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尹彥鑫 通訊員 齊林新
“轉了沒有?”“沒轉啊?沒轉就好!”這是張學進和受害群眾見面后說得最多的話。張學進是青島市公安局黃島分局刑偵大隊的一名反詐民警,他今年已經51歲,在反詐中心工作人員中是年齡最大的一位,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老張”,他在反詐工作上有三個妙招。
【資料圖】
快!跑贏騙子
2022年11月25日下午2點半,黃島公安分局反詐中心接到上級推送的任務,轄區內的王女士可能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張學進一邊迅速趕往王女士家,一邊想辦法聯系王女士的家人。
2點40分左右,張學進趕到了王女士家,她的家人正在院子里急得團團轉。原來王女士就在屋里,但怎么叫也不開門。張學進趕緊沖到樓上,大聲告訴王女士自己是黃島公安民警。王女士打開了門,卻一臉警惕,手里拿著手機正在和“民警”通話。張學進接通過電話,大聲質問,對方沉默了一會后掛斷了電話。
經了解,王女士接到自稱哈爾濱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的電話,說她在哈爾濱市的核酸檢測是陽性,之后又稱王女士涉洗錢案。一名自稱“民警”的人讓王女士下載了兩個APP,王女士已經將自己的多個銀行卡余額告訴了對方。如果張學進再晚到一會的話,王女士就可能被詐騙成功了。張學進囑咐王女士以后注意防范,然后就去了銀行調查嫌疑賬戶的情況。
當天下午4點,張學進又接到了預警指令,濱海街道辦事處一位張女士疑似正在遭遇電信網絡詐騙。張學進趕到張女士家,敲門無人應答,張女士的女兒趕回家,打開門發現張女士不在家中。張學進讓張女士的家人通知親友,如果接到張女士借錢的電話,千萬不要借給她。下午5點半左右,張女士的鄰居孫某提供情況,張女士找他借2萬元錢。張學進得知情況,立即讓孫某將張女士帶到濱海派出所,經過勸說,張女士幡然醒悟。
一天成功勸阻兩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避免群眾遭受財產損失,這得益于張學進的第一招——“快”。“和騙子拼的就是時間,轉賬就是一瞬間,早一點聯系上受害人,就多一分阻止詐騙成功的可能,必須跑贏騙子!”張學進表示。
勸!苦口婆心
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精心編織謊言,針對受害群眾設計套路,這些騙局非常具有迷惑性。讓受害人徹底醒悟,是阻止詐騙成功的關鍵。這也是張學進的第二招——“勸”。
張學進雖然不是能說會道的人,但是講起反詐防騙總是滔滔不絕。去年10月4日晚,隱珠派出所接到一名男子的求助,其姐姐陳某經人介紹下載了一個投資平臺App,已經投入了不少錢,仍然要借款26000元,準備繼續在平臺上投資。經過分析,陳某遭遇的就是投資類電信網絡詐騙,其家人無論怎么勸說,陳某就是堅信自己沒有被騙。
張學進聞訊趕到隱珠派出所,反復向陳某揭露投資類網絡詐騙的手法。但無論張學進怎么勸說,陳某還是不認為自己被騙。張學進擔心陳某繼續往投資平臺充值,添加了她的微信,向她發送反電詐宣傳資料。張學進發現陳某一直抱著僥幸心理,想通過繼續投資解封她在投資平臺上的賬號,就勸陳某一定不要再投錢。經過連續三天不停勸說后,陳某終于意識到被騙,并配合報案。
張學進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在開展勸止工作上下了很多功夫。“騙子研究受害人的心理,我們也要研究受害人的心理,騙子為的是讓受害人上鉤,我們為的是讓受害人醒悟。”張學進說。
防!宣傳先行
在“雙11”購物節過后,張學進針對這一階段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類型進行重點宣傳,用幽默風趣的宣傳方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張學進的第三招——“防”。
“打防結合,防范為先。”張學進表示。作為專職的反詐民警,他把開展反電詐宣傳作為主業。張學進的手里總是提著一個袋子,里面全是反詐宣傳材料,他走到哪里就宣傳到哪里。到大集上宣傳的時候,張學進采取流動宣傳的方式,專門購買了一個小音箱,將反詐防騙知識編成順口溜并提前錄音,他向趕集群眾發放宣傳材料的同時,腰間的小音箱不停地播放著反詐防騙提醒,宣傳效果非常好。
針對大學生群體,張學進組織開展“無詐校園”創建活動,通過培養“反詐宣傳員”的方式,構筑起宣傳網絡。“張警官的反詐宣傳非常接地氣,我們大學生接觸網絡多,但是又涉世不深,往往經不住騙子的誘惑,聽他講課之后,學了不少的防騙知識。我們也要把這些防騙知識告訴家里人和朋友,讓更多的人遠離詐騙。”中國科學院大學海洋學院的一名學生說。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