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大家都選擇在網絡上汲取相關知識內容,比如中國宇宙飛船_我國已有三型宇宙飛船,,為了更好的解答大家的問題,小編也是翻閱整理了相應內容,下面就一起來看一下吧!
(資料圖片)
中國航天器(中國有三種類型的航天器)
近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抵達文昌發射中心,預計將于4月搭載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L 空。目前,中國已研制出神舟、天舟、新一代載人飛船等三型飛船,進行了12次發射,均獲得成功。那么,如果放眼全世界,我們的飛船水平如何?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中國航天器在世界上處于什么水平?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起源于1992年9月21日正式啟動的863計劃,歷史上稱為“921工程”。當時有六種方案,其中五種是航天飛機和空日機,只有一種是航天器。經過競爭,我們最終選擇了最保守的飛船方案,在60年代蘇聯“聯盟”載人飛船框架的基礎上,研制了我們的神舟系列。經過五次無人發射,六次載人發射,已經非常成熟了。
我們選擇了最保守的計劃。
神舟飛船雖然直徑只有2.8米,重量只有7.8噸,但卻是世界上主動返回艙內部容積更大的飛船,達到6立方米。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后,只有它和俄羅斯“聯盟”號飛船仍能執行載人航天飛機任務。
神舟是世界現役飛船中艙體體積更大的。
值得一提的是,神舟飛船采用的經典三艙設計來自其原型——蘇聯聯盟號飛船的載人登月任務。“聯盟”號宇宙飛船開始載人登月。由于時代和技術的限制,它的返回艙直徑無法放大,內部也沒有足夠的可用空,需要攜帶軌道艙與登月艙進行在軌對接。后來,雖然蘇聯的登月任務取消了,但多余的軌道艙保留了下來,剛好可以為近地軌道任務提供一個多余的空空間。中國的神舟系列飛船繼承了這個設計,也就是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神舟系列飛船實際上是可以執行載人登月任務的。
神舟飛船的三艙結構
當然,“神舟”載人登月只是一個極端情況,不會真的實施,因為我們已經有了更好的選擇,那就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神舟”系列相比,新一代載人飛船更大的變化之一是采用了國際流行的兩艙結構,直徑大幅增加,達到4.5米,重量14噸。它一次可搭載5至7名宇航員,遠超“神舟”系列的2至3人,而且它還有一個更大更重的載人登月版本正在研制中。
中國新一代載人飛船全景
如果國際比較,我們新一代載人飛船絕對是一流水平。目前美國正在同時研發三種航天器,波音公司的CST-100 Starline航天器,特斯拉汽車公司的發明人馬斯克的龍航天器,美國國家隊NASA的獵戶座航天器。下面就一個一個說吧。
中、美、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比較
波音公司的CST-100“Starline”飛船前段時間乘坐洛馬宇宙神5火箭升空空。未能正確進入軌道,錯過了與國際站空的對接。但是,它成功地返回了。Starline飛船高5.03米,直徑4.56米。它的壓縮室容積為11立方米,起飛重量為13噸。它可以容納7名宇航員。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它的性能和我們新一代載人飛船差不多。
波音CST-100 Starline航天器
馬斯克SpaceX的龍飛船載人版高8米,直徑4米,重量7.7噸。2019年3月2日首次發射成功。雖然龍飛船的數據不如我們新一代的載人飛船,但主要還是以商業載人航天為主。內飾不僅舒適安全,而且豪華,有豪華轎跑設計感。未來,龍飛船將成為SpaceX登陸月球和火星的主力。但是我們的新一代載人飛船和龍飛船一樣,回收能力很強。
馬斯克的龍船
接下來是美國國家隊NASA的獵戶座飛船,是全世界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載人飛船中更大最重的,直徑5米,重25噸。它最多可以容納6名宇航員。2014年12月5日,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進行了Delta -4重型火箭的首飛。不過,未來要乘坐比土星五號推力更大的SLS重型運載火箭登月。
對比美國的三艘飛船,從左到右分別是星光號、龍飛船和獵戶座。
俄羅斯也在研制新一代“聯邦”載人飛船。返回艙直徑4.4米,重9噸,內部容積17立方米。可搭載4至5名宇航員,可重復使用10次。也可以分為軌道版和月球版。它的基本性能和獵戶座差不多。從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與美國、俄羅斯的四種飛船基本性能相近,處于世界之一梯隊。
俄羅斯聯邦航天器
歐洲和日本處于第二梯隊。他們也在研制自己的飛船,但由于沒有合適的火箭,他們的目標是無人飛船和貨運飛船。此外,印度也在研發自己的航天器,差不多在2022年前將三名宇航員送上Tai 空,但按照印度一貫不靠譜的做法,估計很難成功。
日本的“鸛”無人貨船
是的,最后,除了神舟和新一代載人飛船,我們還在2017年4月20日成功發射了天舟一號,這是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基礎上研制的貨運飛船。其在近地軌道的向上運載能力約為6.5噸,高于進步M (2.60噸)、美國天鵝座飛船擴展(2.70噸)、SpaceX的天龍太泰空飛船擴展(3.31噸加壓/非加壓和)、日本的H-II運載火箭(6.00噸加壓/非加壓和)。“天舟”號貨船的載重比高達46%,也高于日本和歐洲的貨船。但只具備運輸日本貨的能力,不具備運輸H-II運輸船、天龍泰泰空船等非承壓貨的能力。而這一點,我們的新一代載人飛船正好具備。未來,“天舟”將與新一代載人飛船一起,為我站空和月球基地輸送人員和物資。
天舟貨運飛船是在天宮一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舟一號”成功后,我國原計劃于2019年發射“天舟二號”,它將對接在太空和天河空之間的核心艙。然而,由于長征五號第二次發射任務失敗,天河核心模塊的發射被推遲,天舟二號的發射計劃不得不推遲。目前長征五號經受住了考驗,天河的核心模塊計劃在2021年發射,這樣天舟二號也可以在不久的將來發射并與之對接。中國航天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關鍵詞: 宇宙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