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全國兩會期間的“機器人聲音”。
百花爭放又一春。近日,2023全國兩會順利召開。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高端制造業水平的重要標志。目前,我國已經連續9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消費國,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
對于機器人行業,讓我們一起聽聽兩會期間的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蕪湖機器人產業發展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許禮進:加強工業機器人高端應用
盡管我國機器人技術與產業已取得長足進步,但是與國外先進國家仍有較大差距,依然存在基礎與前沿技術跟跑現象嚴重、關鍵共性與支撐技術供給不足、技術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等諸多問題,導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大而不強”的局面沒有實質性轉變。
我國機器人產業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以產業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開發體系,機器人企業的自主創新呈現零散、缺乏系統性,在產業共性技術研發方面,難以形成合力,導致產業整體技術水平與國外差距較大。前沿基礎性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機器人相關企業參與度不高,難以引領和支撐我國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我國機器人產業存在共性核心技術有待系統突破,關鍵軟硬件性能差距明顯;產品功能性能亟待提升,核心競爭力相差懸殊等問題。針對機器人產業存在的上述問題,我國需要建立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打造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全球化開放創新平臺,整合全球創新要素資源。
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系統性布局仿生機器人及汽車產業
雷軍建言扶植科創產業鏈,攻關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同時也呼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爆發式增長的今天,構建完善汽車行業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大力弘揚和發展汽車文化,提升汽車工業軟實力。其中,仿生人形機器人是剛柔耦合的復雜動力學系統,與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領域緊密關聯,其發展與突破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和國際科技競爭的戰略制高點。
鼓勵扶持相關科創產業鏈參與各方,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規劃布局,完善配套政策和措施,并指導行業制定數據安全管理政策制度和標準規范,以此促進創新資源要素高效配置,全面推進仿生人形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在仿生人形機器人核心部組件和零部件性能優化等關鍵共性技術薄弱、技術與應用脫節等問題上,雷軍認為,應當支持整機企業牽頭創建國家創新聯合體,形成“點面結合”的長期持續創新機制,加強核心技術聯合攻關。
我國汽車工業在新能源快速發展之下,展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及產業鏈的勃勃生機。中國汽車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持續爆發式增長,銷量完成688.7萬輛、出口總量突破300萬輛,可鼓勵促進賽車運動、公路旅行、露營營地等文化場景的開發,與文旅產業發展相結合。
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衛國:進一步支持智能建造產業發展
今年全國兩會上,他向大會提交的建議中,呼吁重點從三方面著力: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進一步匯聚關鍵資源,進一步打造行業生態。自2012年以來,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85%以上。我國建筑業發展主要依賴資源要素投入,建造模式較為傳統,能源資源消耗較大,轉型升級勢在必行。我國智能建造在標準化和工業化基礎、核心資源培育、產業生態打造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快體系化推進。
智能建造是我國建筑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也是應對當前人口紅利弱化的必然選擇。發展智能建造,將有力推動建筑業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方向轉變,減少人工投入,緩解“用工荒”,促進建筑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例如,地面整平機器人,能夠達到毫米級精度,工作效率約為人工的1.5倍;外墻噴涂機器人,噴涂效率是傳統人工的3~5倍,能有效代替人工作業;空中造樓機打造了一個類工廠化的施工作業環境,減輕勞動強度,降低高空作業風險。從近年的實際情況來看,智能建造在標準化和工業化基礎、核心資源培育、產業生態打造等方面還需進一步加強。
在政策體系引導上,需要進一步健全覆蓋國家、行業、地方、企業等層級的成套標準,建立健全智能建造相關政策落實的監督機制,確保政策的連續性和實用性;在核心能力鍛造上,需要著力構建統一的智慧建造信息化協同平臺,進一步提升智能建造與EPC管理的協同性;在行業生態孕育上,需要著力推進行業上下游企業深度聯通,進一步強化數據共享和項目全生命周期集成應用。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進表示,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科技型企業要突破“卡脖子”問題,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探索科學家、企業家、研發人員的跨領域協同合作。廣東拓斯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豐禮表示,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化技術正全方位改變傳統產業的經營模式和生產業務流程,企業應將數字化理念貫穿產品的生產經營各環節,推進傳統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同時,要加大相關基礎研究及應用研究,加強國產工業母機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公司接下來將繼續堅持科技創新驅動,不斷推動數字化技術的研發與應用。
作為我國智能制造2025的核心抓手之一,近年來,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焖僭鲩L,穩居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市場。據國際機器人聯盟(IFR)的統計數據顯示,自2013年起,中國連續8年在工業機器人的保有量上占據世界首位。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的機器人市場出現下滑,但中國市場卻不減反增,市場規模達422.5億元,較2019年同比增長18.9%。2022年中國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1712.4億元。其中,中國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821.2億元。
在《中國制造2025》政策推動下,以“機器換人”或自動化生產為主要形式的產業轉型升級正在制造業企業中快速推進,而作為中國智造的重鑄之路上的重要角色,機器人正乘風而上,為中國科技發展保駕護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