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閆輝?? ? ? ? ??責編 | 朱珂欣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提到硅谷,大家會想到些什么?
(相關資料圖)
這座位于美國舊金山的科技城,也是吸引無數懷揣夢想的年輕人到來的互聯網創業夢之地,他們在此開啟奇思妙想的科技之旅。近年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硅谷吸引了不少國內創業者的涌入,越來越多的華人創業者將他們的創業項目由此推向全球市場。
在本期《開談:程序員創富系列》訪談中,我們邀請到了硅谷投資人葉忻、Workstream 聯合創始人王若愚、Saltalk 創始人明方全,在 CSDN 戰略合作總監閆輝的主持下,圍繞在硅谷創業創富的經歷進行了討論。同時,他們還深入交流了在硅谷創業和投資的“那些事”,為大家分享華人程序員的創業創富之路。
葉忻,曾擔任微軟在中國的第一個合資公司 Censoft 的 CTO、搜狐(Sohu)擔任 CTO,并在多家硅谷公司包括 Tibco 和 Marimba 等供過職,在產品開發、技術銷售和商業拓展等方面有著多年以上的豐富經驗。
王若愚,2011 年加入創新工場,并聯合創立了創投圈 vc.cn , 中國的Angelist 和 Crunchbase。2018 年,在硅谷聯合創立 Workstream,通過構建 Saas 產品幫助數千萬靈活用工者找到合適的工作,同時幫助數萬線下商家快速招聘。Workstream 在過去 4?年多累計融資 1 億美元。
明方全,鹽語(Saltalk)創始人兼 CEO。Saltalk 成立于 2017 年,總部位于美國硅谷,是集云廚房和電商為一體的平臺,通過搭建云廚房和 SaaS 管理服務。目前,已經累計融資上千萬美元。
硅谷創業背后的契機
閆輝: 每位創業者在前期,都有自己背后的創業故事。例如,若愚在硅谷的創業項目融了上億美金,明總的 Saltalk 也融了上千萬美元。想了解大家在硅谷的創業項目,是在何種契機下啟動的?
明方全: 在2017 年,我拿到綠卡。那時候,由于自己愛好吃辣,卻又在灣區很難找到吃辣的地方,我開始了自己做剁辣椒醬并且在網絡上銷售。機緣巧合之下,我發現自己的醬銷售額挺高。也是在各種契機之下,2018 年 4 月份,我的第一個廚房開始,半年的時間就已經使得每月銷售額達 15 萬美金。伴隨?2019 年底疫情來臨,對餐飲業沖擊很大,于是我將模式調整為從?ToB?到?ToC。如今,已經完成了新的融資,我的創業之路也還在繼續。
王若愚: 我在硅谷的創業,擁有一個充滿趣味的開端。那時候,我跟合伙人為了理解市場需要什么,會和數百個潛在客戶進行深入交流,小到路邊餐館的老板,大到星巴克和 GE(General Electric,通用電氣)高管。隨后,我們發現 2017 年星巴克還在用 Excel 做招聘管理,員工的平均離職時間是 8 個月,門店離職率極高,招聘人員的壓力巨大。GE 也存在一些離譜的事情,用 Outlook 的 Email 工具來管理四萬人的簡歷。
當我們發現一些業界發達的大公司的招聘后臺都比較簡陋時,我也一點點看到了我的創業契機。那時我的合伙人在大學開過一個泰國餐廳,也存在招人管理艱難的問題。同時,我們了解到招人背后的市場非常龐大,全球有 27 億的藍領工人,他們沒有 PC,也沒有工具來獲取知識和快速成長。
因此,那時候我們一拍即合,即便深知“招人”是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痛點,但仍然想開始從這個領域創業,從藍領招聘做起,解決供需兩端的匹配。我們希望面向 20 多億用戶,通過科技來給他們賦能,通過算法給他們帶來強大的支持。
愿景與行動都兼顧
閆輝:?任何一個創業項目,都會面臨組建團隊的問題。作為華人程序員創業者,大家覺得如何在硅谷組建團隊呢?
明方全:?最初,只有我一個創始人。因為我沒有在美國讀書,最開始的職業也是開發工作相關,我認識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技術人員,沒有互補的合伙人。但在創業過程中,我一直努力地搭建能夠互補且共贏的團隊。在團體文化的培養方面,首先,對整個團隊保持透明;第二,保持同理心;第三,做到誠實。
如今,我的團隊中有 6 — 8 個人,每個人可以獨立負責一塊業務。團隊中的伙伴們,有亞馬遜運營背景的,有高中就來硅谷的巴基斯坦亞裔,有負責產品的是印度人,還有曾經在蘋果歷練過的人。我希望有一天,我能努力將團隊成員發展成能給創業項目出謀劃策的核心人員。
王若愚:我認為構建團隊是創業中很難的一部分。因為團隊組建需要和公司戰略、愿景、增長策略相匹配的過程,需要尋找契合度。
現實中,絕大多數創業公司很難以成長到有愿景的階段。在沒有愿景的時候,如何構建團隊將成為創業中很大的困難。因為愿景不夠大,根本吸引不來高級人才,也不需要高級別的人才。所以,第一個擋路虎是能不能找到市場真正需要的產品,然后能不能拓展出宏大而又有意義的愿景。愿景的天花板定義了能找到人的上限。
在硅谷或中國,留住真正頂尖的人才,一方面是為他們提供優渥的薪資和股份,另一方面,是讓他們相信你的愿景和故事。然而,愿景實現是無比漫長的過程,也非常考驗幾個創始人的能力。因此,創業項目中的合伙人一定要能力互補,彼此之間保持充分透明也很重要,這樣才能共同推進創業項目的成長。
葉忻:在硅谷這么多年,我參與的幾個創業公司都融了很多錢,產品和市場前景都不錯。但是,我認為在硅谷創業,還存在不同文化的挑戰。美國是白人的文化,歐洲的公司對我們來說也存在很多差異化的東西,不同的國家之間本就存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產品和業務要發展到下一個層次,還需要做商務拓展、戰略合作、融資、市場、定位和宣傳等。
閆輝: 兩位創業者不妨談談你們創業中,關于融資帶來了哪些啟發?
明方全: 我之前就職的公司 CEO 給我幫助很大,他作為一名天使投資人,經過他的推薦就將我介紹給了其他投資人。
我認為融資過程中,需要著眼于項目處于什么階段,同時還要把產品和服務做好。因為任何一個產品,都會經歷多個階段的打磨。在每一個階段的迭代中,實現每個階段的目標,融資不會成為大問題。
王若愚: 我認為融資是構建人脈的最好方式。融資的過程實際上是拓展人脈和圈子最佳的一個方式。因為創業者有了一個很強的立場后,自然會吸引很多有意愿的人參與其中。
真正給我們天使投資支票的是 Eric Yuan( Zoom 的創始人),作為全美最成功的華人創業者之一,他給我們天使投資之后,也帶我們認識很多其他投資人。我們上一輪融資里面,高瓴資本投資我們,也是?Eric Yuan?推薦的。
拓展人脈逐漸成為融資過程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為一旦你開始創業,你的項目是什么,具備多大的市場,能夠創造多大的價值,這些問題都是關鍵。
美國硅谷的好處是可以認識到全世界各個地方的投資人。我們投資人有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美國人,歐洲人。如今,北美 VC?(Venture Capital)對于華人創業者的接受度是很高。因為華人很勤奮,技術能力很強,做事的干勁很大。更有意思的是,我的合伙人專門選擇了一個 996 的門牌號來鞭策自己。
葉忻: 20 多年前,我在美國幫張朝陽為搜狐融資,還需要找一個借口和投資人見面。Zoom?當時融資也不順利,因為當時他做的事情大家看不懂,在美國的人脈也幾乎沒有。然而,這 20 年變化非常大。我回到硅谷后,經常把一些朋友介紹給大陸來的創業者,推薦他們加入硅谷各種協會。
現在,大陸華人的創業者有很好的機會接觸到世界一流頂尖的風投。因為第一批華人創業者也成為了投資人,可以先找自己人。大陸頂尖的?VC?也都在硅谷,很多華人朋友都很容易溝通。
技術支棱項目,用戶奠定基礎
閆輝: 眾所周知,程序員都很關注技術。大家的創業項目背后會使用什么技術?硅谷用的技術棧有什么特點?
明方全: 我們使用的技術除了推薦算法,其他后端等技術用的還是比較傳統和穩定的技術。我們的推薦引擎主要是要解決,500道菜的選擇問題。如何讓用戶快速選擇喜歡吃,符合胃口的菜,這是最重要的核心。我們的產品數量不大,但庫存比較小,我們不能把一個菜給推薦給很多人,因為產能是有限的,庫存限制是其中的復雜度。
王若愚:其實中國有很多先進的技術棧。尤其是互聯網項目并沒有特別本質的區別。我覺得更多是工具的使用差異。比如中國大多數用阿里云,北美通常用AWS。在北美,AWS 之所以受到歡迎,是因為云原生這樣的技術更容易使用,數據庫能實現非常自動化的伸縮,讓創業團隊能夠在早期構建一個更具有彈性的解決方案。前端移動端區別也不大,沒有本質區別。如果說本質的不同,就是北美的集成(integration )功能非常發達。
中國互聯網的特點是贏者通吃,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從頭做到尾,從流量的開端一直做到后面的很長尾的應用,創業公司只能成為其生態中的一環,不可能和他有平等關系。但是,北美有大量的公司做成熟的獨立服務,北美做任何互聯網產品,尤其是 SaaS 類的產品,都要做和第三方的大量集成。像我們做招聘相關產品,直接競爭對手也會互相集成,這在中國是不可能看到的。
這源于本身就存在的思維差異。在中國創業,如果產品邏輯和技術不能營造流量優勢,幾乎不可能做下去。在北美不同,完全可以做中間層的產品,上游可以提供流量,下游可以提供工具,中間還有人提供其它能力。站在技術角度,最大的區別是不需要把所有數據模型都設計好,而是可以先用市面上有第三方 API 快速把 MVP 原型做出來。
葉忻: 我以前也是程序員出身,但這些年主要做綜合管理和項目。從大方向看,我比較傾向于公司要用開源和免費的工具,而不要在某個大廠的平臺環境下去開發核心軟件。
閆輝:創業除了定方向、融資、構建產品,還需要流量和獲取用戶。在硅谷創業,有哪些獲取用戶的方式?
明方全:?我認為用戶分為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自己進來,我們需要通過各種辦法讓朋友間做推薦。
第二種通過廣告,比如社交媒體的廣告推廣。但對于創業公司,我不建議在?MVP?沒準備好之前就做廣告推廣。
就過往經驗而言,最初我們采取地推的方式,因為我們做的是 B2B 的業務,地推效果挺好。通過地推和發傳單,幾個月內就快速獲得了 100 多家企業客戶。然后,慢慢積累做一些推廣。現在我們也贊助一些會議,效果比較好。但這種方式剛開始并不推薦。美國還比較流行打電話和發郵件,但是費用比較貴。
我的建議是大家要先打造自己的 MVP,剛開始最好不要花錢,因為一旦花錢你就無法判斷你做的東西是對的還是錯的,花錢獲取的用戶其實不是最好的客戶。
王若愚: 能跑出來的公司玩法都一樣,創業中我們也用過地推的方式。中國的O2O 在消費科技如何啟動方面,領先全世界。
第一步,擁有首批客戶。早期我們團隊中的成員,很多都試過在十字路口一家家的敲門,尋求和招聘經理溝通交流的機會。2018 年 1 月,我們發布了第一版產品。4 月份,有了 10 個付費客戶。其實,要實現招聘結果,流程是比較繁瑣的。從開始獲得人才的源頭,到過濾一些人員約面試,還要讓他們來面試,最后還有簽offer,入職還有一堆手續,流程非常長。所以 4 個月有十個付費客戶是非常艱難的。
第二步,擴張。我的理解是千萬不要試圖砸錢,因為錢是倍增器,如果你的基礎很小的話,怎么砸錢都沒有用的。只有找到了一個可以倍增的方法,在這個基礎上砸錢才會有顯著的效果。我們稱之為 Product Market Fit ,如果能找到合適的渠道,就能快速推出去。我們找到的一個渠道是北美連鎖經營的餐飲店,比如漢堡王是一個典型的規模很大的餐飲店,每個店的運作模式很接近,招職位、招聘流程、需要的人的能力都是一樣的。因此,我們在 2021 年 1 月份搞定了一家漢堡王后,6 月份就有 700 家漢堡王店客戶。品牌內部的口碑傳播可以讓我們快速復制,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工作。當然也嘗試過其他方式,例如:寫信、寫郵件等,我們在嘗試過后,并且對這些方法逐個分析。
始于興趣,忠于夢想
閆輝: 如果國內程序員對硅谷創業項目感興趣,有什么方法可以參與其中呢?
明方全: 國內程序員想在美國找工作,現有的各種各樣渠道都很方便和簡單。
王若愚: 我認為硅谷的華人創業企業肯定會來中國招人。國內工程師見過很多不一樣的場景,比如抖音在中國十四億的用戶中訓練出了深度學習的大模型,這在全球也是所向無敵。這樣級別的數據量和深度學習模型,不是所有的地方的人都見過和經歷過的。
國內人才池子非常大,不止華人的公司,很多北美的企業也希望來中國招人。因為中國消費科技、包括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跑的很快,培養出了來海量的優秀工程師。
而且,創業公司更需要有干勁的人才。而且不太可能跟谷歌這種歐美大廠正面搶人,所以一定會從全球范圍內去獲取優質人才。所以,大家可以去關注剛剛興起且經歷過 A 輪或 B 輪的創業公司,這樣的公司通常會有很多遠程職位,他們的官網都是開放的。還有很多遠程工作的網站,很多想嘗試的朋友可以先慢慢嘗試適應這種全球協作的文化,之后再“肉身”去硅谷。
葉忻: 硅谷這邊大陸來的創業者還是非常團結的,由于可以遠程工作,加上一些華人工程師已經慢慢進入到技術管理層,美國的招聘經理,也更傾向于華人。中國的創業者和程序員可以借此抓住機會。創業是有周期的,軟件工程師創業者要有全球的視野,我也希望幫助大家,讓中國的創業者在全球發展。
閆輝: 從大的趨勢上來看,現在是創業的低潮期,但也可能是進入的好機會。現階段真的能夠去創業的人,或許是真正的創業者。最后,請三位嘉賓分享一句鼓舞程序員群體的話。
明方全: 只要堅信自己能做點事情,那就去做。但做成和做不成的,唯一的差別就是體驗會不一樣,一定要多多嘗試。
王若愚: 做技術是很幸福的,要珍惜在你創業之前做技術的時光。一旦上了“賊船”跑去創業,一旦公司不小心有點規模,可能就沒有寫代碼那么好玩了。珍惜現在寫代碼的時光,不放棄尋找機會。
葉忻: 做軟件工作是一個有點藝術家感覺的創作,數字化轉型會產生很多機會。希望大家抓住這些機會,不斷嘗試,創造出更成功的下一代中國軟件工程師創業的企業。
閆輝:?非常感謝三位嘉賓的分享,每一個人通過自己不同的背景與角度,讓我們對硅谷程序員創富有了新的認知,也希望能給更多的程序員和讀者有啟發。
在充斥著創新和理想主義的地方,年輕一代的程序員又將如何展露頭腳,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許前路漫長,但只要保留勤奮、創新、堅持的信念,在創業之路上篤志前行,夢想的歸處也將雖遠必達。
關鍵詞: 華人程序員創業者支棱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