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有人說,長沙正在造神,無數“排隊”之神。
長沙茶顏悅色,一度排隊時長高達8個小時,奶茶竟然被代購炒到1000元4杯。
長沙超級文和友打入廣州、深圳時,開業之初一度叫號多達5萬個。
從河邊排到了馬路上,甚至出動了深圳交警維持治安。
但有時候,封神和毀神不過一瞬間。
最近,打著國潮點心爆火全國的虎頭局在微信公眾號平臺官宣,關閉成都、重慶的所有門店。
除了四川扛不住,虎頭局也匆忙撤離北京。
更狼狽退場的是在廣州,虎頭局廣州辦公室空無一人,但進門處還是被貼上了“虎頭局欠血汗錢不還言而無信”的條幅。
虎頭局自在長沙一炮而紅之后,就開始在各個城市大肆擴張。
品牌最火爆的時候橫掃北、上、廣、深、杭各大城市熱門榜單,巔峰時期曾開出近80家門店。
在去年12月,剛剛成立兩年的虎頭局信心滿滿,對外公開了自己的擴張目標——2022年將計劃開店150家。
這個來自長沙的小小網紅點心店,何以在全國掀起這么大聲勢和波瀾?
也有人疑惑,排隊暴打稻香村的網紅店怎么不狂了?
一切,還得從資本排著隊送錢說起。
頂著疫情開店,
竟能讓資本排隊送錢
趙本山曾經說過:“人是衣,馬是鞍,一看長相二看穿”。
作為去年最火的網紅點心店之一,虎頭局未必是最好吃的,但他相當清楚一件事——怎么賣點心才是最有排面的。
2019年9月,虎頭局剛剛在長沙開業還沒多久,就迅速成為了“長沙旅游必打卡”的目的地之一。
其它城市打卡項目是:北京故宮、西安大雁塔、杭州西湖...
到了網紅長沙這里,在知名網紅店排隊,成了最奇妙的體驗。
要成為一個稱霸線下的網紅潮店,你必須學會去關注這幾個要素:
1、別光悶頭出產品,要學會立人設。
虎頭局雖然是個糕點品牌,但顯然跟其它同行走的路都不一樣,既不是稻香村這種“老干部”風格,也不是好利來的“小清新”風格。
虎頭局剛剛誕生,就找到了一個當年火在風口上的詞——國潮復興。
從裝修到設計,虎頭局把“潮”字貫徹到底。
“虎頭”是廣東話俚語“打褲頭”,叫著叫著就成了“打虎頭”,講的是當年漂洋過海到南洋的中國僑民,把辛苦節省下來的零錢藏在褲頭里。當時有句話,“下南洋的錢,都是打虎頭打出來的。”
“局”這個字很討巧,不僅有江湖氣,而且很接地氣。
虎頭局把輕工業風與國潮元素完美融合,誰路過都忍不住多看兩眼。
但“立人設”,是需要花錢的。
虎頭局鎖定長沙最具商業價值的核心地段,進行了密集的品牌營銷轟炸。
比如,將品牌TVC廣告集中投放在中心商圈的廣告大屏上;甚至,包下了地鐵站,把長沙地鐵二號線都搞成了虎頭局定制列車。
還投放將近1萬塊熱門商廈和住宅的電梯廣告,給湖南衛視冠名贊助。
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看似很熟悉,但過去卻從來沒有一家點心店做過。
2、學會“兩頭通吃”,讓資本排著隊送錢。
虎頭局的招牌是新中式烘焙,創始人胡亭說,“虎頭局的產品,是復興中式糕點。”
但事實上菜單設計更偏“中點西做”,將中式點心與西式糕點進行融合,傳統糕點一般都是酥餅、糕、糖、團。
但虎頭局盯上了一個過去不太常見甚至冷門的品類——麻薯。
招牌QQ提子麻薯、麻薯老虎卷、榴蓮麻薯、拉絲麻薯葡撻...定價最高的是綿綿白玉卷,一斤賣到了68元。
就像一個鳳梨酥讓大家記住臺灣,一款芝士茶讓喜茶脫穎而出,麻薯也成功讓虎頭局拿下了恐怖的業績:
長沙一家只有53平米的門店開業剛剛兩個月,營收就干到30萬,最巔峰時,竟然創下了單月127萬的歷史最高的單店營收記錄。
這幾年, 作為網紅排隊王,虎頭局幾乎每一個門店新開都能涌上熱搜,年輕人排著隊搶麻薯,資本排著隊“送錢”。
2021年1月,在門店不足10家時,虎頭局就率先拿下了紅杉中國、IDG這些大佬級的融資,六個月之后,虎頭局宣布完成近5000萬美元A輪融資。
這時候,虎頭局的估值已經達到了18億。
年輕的虎頭局,靠一己之力向資本市場展示出原來糕點還能這么做,甚至直接拉高了整個烘焙賽道的估值。
在資本和消費領域兩頭“通吃”,也給虎頭局帶來了極大的自信。
隨后門店開始急速擴張到廣州、北京、深圳、杭州...就在去年底虎頭局還曾對外公布數據:“到2022年底,全國開出150家門店!”
發不出工資的虎頭局,
死活竟攥在加盟商手里
自2021年下半年開始,虎頭局的單店銷售額開始出現下滑,甚至長沙總店都處于虧損狀態。
最明顯的一點是,過去掛著“理性下單”告示牌,如今已經不需要了。
早在關店之前,欠薪和欠款就已經透露出“狼狽退場”的前兆。
有人爆料,從9月開始,虎頭局員工的工資就出現延遲發放的情況,直至最近,公司才給員工發出了10月工資的一半,剩余的部分尚未發放,也未告知發放時間。
與此同時,員工們還收到通知,自12月21日起,虎頭局全體職能線員工開始放假,放假期間,所有員工工資按照所在城市最低工資發放。
除了拖欠員工工資外,虎頭局還被曝出拖欠供應商貨款。
一些供應商選擇斷供原材料,導致虎頭局包括老虎卷、米蛋糕等多款產品在門店做不出來、無法售賣。
虎頭局位于廣州辦公室門口還被貼上了追討裝修款的大字報,涉及的工程款主要是廣州、深圳兩家門店。
眼看著資金越來越吃緊,虎頭局一邊收縮大規模關店,一邊宣布放棄直營開放加盟。
不過在四個月之前,虎頭局曾在官網發布聲明,虎頭局渣打餅行所有門店都是直營店。
把自己的命運交在加盟商手里,靠譜嗎?
刀哥拿兩個加盟大佬瑞幸咖啡和蜜雪冰城舉例子,他們之所以可以通過加盟盈利,本質是因為牢牢地掌握了上游供應鏈。
實際上,最終賺走的是加盟商向總公司購買原材料的費用。
比如,去年9月之前,瑞幸總部收取的加盟門店原材料費用約為5.76億,占加盟門店總收入的64%,門店毛利抽成只有16.74%。
這背后,是去年瑞幸花了個2億元成立了烘焙基地,今年再在福建南屏和蘇州昆山自建咖啡烘焙廠。
蜜雪冰城就更狠了,2022年第一季度,蜜雪冰城僅固體飲料、果醬、茶葉等茶飲制作食材就收入17.56億元,占總營收的72.14%。
最不起眼的吸管,蜜雪冰城一年就賣了3.06億,當年公司吸管的銷售均價為每根0.1元,也就是說,蜜雪冰城一年賣出了30多億根吸管。
但虎頭局創立的時間太短了,到現在為止,供應鏈和物流體系仍在搭建完善,也未公開透露自建工廠生產原材料的計劃。
既然開放加盟,就繞不開管理。
在營運標準,產品標準,管理標準,各方面的標準不完善的情況下,稍有不慎就會對品牌口碑產生毀滅性打擊。
也會有來自加盟商的靈魂拷問:“自營店都不賺錢,加盟商怎么賺?”
國潮點心的致命傷:
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第一年吃盡紅利,兩年穩定發展,三年就撐不下去。
爆火的網紅店們,開始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兩大續命方式:一靠排隊,二靠加盟。
刀哥發現,虎頭局大眾點評APP上評論數過千的店鋪,大量的評論不是在討論產品,“排隊久”相關的評論能占到70%以上。
這也暴露了這些主打國潮點心的致命傷: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這些年,新中式點心賽道的創新并不少,但新中式點心賽道存在一個非常大弊端,即產品口味幾乎沒有壁壘。
論產品創新,家家都一樣,你賣麻薯,我也賣麻薯,跟虎頭局分庭抗禮的墨茉點心局,菜單都像孿生兄弟。
再看門店裝修,墨茉點心局的logo是一頭獅子,虎頭局則采用了老虎的圖案。
國潮風字體,夸張的配色,除了色調不同,沒什么大區別。
最后,導致所有的品牌產品都相似,陷入了“同質化困局”。
更離譜的是,“點心局”這三個字也成了流量密碼,一夜之間,全國各地都出現了。
有些新入局的商家甚至連名字都懶得起,只為了蹭熱度。上海出現了“珍糕興點心局”,廣州有了“獅頭點心局”,廈門的“三味酥點心局”。
原本主打“抖臀蛋糕”的“南洋大師傅”也改名換姓,干脆直接改裝成賣中式糕點的“南洋點心局”。
“點心局”在全國遍地開花,泛濫成災。
結 語:
鮑師傅創始人鮑才勝對這一行有個殘酷的評價:5年洗牌一次。
因為活下來的門店并不意味著跨過生死關卡,還要慘烈的市場競爭和考驗。
曾經在2014年幾乎救了整個好利來的一款產品——半熟芝士,依然保持著年銷過億,背后是前后往返日本三次外購配方,買斷的獨一奶源進口,才形成了爆品護城河。
線上有19808條評論,都集中在對產品味道進行反饋,而不是排隊。
一個健康的加盟模式,肯定是加盟商、品牌總部均可以實現盈利。
只靠排隊割不動年輕人,只靠加盟也救不了虎頭局。
排隊讓人上癮,但也是對年輕人的終極收割。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篇作者 | 張一弛
關鍵詞: 燒光千萬 撤離北京曾經的國潮頂流 割不動年輕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