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公布“推特文件”會引發美國憲法危機嗎?_環球要聞

發布時間:2022-12-10 10:06:31  |  來源:騰訊網  

馬斯克入主推特引發的風暴還在繼續。2022年11月30日,馬斯克在他自己的推特號上宣布,“有關壓制言論的‘推特文件’很快將在推特上發布”,投下一枚“深水震撼彈”。

緊接著,坊間傳出蘋果公司計劃“將推特移除出蘋果應用商店”,直至馬斯克與庫克會面才證偽了傳言。

從12月2日到3日的兩天一夜里,馬斯克公布了第一批“推特文件”(Twitter Files)。至此,美國乃至全球公眾對科技巨頭如何干預/控制言論的討論也進入白熱化。


(相關資料圖)

2020年10月,即美國總統大選前夕,艾瑪?喬?莫里斯(Emma Jo Morris)在《紐約郵報》上爆料,特拉華州一家電腦維修店留下了一臺被丟棄的筆記本電腦。這臺筆記本電腦屬于亨特?拜登,在其中發現了大量露骨的性照片、視頻,以及不正當商業交易的證據。馬斯克披露的文件顯示,推特負責審查的高階主管維賈亞?加德在2020年大選前出手壓制報道,封鎖了披露此事的《紐約郵報》賬號,還將時任總統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消音”。

這份文件的發布可謂石破天驚,直接證實了推特參與干涉選舉的說法。馬斯克還表示,“更多的‘抓現行’(smoking guns)還會繼續。”他早就解雇了維賈亞?加德,還恢復了包括特朗普在內的不少被鎖賬號。馬斯克甚至在推特的直播間里語出驚人:“如果我自殺了,那不是真的!”旁白則說,“馬斯克正在與美國最有權勢的一批人斗爭”。

由于馬斯克的曝光,許多當初參與謊報亨特“電腦門”的記者日子也不好過。這兩天他們不停地屏蔽保守派大V的賬號以阻止大V搜索他們的推特歷史,同時忙不迭地刪除可能會被呈堂證供的舊推文。

從上半年發出收購邀約開始,馬斯克就不厭其煩地自稱為“言論自由絕對主義者”(free speech absolutist),“我的內心告訴我收購推特很重要,如果不買下推特并將其好好引導,推特恐將威脅人類文明的未來”。用馬斯克的話說,以推特為代表的科技巨頭近年來已經淪為自由派/左派的禁臠,上至特朗普下到民間KOL的右派言論持續遭遇限流與封殺。他收購推特正是不忍心看到持續撕裂價值觀認同,期許打造一個比肩古羅馬古希臘的“公共數字廣場”。

不過,馬斯克面對的是新聞界、政界與學術界根深葉茂的龐大勢力,他收購并改造推特的使命從一開始就“步入了一座大黃蜂巢(walking into a hornet"s nest)”。毫不意外的是馬斯克公布這批推特文件之后,主流媒體如《紐約時報》統統對此只字不提——無怪乎馬斯克諷刺說,《紐約時報》“已經成為未經注冊的極左政客游說公司”,不再是一家單純的媒體。

近年來尤其是2020年大選以來,科技巨頭與利益集團共謀鼓吹特定意識形態的現象就一直為美國乃至全球公眾議論,特朗普被封號、保守派App被“下架”都加深了公眾的疑慮。長期以來,科技巨頭打造的社媒平臺憑借《通信規范法》的“230條款”享有免責權,無需為第三方使用者的言論負責。也就是說社媒平臺在享受流量廣告商業收益的同時無需負起監管責任。法案也規定,互聯網服務供應商有權出于善意考量限制冒犯性言論,或者授予他人技術手段以限制這些冒犯性言論。

一方面科技巨頭無需為平臺言論負責,另一方面它們又可以“出于善意”擴權,變成有權無責的數字巨獸。馬斯克入主推特之后解雇了一大批主管,根據爆料的情況來看他們之前經常在網上閑逛,“看到不順眼的保守派言論就封號限流”,為己聲辯的理由無非是“推特只是一家私人公司,有權拒絕服務或是選擇客戶”。CNN近期攻擊馬斯克甚至用了“馬斯克正在以讓所有人都講話的方式,威脅美國人的言論自由”這樣邏輯不通的標題,顯見積年已久的意識形態偏見。

這就觸及了一個根本性問題:科技巨頭旗下的社媒平臺,究竟應當算是有權決定向誰提供商品/服務的私人商業公司,還是具備一定公共性質的“數字廣場”?依照230條款的邏輯,私人社媒平臺就無需太過著意公共利益,它們在事實上行使監管權力的同時卻不必負上連帶責任;如果將這些社媒平臺歸類為與傳統媒體并無不同的“數字媒體”,那么媒體人自吹自擂的“第四權力”光環又似乎保護了它們免于追責。顯然,這兩種說法都存在很大問題。

互聯網社媒平臺事實上已經取代了很多傳統媒體的功能。既然是一種“媒體”,它們的主營業務就不是簡單的商品或服務,而是具備特殊屬性的新聞與信息產品,而這種“產品”天然具備一定的外部性。

眾所周知,言論自由不等于言論免責,即便是傳統媒體也需要為自己發布的言論負起責任。科技巨頭把控社媒平臺已經在事實上具備了干預言論的強大能量,但卻不受任何公私部門的循環追責。它們的手已經越伸越長,賺到的錢也越來越多,帶來了顯著的正/負外部性,理應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要么接受公眾的監督與追責,要么抑制住干預言論的權力欲望。

更為嚴重的是,近幾年來各大科技巨頭大有動輒“封號”或是“下架”之勢,逐漸淪為特定利益集團的打手與特定意識形態的吹鼓手。從馬斯克披露的第一批推特文件來看,民主黨政府甚至是在縱容、默許推特審查言論,甚至是直接下指導棋。這樣一來,推特高層刪帖封號限流的一系列舉措,已經可以視為國家行為(state action),危及美國的一大立國之本——第一修正案。

事實上,“前馬斯克時代”的推特已經透過一系列類似的“國家行為”造就了“寒蟬效應”(chilling effect),主流自由派以外的聲音越來越被壓制乃至消音。素來標榜自己為“第四權力”的主流媒體不但自身不愿意接受制衡,而且還與美國政府、科技巨頭達成了合謀。

“《第一修正案》不是絕對的”——從披露的推特文件來看,某些民主黨議員的表態甚至出現了這種令人心寒的露骨段落。他們想要“更多的節制”,“《權利法案》不是絕對的”。問題到了這一步,議題就不僅限于“科技巨頭壓制言論”那么簡單,而是從私人企業恣意妄為上升到了民主黨政府意志壓制自由表達的嚴重事態。

二十多年前的“互聯網之父”喬恩·波斯特爾曾經認為,互聯網應該秉持開放、非商業的原則,由一群像他這樣無私的技術專家來管理,以達到為所有人的利益服務的目的。然而時過境遷,今天的互聯網反而變得越來越集中,美國各大科技巨頭先是讓“去中心化”“互聯網自治”難以為繼,接著又開始配合政治權力大搞審查與壓制,甚至威脅到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就已經堪稱美國建國宏大敘事一部分的第一修正案。這會引發美國的一場憲法危機嗎?

王兢

關鍵詞: 馬斯克公布推特文件會引發美國憲法危機嗎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