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電信詐騙案件近期頻發!市民需警惕

發布時間:2023-04-29 12:03:07  |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官方微博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您好,我是‘京東客服’,您的京東金條未注銷,不注銷將會影響您的個人征信。”接到這樣的電話,你是不是也原地蒙圈,然后按照“京東客服”的指點進行操作?千萬別信,小心這些“貼心客服”有詐!

近年來,名目繁多的網購模式方便了大家生活,而網絡消費打白條這種消費方式,不僅實現超前消費,還被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機”。近期,不少市民反映稱,最近頻繁接到自稱“京東金條”客服、“微粒貸”客服的詐騙電話,有不少市民信以為真,上當受騙。

案例一:2022年12月10日,市民楊某接到自稱“京東客服”的電話,告知他需將京東個人賬戶進行取消,才不會影響其個人征信,隨后該“客服”又以短信形式向楊某告知,楊某信以為真,開始按照該“客服”的引導一步步進行操作,下載了視頻會議軟件,再從其綁定的信用卡上借款4.9999萬元,加上楊某自己的7萬元,總計12萬元轉賬至對方的銀行賬戶上。隨后,該“客服”還要楊某繼續操作借款8萬元轉賬,楊某才警覺不對勁,遂向公安機關報案。經過警方多方偵查,最終幫助楊某追回4萬元損失。

案例二:2022年12月23日,市民趙某收到了民生銀行關于網上貸款的短信,他點進短信里的鏈接,下載了“民生E貸”APP,申請了5萬元額度貸款,但系統提示其貸款被凍結,需聯系“客服”解凍。于是趙某又在軟件內聯系“客服”,并根據“客服”提示又下載了另一軟件,并先后轉賬2.5萬元、7.5萬元、7.5萬元、1.5萬元,共計19萬元到對方指定賬戶用于解封賬戶,直至趙某沒錢可轉時聯系“客服”退錢,對方不肯退錢,楊某才意識到被騙,遂報警。經過警方多方調查取證,最終幫助趙某追回9.5萬元損失。

記者從州公安局反詐中心了解到,從今年3月統計數據看,我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類型主要有五類,其中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案件占比最高,達到24.39%。其次為刷單返利類22.93%;冒充公檢法及政府機關類16.59%;虛擬投資理財、博彩類7.31%;貸款、代辦信用卡類6.34%。

數據還顯示,我州電信網絡詐騙受害人群中,31歲至40歲群體占比最高,達36.59%。其次為21歲至30歲,29.76%;41歲至50歲,20.49%。受騙人群中,女性占比51.71%,略高于男性。

州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向記者介紹了冒充電商客服這一類電信網絡詐騙的特點,首先不法分子會以受害人京東金條、白條,支付寶花唄、借唄利率高于國家規定,或以受害人在學生時期用過校園貸、京東金融等平臺的賬號為學生身份,不符合國家規定需要注銷賬號等理由,謊稱需要下調利率、關閉賬號,消除對個人征信的影響。引導受害人下載視頻會議軟件,通過屏幕共享功能監控受害人手。并發送鏈接讓受害人進入假冒的中間網站,引導受害人查詢個人征信,利用在線客服,并發送假冒的工作證、征信證明取信于事主。再以“受害人關聯多個貸款平臺需要清空額度”為由誘騙事主到多個平臺貸款,以“驗證資金需要先將到賬錢款轉到所謂‘銀監會監管賬戶’”為由引導受害人轉賬。

對此,州公安局反詐中心民警提醒廣大市民,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牢記“三不一多”原則,即陌生來電不輕信、未知鏈接不點擊、個人信息不透露、轉賬匯款多核實。不輕信自稱正規平臺客服的電話,一旦提到“屏幕共享”“轉賬匯款”“提供驗證碼”等字眼,務必提高警惕,不輕易提供個人信息或轉賬;凡是接到自稱電商物流客服的電話,一定不要輕信、更不要轉賬匯款,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官方電話核實,不要下載陌生APP,不要給任何陌生賬戶轉賬,天上掉餡餅的事情不會發生,請大家千萬要提高警惕。需要強調的是,96110的來電一定要及時接聽。同時,請廣大民眾不要因利益誘惑參與違法犯罪活動,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的幫兇。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