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路協同&智能網聯項目落地“十心法”

發布時間:2023-02-27 13:06:27  |  來源:騰訊網  

在做項目過程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僅僅需要管事情,還需要管理好人的問題。作者結合自己做的車路協同&智能網聯的項目經驗,與你談談在項目落地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從南到北,從沈陽到廣西,從東到西,從山東到甘肅,車路協同&智能網聯的項目也做了幾個,寫點這過程中的心得體會,聊以自慰,全當記錄~

01 預期管理


(資料圖)

項目開始時,我們要先解決“人”的問題。

如何讓眾多的利益相關方,不同的團隊,部門上級、項目負責人,乃至大老板,在項目推進中能夠“可控”,能夠目標一致,甚至歡天喜地的配合你完成項目上線。

做好“預期管理”。

最開始時作為產品經理只關心自己負責的業務部分如何更快的上線,至多關心自己的上級及團隊,不太會想到項目里的其他團隊。

但角色上調之后,開始逐漸關心整個項目的落地如何更絲滑,如何讓所有人“滿意”,要對不同的角色,實行不同的預期管理。

針對產品部門領導,要如實告知產品的能力范圍和邊界,90%對上解決方案和售前,必須承認他們的嘴太厲害了,我們要給他們收一收,你給他們收80%,他們能給客戶吹成100%,所以要給自己和團隊留個buffer。

過程中給自己團隊80%的交付滿意度,產品質量定120%的目標。

02 降低人效的預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開始之前總得先盤一盤這攤子活需要多少人力投入。

預估人力資源,會決定投入多少人力成本,項目是否能保證不延期,這里有個問題,把人從辦公室拉到現場,人效是正常辦公的多少?

我的感覺是 75%。

搞過車路協同項目落地的都知道,這個過程鏈路太長。大面上來說,車、路、云是不同的團隊負責,拿路側來說,路側設備的電路、燈桿、掛臂、頂管、相機、雷達等設備需要普通工人頂管架線,需要協調城市管理部門安裝燈桿、掛臂,需要運維團隊對設備激活,維護、需要技術團隊標定相機雷達、需要研發團隊跑算法,分析性能等等。

此外現場還會有你意想不到的各種問題,外部依賴項比如:頂管設備壞了,頻繁下雨,市領導檢查不讓施工了,溝通上的效率也會低很多。

遠不如辦公室來一嗓子。我在天南他在地北,再加上信號不好,說半天都是 啥,啥,啥。

為了避免對人力效率的錯誤評估,導致項目的延期,建議默認每個人的效率是75%。

03 任務包拆解到人

這也是自己吃過的很大的一個虧,項目開始時就一個人在現場上躥下跳,腳不離地,心里還有種指點他人的怪癖爽感,但下來冷靜往回看,其實很多事情都沒跟到位,很多臨時決策也并不是最優解。

因此核心事項、關鍵任務包一定要有具體負責人,項目尤其是現場要盯緊的環節太多了,每個環節都應有負責人。

這樣每個節點都有關鍵人來負責,更多跟關鍵節點的人匯總消息,降低溝通成本,更能降低出錯的成本。

另外全鏈路需要1-2個人來熟悉整個項目概況,能給自己找個替身。

相信我,這個動作一定要做,你不是每天都要盯現場,不是每個決策都需要你下,要給自己抽身出來的機會。

04 盡早確定版本邊界

在項目交付中,要給交付方明確的版本概念,交付的版本號是一方面,另外還代表著這個項目交付的軟硬件系統能力邊界,盡可能前置明確、對齊好系統能力范圍。

不要到現場了或鄰近交付了再來過多的增調需求,不可否認車路協同項目確實很難做到不改需求,但作為產品經理應負責在過程中逐漸與大家對齊產品最終效果,并敢于控制迭代節奏,敢于說不,那些不重要的需求要敢于后置,要控制版本的邊界和迭代節奏。

05 注意現場“好奇寶寶”

雖然不會總用惡意來揣度別人,但多一些防備總是好的。項目進場后你會發現真的有很多雙眼睛在盯著你,看你的進展,學習你的流程和實施情況。

對一家公司的產品方案,行業人一打眼,問兩個關鍵問題也就大概知道了七七八八。另外這個市場現在都在互相學習,一家的項目落地肯定是有多個同行在學習探底。

一家公司的交付標準及能力,是需要保密的,但競爭對手的窺私欲是沒辦法制止的,

現場一般會做3個動作:工牌表明身份,留意閑散人員,建立信息保密機制。

就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在現場跟技術討論項目卡點及解決方案,結果轉身在抖音看到了這段視頻,還有很多免費小心心,嗯,你說多崩潰。

另外我們希望別人看到的,是我們希望他們看到的那些。這里涉及的信息分發,輿情的控制,不應被不受管理的發出去,不然就需要太大的解釋成本了。

06 有效問題反饋機制

在現場需要充分“放權”或是能有效收集民意,這些聲音都將是收獲。

搞過項目落地的,一定懂“墨菲定律”的痛,覺得不會出問題的,一定會出問題。

很需要提前把這些問題暴露出來,盡可能壓低風險造成的影響。

鼓勵大家多對項目發表意見,要能有效收集匯總,并給到問題提出者反饋!

見微,知曉項目一線風險、需要哪些資源,覺得不OK的事情,哪些是阻礙項、哪些需要協調

能夠根據這些問題提前評估依賴項,要么多要資源,要么提前爆出風險,且應對現場發現的問題找到的解決技巧或tips,留存記錄。

鼓勵大家寫SOP,并沉淀成項目經驗。

07 解決問題要結果

給判斷。應明確問題出現反饋時,要附上自己的判斷依據。

2小時原則。2小時不能自行解決,則需要暴露出來,讓問題升級或協調資源。

鼓勵補位。每個人多做一點,每個部門多承擔一點,產品可以測試,運維也可以配合現場抓日志。

專項團隊。支持組建現場小組,快速專項攻破難點問題,并表揚出來。有時候現場的人真的只是缺這句鼓勵。

08 消息同步機制

在項目一線,每個人都在忙自己的任務事項,這時候一定要關注消息同步的及時性和到達率,能不能通知到每一位人,什么樣的消息該同步給誰。

什么樣的消息同步:需求變更,時間調整,任務優先級變更。

這里涉及到2點,不同的內容在不同的群里同步。每個人對于信息的消化不一樣,需要經過翻譯處理后再給到自己下游,舉個,我們要臨時對交付內容做一個修改,這種修改是向善的且有價值的,但可能具體執行層的人只看到了要改,不清楚這樣改的好處。

就很容易讓團隊里的人挑戰或質疑,潛在影響產出。

09 對于工作節奏的把控

前松后緊,還是前緊后松,還是一個節奏走完全程?

真正搞過落地的,心里應該只有一個答案:不管前邊緊不緊,越到交付越緊。

越往后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越會出現,前邊埋的雷也該被趟出來了,結合實際來看,我們能做的一件事是:讓項目能盡早正向的滾動起來,到后期最影響節奏的是定位-跟進-解決問題,盡可能降低問題復現的成本,很多現場的問題就是偶現,等統一反饋了,環境變了也很難復現,反而是給現場埋了雷,提升問題解決效率,現場的人一般都是一人多崗,很容易由于其他任務導致這個問題就卡在這里。

10 決策權要逐步收口

前期鼓勵每個人來發言發現問題,越往后時間、交付越緊張,信息越來越透明,更需要人來拍版;越臨近項目,整個項目的進度和風險更加透明化和保證已知。

因為我們要開始準備向外輸出的工作了,準備跟解決方案,售前的同事合作來應對第三方和監理的驗收,這時候要保證大家知道系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別砸了。

越往后,每個決定就需要承擔越來越多的風險和責任,敢拍板的人也會越來越少。

那誰來拍版那,原則上是誰負責,誰拍版。

過程中的幾點感受~

要相信團隊。沒有人可以面面俱到,沒有人。要相信團隊里的每個人,團隊是可以互相支撐的。

要學會求助。不一定要所有事情自己扛,學會跟老板跟同事求助,磨合磨合才會更好。

凡事盡可能簡單。要擁有超凡化簡的能力,先盯緊目標,先想全局實現路徑。

要有自己的堅持和節奏。要有自己的堅持和節奏,要有自己的堅持和節奏。

散會~

本文由 @張廣岐^_^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關鍵詞: 車路協同&智能網聯項目落地十心法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