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馬云、黃崢之后,雷軍也選擇了“離開”。1月10日,天眼查數據顯示,雷軍正式卸任北京小米軟件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此前,他已接連卸任小米影業、北京田米科技、小米電子軟件等公司職務。
消息一出,輿論炸鍋。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曾表示,職位變更屬于正常管理行為。接下來,雷軍的重點方向可能會集中在造車領域。
早在2022年3月,小米就在2021年財報中披露,他們已集齊超1000人的精英團隊,耗資33億研發自動駕駛。他們計劃在2024上半年,量產首款汽車并躋身自動駕駛第一陣營,現在距離完成目標還有1年時間。
(相關資料圖)
雷軍表示,“當前,正處于新能源智能汽車發展的風口,其已成為消費電子和汽車工業的融合,不干就落伍了,我是被逼做出的選擇”。他說,自己十八九歲在看《硅谷之火》的時候就想做點偉大的事情,所以創辦了小米,現在隨時勢造車。計劃10年投入100億美元,初期將投入100億元,所有的錢,小米自己出。
不過,業內對“跨界選手”雷軍的造車決定,仍然充滿質疑。畢竟10年前馬斯克就已開始搞特斯拉,現在國內比亞迪也發展正盛。這兩年來,包括許家印、李嘉誠、李治君在內富豪都曾在汽車領域有所涉足,但最終結果似乎并不如意。
相比之下,另一富豪追捧的領域大健康似乎更被大家看好。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中曾將大健康產業稱為繼IT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2022 年,鐘睒睒更是憑借著生物科技企業萬泰生物身價飆升到4550億,登頂首富之位。
國際資本也在這幾年紛紛布局,世界前首富貝索斯曾豪擲30億美元加碼抗衰老技術。港首富李嘉誠早在2017年,便豪擲2億投資了一家“若丶返”類抗老化科技美企,宣稱其可延長30%的存活期。地產潘大佬甚至曾趕在此補劑面世前,重金從麻省理工友人手里獲取嘗食,說“這讓我相信了科技的力量。”
翻閱《Nature》等期刊論文,資料顯示在2013年到2020年期間,哈佛醫學實驗室中一位名為辛克萊爾的教授曾在實驗中證實,這種分子在扭轉生物體老化方面存在積極效應。那些原本接近70歲的志愿者在連續一個月通過此類物質外源干預后,他們的身體機能變得更為年輕。這使得相關科技品“若丶返”落地后迅速被市場所關注,不到半年時間相關科技在京東規模達到50億規模。
按照老齡化發展趨勢,證券行業預測,隨著“若丶返”等年輕科技進一步下沉,遠期市場規模或能達1000億。“沒有人愿意死,即使人們想上天堂,也不會是為了去那里死”,喬布斯曾在演講中這樣表示。
尤其是富豪圈層,上半生拼命積攢財富到今天,如何甘愿止步于此?‘若丶返’類年輕科技如果能夠在緩解生老病死難題上,提供一知半解,對人類的意義也頗為重大。而這其中所蘊含的商業價值更是空前的。不然黃崢在巔峰之時,放棄唾手可得的首富之位,想去摸一摸十年后道路的原因在哪里。
不過業內的態度并不影響雷軍的堅持,他曾在推文中回應質疑 “比賽才剛剛開始,小米還有很多機會。”話語平靜,但中氣十足。
去年8月,雷軍在年度演講中,首次公開了小米自動駕駛技術路面測試的實拍視頻,眼里充滿期待。他希望,創辦的技術公司,可以影響全世界。此前小米的出現,是將這個目標拉近了一些,但似乎并不滿足。現在他想做得更多一些。這次的對手,是馬斯克。賭上一切去造車的雷軍,未來如何?
關鍵詞: 54歲雷軍急流勇退 退出多家小米關聯公司 釋放什么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