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 對力的定義是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嗎

發布時間:2023-03-07 16:21:06  |  來源:互聯網  

最近小編看到大家都在討論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_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歸納相關的事情,對此呢小編也是非常的感應興趣,那么這件事究竟是怎么發生的呢?具體又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是小編搜索到的關于人教版初二物理下冊知識點_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知識點梳理歸納事件的相關信息,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人教版二年級物理卷知識點(人教版八年級物理卷知識點梳理總結)


(資料圖片)

第七章

7.1力(F)

1.定義: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物體之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

(1)一個力的產生必須同時有施加的對象和受力的對象,并且它們同時存在。

(2)單一物體不能產生力的作用。

(3)力的作用可以發生在相互接觸的物體之間,也可以發生在不直接接觸的物體之間。

2.判斷的存在可以通過力的效果來判斷。

力有兩種作用:

(1)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運動狀態的變化是指物體的速度運動方向的變化)。

比如用力推小車,小車由靜止變為移動;守門員接住了飛來的足球。

(2)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例:用力按壓彈簧,彈簧變形;拉弓變形。

3.力的單位:牛頓(N)

4.力的三要素:量級,方向,作用點稱為力。它們都能影響效果。

5.力的表達:畫出力的示意圖。沿著受力物體受力的方向畫一條線段,在線段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受力的方向。線段的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這種圖解法稱為力的示意圖。

7.2彈性

(1)彈性:優優資源網物體受力時變形,不受力時自動恢復原狀的特性;

可塑性:物體受力時變形,但不受力時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

(2)彈力的定義:物體彈性變形產生的力。(如壓力、支撐力、拉力)

(3)產生條件:發生彈性變形。

二、彈簧測力計

(4)測量力的工具叫彈簧測力計。

彈簧測力計(彈簧秤)工作原理:在彈性極限內,彈簧的伸長量與拉力成正比。也就是說,彈簧上的張力越大,彈簧的伸長量就越大。

(5)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注意事項:

a、觀察彈簧測力計的范圍分度值,不要超過其測量范圍。(否則,測功機將會損壞)

B.使用前,指針應在零如果調不到零,測得的力要用測得的力的開始和結束的讀數相減得到。

C.測量前,沿彈簧軸線方向輕輕來回拉動掛鉤幾次,松開后,觀察指針能否回到原來的指針位置,檢查指針、彈簧和外殼之間是否有過大的摩擦力;

d、測得的力的方向應與彈簧的軸線方向一致,以免鉤桿與殼體產生過大的摩擦力;

e、讀數前指針穩定,視線應垂直于刻度線 。

7.3,重力(G)

1.原因:因為地球和物體之間的引力。

2.定義:物體由于地球的引力而受到的力;用字母 G 表示。

3、重力的大小:

又稱重量(材料重量)

②物體的引力與其質量成正比。

計算公式: g = mg 其中g = 9.8n/kg ,

物理意義:質量為1的物體的重力為 9.8

引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地理位置有關。即質量越大,物體上的引力越大;在地球上,越靠近赤道,物體的引力越小,越靠近兩極,物體的引力越大。

4.施力對象:地球

5.重力方向: 垂直向下

應用:粗豎線

①原理:利用重力方向始終垂直向下的性質。

②功能:檢查墻壁是否垂直,桌面是否水平。

6.作用點:重心(紋理均勻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

7.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在畫受力物體上的力的示意圖時,力的作用點往往畫在重心上。當同一物體同時受到幾個力的作用時,作用點也畫在重心上。

第八章運動和力

8.1 牛頓之一定律(又稱慣性定律)

1.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讓同一臺車從同一斜坡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控制變量法)為了使臺車以相同的速度滑到斜坡底部;阻力是通過車在板上滑動的距離來體現的(換算方法)。

2,牛頓之一定律的內容: 當沒有力作用于萬物時,它總是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

3.牛頓之一定律是通過實驗事實和科學推理得出的,無法通過實驗直接驗證。

4.慣性

(1)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特性稱為慣性。

⑵屬性:慣性是物體的固有屬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時候任何狀態下都有慣性。

⑵慣性不是力,不能說慣性力起作用。慣性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的形狀、速度、受力與否無關。

(4)防止慣性:車上裝有安全氣囊,車上裝有安全帶。

5]利用慣性現象:跳遠助跑可以提高成績,拍打衣服可以除塵。

[6]解釋這一現象:

舉例:汽車突然剎車時,乘客為什么向汽車方向傾倒?

答:在轎廂制動之前,乘客是隨著轎廂運動的。當汽車制動時,乘客的腳由于摩擦力突然和汽車一起停下來,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慣性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繼續向汽車方向運動,所以,...

8.2 兩力平衡

1.平衡態:當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稱為平衡態。

2.平衡力:當一個物體處于平衡狀態時,它所受到的力叫做平衡力。

3.二力平衡條件:在中作用于同一物體的兩個力,若大小相等,則方向相反,且作用于同一直線上,且(同、等、反、共線)

4、兩個力平衡條件的應用:

⑴、根據受力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

①當物體不受任何力作用時,物體始終保持處于靜止狀態勻速直線運動(平衡狀態)。

②當物體受到平衡力作用時,物體總是保持靜止狀態勻速直線運動(平衡狀態)。

③當物體受到不平衡力時,物體的運動狀態必然發生變化。

⑵、根據物體的運動狀態判斷物體的受力情況。

①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時,物體不受力或平衡力。

注意:判斷物體的平衡力時,重要的是先判斷物體處于哪個方向(水平或垂直)的平衡,再判斷物體受哪個方向的平衡力。

②當物體處于不平衡狀態(加速或減速,方向改變)時,物體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

5.物體保持平衡狀態的條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6.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而不是維持運動狀態的原因。

8.3 摩擦力

1.定義:當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 相對運動時,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

2.產生條件:a .物體相互接觸,相互擠壓;b、有或將有相對運動。

3.類型:A、滑動摩擦B靜摩擦、C 滾動摩擦

4.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壓力 接觸面的粗糙度

5.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摩擦不一定是阻力)

6.測量摩擦力的方法:

用彈簧測力計拉動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摩擦力等于彈簧測力計的讀數。

原理:當物體勻速直線運動時 ,物體在水平方向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二力平衡)

7.增加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加壓力 B ,增加接觸面粗糙度

8.減少有害摩擦的方法:

A,減輕壓力 B 。降低接觸面的粗糙度;

C,用滾動摩擦代替滑動摩擦 D

第九章壓力

9.1,壓力:

(一),壓力

1.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壓力。

2.方向:垂直于應力平面

3.作用點:作用于受力面

4.大小:只有當物體在水平面內自然靜止時,物體對水平支撐面施加的壓力才等于物體在數值內施加的重力。有:F=G=mg但是壓強不是重力。

二、壓力

1.壓力的影響與壓力和應力面積有關。

2.物理意義:壓力是表示壓力作用的物理量。3.定義:物體單位面積上的壓力稱為壓強。

4.公式:P=F/S

5.單位:帕斯卡( ] 1pa = 1n/m2

含義:表示物體(地面、桌面等)的壓力。)上每平方米受力面積為 1 牛頓。

6.增加壓力的方法:

1)加大壓力 例:切菜用力容易切

2) 減少受力面積舉例:磨刀不會誤砍柴

7.減壓的方法:

1) 降低壓力示例:車輛應在有限的負載下行駛

2) 增加受力面積 例:鐵軌鋪設在枕木上

9.2,液體壓力

1.原因:液體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對支撐它的容器底部施加壓力;

液體具有流動性,對容器側壁有壓力。

2.液體壓力的特征:

1)液體對容器的底部側壁有壓力,液體內部對各個方向都有壓力;

2)各個方向的壓力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3)在同一深度,各個方向的壓力相等

4)在同一深度,液體的壓力也與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的密度 越大,壓力越大。

3.液體壓強的公式:P=GH

注意:液體壓力只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與浸入液體中的物體的密度無關(深度不是高度),與它的體積質量無關

當固體的形狀是圓柱體時,壓力也可以用這個公式計算。

在計算液體對容器的壓強時,壓強必須由公式P=GH,再由公式P=F/S 求得

4.Communicator: 上端開口,下端相通的容器。

特點:當通訊裝置中的液體不流動時,每個容器中的液位始終是平的,即每個容器的液體深度始終相等。例子:船閘、茶壺、鍋爐的水位計。

9.3,大氣壓

1.大氣對浸入其中的物體產生的壓力稱為大氣壓,簡稱大氣壓。

2.原因:氣體受到重力的作用,具有的流動性,因此可以對浸沒的物體施加各個方向的壓力。

3.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其他證明大氣壓存在的現象:吸盤的衣鉤可以緊貼墻壁通過吸管喝水。

4.精確測量大氣壓的之一個實驗:托里拆利實驗。

一個標準大氣壓等于1900px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力,即P0=1.013105Pa粗略計算,標準大氣壓可取 105 帕斯卡。

5.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壓力降低。海拔3000米以內,每上升 10m,大氣壓力就下降 100帕;大氣壓力也受氣候影響。

6.氣壓計及類型:水銀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無液氣壓計)

7.大氣壓的應用舉例:水泵抽水,用吸管喝飲料,用注射器灌藥液

8.液體的沸點隨著液體表面氣壓的增加而增加。(應用:高壓鍋)

9.4,流體壓力與流量的關系

1.在物理學中,具有流動性的液體氣體統稱為流體

2.在氣體和液體中,速度越高,壓力就越低。

3.應用:

1)乘客候車時應站在安全線外;

2)飛機機翼是流線型的,上表面空氣體流動速度比下表面快,所以上表面壓力小下表面壓力大,機翼上下表面有壓力差,從而獲得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浮力

10.1 浮力(F浮動)

1.定義:浸在液體(或氣體)中的物體會受到一個向上的支撐力,這個力叫做浮力。

2.浮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上

3.原因:液體(或氣體)與物體之間的壓差

4.通過實驗探究發現(控制變量法)浮力與浸沒在液體中的物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有關。浸在液體中的物體體積越大,液體的密度就越高,浮力就越大。

10.2 阿基米德原理

1。實驗:物體排開液體的浮力與重力的關系;

①用彈簧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G1和小桶的重力G2;

②將物體浸入液體中,讀取測力計的指示器為F1,(計算浮力F浮動 = G1-F1 )收集物體排開的液體;

③測量小桶和物體排開的液體的總重力G3,計算物體排開的液體的重力。

G=G3-G2

2。內容: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向上的浮力,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時的重力。

3。公式:F浮動 = G

4.根據阿基米德原理,浮力只由液體的密度、物體排出液體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物體在液體中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和深度決定。

10.3 物體的漂浮和下沉條件及其應用:

1.物體的漂浮和下沉條件:

情況

F浮動 g 東西

V v 對象

對于固體 液體

增長

F浮動g東西

V=V

東西 液體

暫停

F浮動=g東西

東西=液體

漂浮物

F浮動=g東西

V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