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新竹/文
(資料圖)
2022年三季度,中國5G手機市占率達37.9%,截至2022年10月,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4.62億戶,移動電話用戶數達16.82億戶,其中,5G移動電話用戶5.24億戶,向2025年56%的5G用戶普及率目標邁近。在移動互聯網存量用戶競爭時代,運營商轉向追求更高質量的服務,從而實現更多的戶均接入流量、提升單位用戶的月貢獻收入。
2020年前后,5G投資潮推升了運營商的資本開支,伴隨高峰期落幕,運營商的折舊攤銷額逐漸下滑,為利潤增長創造了空間。近年來數據安全不斷受到重視,運營商憑借規模優勢開拓云相關增值業務,2022年以來營收增長迅速,以云為核心的數字化服務有望發展為第二增長曲線。
5G與千兆寬帶用戶數增長
2014年是中國發放4G牌照后的第一年,該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為8.75億戶;2019年年中,5G牌照發放,該年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總數為13.19億戶。相應地,2014年,國內市場4G手機出貨量占手機整體出貨量的37.8%,2019年4G手機出貨量占比攀升至92.3%,4G時代基本完成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戶數趨于穩定。2022年10月,中國聯通5G套餐用戶累計達2.05億戶,占“大聯接”用戶的比例為24.1%;中國移動5G套餐用戶數為5.72億戶,占移動業務客戶總數的58.7%;中國電信為2.57億戶,占比65.8%。
工信部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32萬億元,同比增長8%,5G移動電話用戶達5.24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69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總數的31.1%;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14.62億戶,10月份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DOU達到16.12GB,同比增長12.5%。截至10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總數達5.83億戶,比上年末凈增4745萬戶。其中,1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5.47億戶,占總用戶數的93.8%,較上年末提升0.8個百分點;1000Mbps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8135萬戶,比上年末凈增4676萬戶,占總用戶數的13.9%,較前三季度提升0.8個百分點。
東興證券指出,4G時代起,運營商為了爭奪新用戶,展開了激烈的價格戰,疊加后期提速降費的影響,各運營商的用戶ARPU值下降較快:2010-2019年,中國移動ARPU值復合降幅為4.3%,中國電信為-1.9%,中國聯通為-0.9%。
5G傳輸未來將廣泛應用于對于時延與可靠性要求極高的行業,應用場景包括遠程設備操控、自動駕駛等。運營商下一個十年的競爭策略將由低價發展新客戶向挖掘現有客戶價值轉變,4G用戶轉換成5G可提升價值量,通過捆綁銷售視頻流量等方式,運營商的ARPU值有望回升。此外,千兆寬帶滲透率的提升帶動用戶價值的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電信移動用戶ARPU值為45.5元,寬帶綜合ARPU值達到46.6元;中國移動移動業務ARPU值為50.7元,同比增長1%,家庭客戶綜合ARPU值為41.1元,同比增長3.2%,有線寬帶ARPU值為34.8元,平均每月每戶手機上網流量DOU為13.6GB。
折舊攤銷比例走低
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已開通5G基站71.8萬個,其中超過60萬個系當年新建開通,2021年新建開通5G基站65.4萬個;截至2022年10月末,5G基站總數達225萬個,比上年末凈增82.5萬個。在此過程中,三大運營商的5G資本開支穩定在高位,2021年全年5G資本開支略低于2021年年初規劃,中國移動5G相關實際資本開支1004.29億元,占比54.70%,低于2021年年初計劃制定的1100億元;中國電信5G資本開支380億元,占比43.8%,略低于2021年年初制定的397億元計劃;中國聯通2021年5G相關資本開支實際完成320.5億元,占比46.5%,略低于2021年年初制定的350億元計劃。
中國移動預計2022年資本開支1852億元,其中5G相關資本開支約1100億元,占比59.4%;中國電信預計2022年資本開支為930億元,其中5G網絡投資340億元,占比36.6%;中國聯通5G的投資額保持在350億元左右。5G建設高峰期過后,運營商的資本開支結構或將發生轉變。中國移動向投資者表示,2022年是三年(2020-2022年)投資高峰期的最后一年,如無重大特殊事項,2023年起公司資本開支將不再增長,并呈現逐漸下降的趨勢,計劃三年后資本開支占收比降至20%以內。
另一方面,運營商通過網絡共建、低頻段頻率資源利用等方式降低建設運營成本。2021年1月,中國移動與中國廣電共建共享700MHz無線網絡,中國移動向中國廣電有償共享2.6GHz網絡,先行承擔協議約定范圍內700MHz 5G無線網絡全部建設費用,并享有該無線網絡資產的所有權。中國廣電向公司支付網絡使用費,可分階段向公司購買50%的700MHz 5G無線資產。近日,工信部批準中國聯通將現用于2G/3G/4G系統的904-915/949-960MHz頻段,即900MHz頻段頻率資源重耕用于5G系統,業內認為,900MHz組網可減少基站的數量,降低建設運營成本,有利于5G網絡及應用的深度普及。
三大運營商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呈見頂回落趨勢。202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的固定資產和投資性房地產折舊從上年同期的994.72億元略降至994.64億元,中國聯通從上年同期的329.82億元下降至310.22億元,中國電信從上年同期的345.32億元微升至346.94億元。港股報表顯示,前三季度,中國移動折舊和攤銷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0.6%,較上年同期下降了1.8個百分點,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折舊及攤銷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4.1%和19.43%,分別處于2014年三季度及2018年三季度以來最低水平。
云業務持續增長
2022年上半年,中國移動應用及信息服務業收入為979.88億元,其中云收入達234億元,同比增長103.6%,公司對外可用IDC機架達42.9萬架,凈增2.2萬架,公司加強云網、云邊、云數、云智融合發展,累計投產云服務器59.3萬臺,凈增11.2萬臺;中國電信產業數字化服務收入為589.32億元,其中天翼云收入達281億元,同比增長100.8%,IDC業務收入達到179億元,同比增長11.1%,公司目前擁有700多個數據中心,IDC機架達到48.7萬架,機架利用率達到72%,上半年累計完成資本開支417億元,其中產業數字化投資101億元、云業務投資52億元、IDC投資26億元。
中國聯通上半年產業互聯網實現收入369億元,數據中心機柜利用率超過68%,實現收入124億元,同比提升13.3%,IDC機架數較上年底提升1.9萬架,總數達到32.9萬架。公司前三季度產業互聯網業務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達到22.2%,同比提升3.8個百分點;聯通云實現收入268.7億元,同比提升142%;IDC實現收入186.1億元,同比提升12.9%。
東吳證券認為,運營商在基礎網絡資源方面具備天然優勢,大型的數據中心、豐富的帶寬資源和高速的網絡速度將助力運營商在云計算賽道布局,運營商是中國數字化轉型中最安全、堅實的信息化底座的核心環節。西部證券指出,運營商有望憑借規模優勢開拓云相關增值業務的第二增長曲線,提振整體盈利水平,2022年資本開支結構分配中,中國移動主要向傳輸網及業務支撐網傾斜,二者占比從此前的24.6%、14.0%提升至2022年的25.6%和16.6%,算力網絡資本開支將達480億元,落實國家“東數西算”工程部署;中國電信的產業數字化投資預計增加62%,云資源算力投入將達140億元,計劃新增16萬臺云服務器。
云服務方面,2020年公有云前三位阿里云、天翼云、騰訊云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5.6%、13.3%和10.5%。近日,市場流傳出運營商與互聯網公司“混改”的消息,中國聯通下屬子公司聯通創投與騰訊創投新設合營企業案于2022年10月獲無條件批準,其中聯通創投、騰訊產投、員工持股平臺將分別持有合營企業48%、42%、10%的股權。中國聯通表示,合營企業主要從事內容分發網絡(CDN)和邊緣計算業務,立足于自主研發,形成完整的CDN/MEC平臺能力、運營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自2017年8月騰訊成為中國聯通的戰略股東以來,雙方已經在數據中心、云服務等領域有所合作。中國電信曾與阿里巴巴、字節跳動、嗶哩嗶哩等20多家頭部互聯網公司合作推出多款滿足用戶大流量應用需求的定制移動流量產品,但尚無戰略合作協議簽訂。中國移動的上海、重慶等子公司則與京東開展過多次業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