡,銳意革新傳統思想觀念,積極融入先進的時代元素,大膽實施跨界融合創新戰略,采用新方法多方位多視角地講好了品牌故事,充分展現了老字號故事的生動性、鮮活性、親民性,以及品牌形象的科技化、時尚化、年輕化,吸引并留住了消費者。因此,老字號們要提升和保持市場競爭力,必須找到故事新講法,以實現品牌跨越和突破。

伴隨國潮文化的日趨走紅,將老字號的悠久歷史、傳統文化、精神內涵與當下的國風國潮有機融合,通過國潮化的產品、服務、廣告、影視劇等向消費者講述全新的品牌故事,可以升華品牌的文化屬性和情感價值,加強品牌與消費者的情感聯結,收獲文化消費紅利。吳裕泰緊跟“只此青綠”的國潮風,推出“只此青裕”袋泡茶,受到眾多年輕消費者的熱捧;王老吉推行《王老吉鴻門夜宴》廣告片,通過劍拔弩張的飯局與心平氣和的涼茶之間的強烈反差,巧妙地強化了“怕上火喝王老吉”的核心品牌信息,在促進消費者了解傳統的同時也傳播了品牌文化。

隨著模仿型和排浪式消費向個性化和多元化消費迅速演變,將老字號的主營業態、主力產品與創意設計、文旅休閑等進行全產業鏈聯動融合,形成多樣化的新業態和創意化的新產品,向各類細分市場傳遞老字號的精彩新魅力,可為消費者留下印象深刻的老字號故事。尤其在當下,把握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大趨勢,聯動文旅產業中“吃、住、行、游、購、娛”等各個環節,打造與老字號相關的特色餐飲民宿、主題酒店、文化館、博物館、展覽館、觀光工廠、健康養生等新業態,開發新產品、改變產品形式,增加文旅講座、研學旅行、主題文化節等互動體驗活動,成為許多老字號樹品牌、拓市場、促消費、擴收入的有效途徑。

現代消費者關注產品,更注重從消費場景氛圍中獲得多維度高質量的體驗價值。所以,為消費者營造創意十足的老字號故事感知場景,捕捉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顯得尤為重要。一方面,遵循老字號特有的文化底蘊,注重線下實體店、展廳、賣場、專題活動場所的裝飾細節設計,充分展現老字號的歷史元素和文化內涵,重現老字號傳統風格的消費場景,喚醒消費者對老字號久遠歲月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要積極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創意設計和打造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的新消費場景,甚至是一個與現實老字號交互映射的老字號元宇宙。五芳齋推出的首位虛擬藝人五糯糯,虛擬的老字號游戲場景,在手游的武俠世界中披上一套瑞蚨祥出品的虛擬外觀皮膚……這些都是在為消費者提供沉浸式交互體驗的同時,講述老字號發展歷史、傳統文化、精湛工藝、創意產品等故事。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使得各類新媒體平臺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拓寬了人類交流領域,還有助于傳承人類文明和促進社會發展。老字號整合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進行營銷活動,易形成品牌話題,引發大眾討論,有助于傳播品牌故事、提升知名度、擴大銷量。當然,老字號企業要加強市場調研,準確獲知消費者的需求偏好和痛難點,及時創作出與老字號故事相關的創意化、優質化的文字、圖片、視頻等,篩選合適的新媒體平臺,進行定期投放和宣傳。同時,加強在新媒體平臺上的直播力度,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老字號的歷史、文化、品牌和產品等,真正“守得住經典,當得了網紅”。近年來,東阿阿膠持續進行“線上+線下”協同發力,紹興女兒紅成立中國黃酒行業首個新媒體短視頻創作基地并推出“女兒紅·進界杯短視頻創意大賽”,王老吉積極冠名知名網絡劇,都是重視利用網絡營銷力量、不斷創新潮流營銷、講好品牌故事的老字號典型。

從總體上看,做得較好的老字號,其故事新講法主要表現為:以老字號企業為背景,建立“老字號+”的故事思維,充分挖掘老字號原有的文化積淀、歷史價值和人文內涵,促進老字號資源與工農、文旅、體育、健康、科技、藝術等資源的結合,創新文化、工藝、業態、產品、服務等,通過新技術、新媒體、新場景等形式進行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的有效傳播,讓更多人了解老字號企業,增強老字號企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促進消費。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盼盼)

關鍵詞: 老字號故事要有新講法 自主品牌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