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有工作的地方沒得家,現在工作的地方就是家。以前種田憑經驗,是靠天吃飯,現在有了智慧農業,除蟲、施肥等等都會及時提醒,不僅節省了很多時間,收成也更穩定了。”成都市大邑縣祥龍社區的村民蔡大哥講述著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他生活工作帶來的改變。
借助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建設,在大邑縣委、縣政府、農業農村局的支持和指導下,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堅決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優化升級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與朗基產業共同承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農業部數字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任務,通過農業生產數字化、智慧文旅融合服務、數字林盤三大創新場景,探索打造“稻鄉漁歌”農商文旅體發展數字經濟新業態,助力農業生產數字化、農村治理數字化、農民生活數字化,以云網融合、數字技術助推數字鄉村融入“智慧蓉城”建設,為加速實現鄉村振興插上信息化翅膀。
(資料圖片)
打造“稻鄉漁歌”農業生產數字化賦能場景
在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積極打造數字鄉村智慧農場應用場景,實現農田四情監測、水肥一體化、智慧灌溉以及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數字化追溯,打造數字林盤發展新模式,為智慧農業騰飛插上科技的翅膀。
通過物聯網前端感知設備,實時采集田間作物的墑情、苗情、蟲情及災情數據,實現作物生長動態監測和人工遠程管理,保證農作物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生長,促進農業生產精細化、高效化、現代化發展;利用滅蟲燈、遠程信息化蟲情測報系統實現對病蟲害的誘集、標本制作、自動分類統計、遠程監測等,為蟲害預警和防治提供自動化、智能化技術支撐,構建蟲害監測及預警體系,助力病蟲害防控。通過智慧農業平臺,匯聚各類數據資源,能夠直觀詳盡地展示園區農資信息、農業服務信息、產品消費、農產品市場信息、園區實時景觀、農作物種植和生長情況以及環境狀況等內容,助力實現農業數據可視化、業務信息化和決策科學化。
目前,已完成28個數字農場建設。綜合多光譜、近地遙感、作物模型等技術,構建形成園區農田資源環境數據“天空地”物聯網采集網絡,實現農田的數字化管理,同時提供平臺化的農情監測管理與預警服務,實現環境控制、水肥藥精準施用等決策支持,提升園區生產精準化、智慧化水平。預期實現綜合管理成本下降10%以上。
助力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充分發揮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優勢,搭建信息化應用平臺,從智慧綠色鄉村、鄉村網絡文化、鄉村數字經濟發展等方面推進信息惠民服務,讓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將稻鄉漁歌自有基地為主生產的優質農產品上線入駐中國電信“翼支付”商城,建設“稻鄉漁歌”一站式電商服務。以倉配加工中心為物質依托,利用已有社會圈層、農貿銷售資源和中國電信5G技術,構建“傳統+電商+新媒體”的綜合營銷手段,搭建線上營銷平臺。以舉辦相關活動和宣傳健康生活等為抓手吸引游客聚集人氣,推動田園體驗項目銷售,從而實現線上和線下營銷并舉的營銷模式。一站式電商服務平臺降低農產品20%-30%的流通成本,超過60%的特色農產品將通過線上商城完成,通過實施產銷數字化,綜合效益提升15%以上。
此外,還通過建設園區進銷存線上管理系統,實現對生產經營中的物料流、資金流進行全程跟蹤管理,有效解決業務管理、分銷管理、存貨管理、營銷計劃的執行和監控等方面的問題。借助綜合服務平臺為當地農民提供線上+線下專業化技術培訓,提升農民綜合經營技能。益農服務社和鄉村數字金融服務站落地園區,為周邊企業、農業經營組織和農民提供線上+線下綜合性政策咨詢、技術服務、保險和金融服務等。
構建數字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在稻鄉漁歌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電信成都分公司積極助力搭建“綠農美好家”認種平臺直銷系統,構建城市社區與田園農戶長期合作關系,以互惠共利的原則共決價格、共擔風險,實現訂單直配;利用“慧村”數字化管理平臺構建社區數字化治理體系,實現平安社區、綠色社區,提升人居環境,通過“一村一號”體系建立外流人員的“互聯網社區”,及時發布鄉村新動態、新機遇、新環境,多措并舉吸引人才返鄉;通過“魔鏡慧眼”數字化管理平臺構建社區數字化治理體系,實現平安社區、綠色社區,提升人居環境;通過“村村享平臺”建立外流人員的互聯網社區,通過鄉村新動態、新機遇、新環境,吸引人才返鄉。
據悉,中國電信還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基礎,在大邑開展數字鄉村綜合信息服務平臺構建等工作。截至目前,在大邑縣實現4G網絡全域覆蓋,主要集鎮、產業功能區等重要場景5G網絡優質覆蓋;大力開展千兆光網升級,實現行政村全域千兆光網100%覆蓋。在西嶺、?江、花水灣三鎮新建200余個視頻點位,實現多場景的聯防聯動,在部分環山環水區域實現域內水質、環境、山洪的實時監測、預警、及人員應急疏散調度,幫助網格管理員通過主動發現、村民上報以及各種前端感知設備自動發現等方式進行事件處理,助力實現鄉村智慧治理。同時,圍繞鄉村生態保護、農村人居環境等,整合“雪亮工程”“慧眼工程”等平臺設施資源,建設農村環境數字化監管平臺,打造“天空地”一體化信息感知采集網絡,助力打造智慧綠色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