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快手發布關于打擊招嫖的治理公告稱,近期,平臺接到舉報,發現有不法分子在直播間內隱晦發布網絡招嫖暗語及聯系方式,誘導用戶添加其微信、QQ等社交賬號進行線下交易。快手此次共封禁了50多萬個涉及招嫖信息的違規賬號。如此規模的招嫖賬號令人震驚,但這并不是全部。就在一個月前,快手剛剛封禁了40萬個招嫖賬號,兩個月內90萬多涉黃賬號!
(資料圖)
用屢禁不絕、泛濫成災來形容快手直播上黃色內容產業并不為過,人們不僅要問,快手內容管控機制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一艘游艇就能觀看小妹的私密節目”
生活中,你在住酒店的時候,有沒有見過門縫下塞進來的“小卡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些“小卡片”不僅沒有消失,然而有些人利用直播間,動起了歪腦筋,做起了非法的勾當。在一些賬號頭像上,帶有很明顯的聯系方式,有些賬號簡介里也會有聯系方式。這些賬號經常發一些比較暴露的作品。吸引男性進行賣淫嫖娼等違法活動,這樣的現象并不少見,甚至有些是團伙作案,有的負責運營賬號,有的負責聯系業務,有的負責非法勾當。甚至一些較大的團伙還能提供全國空降的服務。
2月7日,快手發布關于打擊招嫖的治理公告,稱近期處理了50多萬個涉及招嫖信息的違規賬號。這些不法分子直播間內隱晦發布網絡招嫖暗語及聯系方式,誘導用戶添加其微信、QQ等社交賬號進行線下交易,嚴重影響了平臺生態健康。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網絡直播還隱藏著這么多招嫖的信息貓膩?水相當之深。
從直播的種類上講,“招嫖”直播貓膩可以大致分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誘導粉絲刷禮物的“打擦邊球”直播。這些主播通常以才藝表演或PK環節為由,誘導、乞求觀眾為她們刷禮物,并許諾榜單前幾名的觀眾觀看更露骨的“私密節目”。她們的話術通常是這樣:
“一輛跑車就能加到小妹的微信,一艘游艇就能觀看小妹的私密節目。”
“哥哥刷到榜單前十,妹妹就能帶你去‘秘密花園’,給你單獨安排。”
至于“榜一大哥”們到底見沒見成真人就不好說了,不排除有一定的“誠信主播”,但更多的是“托兒”和主播聯合起來騙禮物,主打一個線上市場。這種話小編在某陌平臺也遇到過很多,看來擦邊的還是很多。
第二種,則是“真刀真槍”的招嫖主播。她們的直播內容雖然看起來較為正常,但總會在不經意間透露自己的聯系方式,或是開小號在彈幕中發布招嫖的信息,將直播間的觀眾引流至線下進行交易。
這種直播的隱蔽性較強,而且直播賬號與發布信息的賬號分割,處理起來也最為棘手。但由于傳播性較弱,造成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招嫖內容,為何屢禁不止
其實,直播涉黃本身不稀奇,現在叫得上名字的平臺多多少少都沾點擦邊。真正稀奇的是,快手短時間內處理的賬號實在太多了。
大家覺得50萬個違規賬號是多長時間內處理的賬號呢?實際上,這是不到一個月內處理的。快手上一次發布“招嫖”賬號處理公告是在1月17日,相隔僅20天,處理“招嫖”賬號40多萬個。
如此高頻、大量處理違規賬號,無外乎快手風控體系存在漏洞,違規成本太低才屢禁不止。
首先,招嫖直播都有一套自己的暗語體系,很難識別出來。
舉例來說,曾經某些招嫖信息會以“茶”為關鍵詞,如“茶X卉”“XX茶室”“品茶X道”等,或者直接加上一個“茶”的表情符號。這些話術體系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換一套,外行人根本看不出其中的隱藏信息。
如此晦澀的內容,以當前人工智能的水平幾乎是分辨不出的,只能靠人工審核。而人工審核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另一個問題:成本。
更重要的是,色情產業龐大的需求和巨大的利潤,讓不法分子趨之若鶩,加大了管理的難度。
正所謂食色性也,人類的本能欲望使色情行業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用戶群體龐大,消費意愿旺盛,因此從來都是暴利行業。
這樣的賬號大量存在,嚴重破壞了網絡的環境,敗壞社會風氣。更有甚者,利用網絡招嫖,等待魚兒上鉤,玩起所謂的“仙人跳”,更是大有人在。多少家庭毀在一個嫖上,多少青少年被這些毒瘤侵害,相信大家想想就會知道的。尤其是青少年,更是深受其害。無法安心學習,學習成績一落千丈。
利益的驅使下,總有人以身試法,挑戰平臺的底線。
截至7日港股收盤,快手股價66.6港元,上漲1.29%,市值2883.8億港元。2022年11月22日,快手科技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業績,總營收同比增長12.9%至231億元,高于彭博市場一致預期的225.6億元。得益于收入穩健增長、毛利率優化以及用戶獲取效率的持續改善,快手國內業務連續兩季度實現單季盈利,三季度國內經營利潤超3.75億元,環比增長接近3倍。
三季度,快手應用的用戶規模持續增長。第三季度,快手平均日活躍用戶為3.63億,較2021年同期增長約4300萬,增幅13.4%;平均月活躍用戶突破6億,達到6.26億,較2021年同期增長約5300萬。增幅9.3%。兩項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
其實,作為平臺方的某團也不想看到這些內容出現,但和快手一樣,審核的人手不足導致了總有漏網之魚出現,而龐大的用戶基礎又放大了這種負面效應。
最后,還是希望平臺方和執法監管部門能夠加大監管巡查力度,同時能夠加大懲處違法力度,更應該重視用戶舉報,應當建立舉報獎勵機制,讓更多網民共同參與網絡擦邊違法舉報,凈化網絡環境和風氣。
本文綜合自財經早知道、媒曉看客官等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