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朝中社消息,當地時間3月21日前后,朝鮮在東海岸的咸鏡南道附近,再度實施了戰(zhàn)略武器試射試驗。
此次試射的武器包括戰(zhàn)略軍的箭矢-1和箭矢-2型兩款巡航導彈。據稱,兩枚巡航導彈從咸鏡南道咸興市興南區(qū)鵲島洞發(fā)射后,在朝鮮東部海域沿著預定的橢圓形和八字形軌道飛行,分別飛行了7557和7567秒,試射航程達到1500千米和1800千米左右。在試射中,兩枚導彈均進行了超低空飛行、判定反常高度調整和地形回避能力試驗,最后均在800米高度實施了戰(zhàn)術核戰(zhàn)斗部空爆殺傷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資料圖】
朝鮮箭矢-1和箭矢-2兩款巡航導彈此次試射試驗,再度證明了之前的猜測,也就是朝鮮之所以將這兩款巡航導彈定義為“戰(zhàn)略巡航導彈”、而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戰(zhàn)術性裝備。其主要因素,是這兩款導彈可以攜帶戰(zhàn)術核彈頭,甚至以核彈頭為主要戰(zhàn)斗部。其技術定位,應該類似于當年美軍的陸射型“格里芬”巡航導彈。
既然它具備了使用核戰(zhàn)斗部的能力,也就具備了大規(guī)模毀傷敵方目標、消滅社會財富的性能。自然而然地,這兩款巡航導彈被朝鮮人民軍給定義為“戰(zhàn)略巡航導彈”,定義完全準確,能夠很好地描述這兩款導彈裝備的技戰(zhàn)術性質。不過,箭矢-1和箭矢-2兩款巡航導彈已經算“過氣網紅”了,因為在3月21日朝鮮人民軍戰(zhàn)略部隊的演練中,還亮出了更新的“家伙什”。
同樣是朝中社報道,3月21日,朝鮮人民軍同樣在咸鏡南道的利原郡海岸,進行了核無人潛水攻擊艇的試驗。
據稱在此次演練中,釋放的核無人攻擊艇沿著朝鮮東海設定的橢圓形和八字形航線,在80到150米的深度潛航了59小時12分鐘。3月23日下午,到達了預定的假想敵港口洪原灣海域引爆,試驗同樣取得圓滿成功。據報道,此次試驗的核無人潛水攻擊艇代號“海嘯”,研制工作開始于2012年,已經進行了50多次試驗,在2021年1月的朝鮮勞動黨八大后決定實戰(zhàn)部署?!昂[”無人潛航器主要裝備的是核戰(zhàn)斗部,作戰(zhàn)方式是潛入敵人港口和海岸之后自爆,從而引發(fā)放射性海嘯。
對于朝鮮的這款“海嘯”無人潛航器……估計大家聽到的第一反應不都是:這不就是俄羅斯前幾年炒的很熱的那款“波塞冬”巨型核魚雷嘛!其實“海嘯”也好,“波塞冬”也好,或者美軍目前正在測試的“Orca”,都是中/大型無人潛航器的范疇。只不過在外形、性能和任務上,這些潛航器性能不同,任務不同,多少存在差距:
比如在基本的技術性能上,俄羅斯的“波塞冬”巨型核魚雷根據公開圖片,是一枚直徑有兩米多,長度有二十來米的潛航器,其體量貌似和美軍由波音公司主導研制的“Orca XLUUV”比較類似。
但是朝鮮的“海嘯”,根據后來朝中社放出照片可以看出,這枚核魚雷的體量并不大,甚至也就是一枚650毫米重型魚雷的大小。即使考慮到近大遠小的透視效應,“海嘯”的體量,最多也就是一米多點直徑,相應地有十多米長,比“波塞冬”小了一號多。
又比如在具體的技戰(zhàn)術性能上,無論是“波塞冬”還是“Orca”,都具備長航時水下機動能力。俄軍指出的“波塞冬”航程是6000到8000海里,估計具備10節(jié)左右的巡航速度;美軍的“Orca”性能接近,波音公司公布的數據是航程6500海里,水下巡航速度3到5節(jié)。二者在動力系統(tǒng)上,“波塞冬”可能是小型壓水堆或者柴油機加上電動機,而“Orca”確定是水面柴油機加上水下電動機組合。
相比之下,“海嘯”根據朝鮮方面公開的信息,只是在咸鏡南道跑了59個小時,最多最多跑了幾百海里。使用的動力系統(tǒng)也不清楚,但最有可能的也是柴油機加上電動機的組合。無論如何,在航程性能上,“海嘯”相比美俄產品差距甚遠。
最后“海嘯”也沒有相應的釋放裝置,比如俄軍的“波塞冬”核魚雷就是使用949A奧斯卡 II 型攻擊型核潛艇的一款特種改進型09851/09852型(比爾哥羅德號),在艇艏兩側安裝有六個巨大的釋放裝置,而“海嘯”核魚雷大概率是找不到什么潛艇能夠攜載,最大的可能性,是使用工作母船在水面釋放。
再者在自動化性能上,目前也不清楚“海嘯”具備怎樣的性能。從朝中社的公開消息看,似乎“海嘯”不具備水聲探測性能,也不具備完善的自主決策能力,完全就是一個水下定時炸彈。你根據現有的水文資料,給它設定好航線,它就會自己沿著航線往前跑,到了規(guī)定地點或者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之后“轟地一聲”自己就爆炸了。
相比之下貌似美俄兩國的巨型潛航器/核魚雷都具備一定的自主航行性能,比如美軍的“Orca”就可以使用模塊化的任務艙裝備舷側聲吶陣列,具備一定的水下探測、水下避障和自主決策能力,“波塞冬”魚雷似乎也具備此類性能。更關鍵的是,美俄這兩種巨型水下潛航器理論上都具備在通氣管狀態(tài)甚至潛航狀態(tài)的通訊能力,比如對潛長波通訊和衛(wèi)星通訊。
朝鮮的這款“海嘯”很顯然很難說具備這種能力,畢竟朝鮮一沒有軍用通訊衛(wèi)星,二也沒有對潛通訊裝備,更沒有諸如圖-142R這樣的專用的、帶有水下通訊天線的對潛通訊飛機。因此,“海嘯”魚雷的自主航行能力,與外界通訊的能力,都是相對比較有限的,這也將很大程度上限制該型裝備運用的靈活和可靠性。
但是,不管朝鮮的“海嘯”性能如何,它到底能跑多遠,能不能跑得準,到底有沒有一定的自主決策能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的核彈頭管不管用。按照俄軍“波塞冬”核魚雷的技戰(zhàn)術水平,一般認為“波塞冬”可能配備了一個2mt當量的核裝置,在近岸水域發(fā)生爆炸時可以產生數十米高的巨浪,對于港口城市來說堪稱致命的災難。
以朝鮮核武器的性能來講,要把一個2mt當量的核裝置塞到“海嘯”里,似乎也不是個多大的事情。以“海嘯”的航程來講,只要它的航程能夠達到兩三千海里,都不要達到類似于“波塞冬”那五六千海里的航程,就足夠對韓國和日本的一些沿海城市構成致命威脅了。
畢竟韓國的首爾、釜山要么在海濱,要么離大海不遠;而日本的兩大精華城市帶關東和關西城市帶,更是分布在以東京都和大阪為核心的海濱城市帶。這些地區(qū)一旦遭到此類核魚雷的核突擊,后果不堪設想。
至于“海嘯”的精度,其實都不重要,只要它的精度能夠把它引導到大阪灣或者東京灣里,那么一切就都可以解決了。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海嘯”雖然在我們看來好像性能是不咋地,但是卻是適合朝鮮方面客觀情況、戰(zhàn)略要求的一款戰(zhàn)略核武器。
近日,韓國海軍和美國海軍在浦項外海舉行了名為“護航行動”的海上演習。參演艦船包括1艘兩棲攻擊艦、2艘直升機攻擊艦、2艘船塢登陸艦和7艘戰(zhàn)車登陸艦,韓國海軍認為這是西太平洋海域迄今為止最強大的兩棲作戰(zhàn)艦艇編隊。
同時,隨著“海嘯”核魚雷的面世(朝鮮官宣說是裝備部隊了),朝鮮的核打擊體系也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目前咱們細細盤點一番,朝鮮的核打擊體系,已經升級到了:陸基以火星-12和火星-17為代表的、射程銜接的液體彈道導彈,某型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還有火星-11和箭矢-1/2為代表的、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結合的戰(zhàn)術核打擊體系;?;摹氨睒O星”系列潛射彈道導彈,“箭矢-1/2”的潛射版本,還有“海嘯”核魚雷為代表的的?;鶓?zhàn)略/戰(zhàn)術核力量體系。
接下來在今年,估計朝鮮還會試射自己的固體燃料洲際彈道導彈,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會試驗自己的井射洲際彈道導彈。再加上朝鮮已經公布了自己的核力量學說,這一套組合拳打下來,我們不得不承認——朝鮮在核武器和核力量建設方面,已經到了令人不可也不敢小覷的地步。
朝鮮,這下真的要變成核大國了。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游戲,請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打開微信,公眾號搜索“軍武次位面”點擊關注!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