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迎來曙光,鈣鈦礦投資風口何在?丨狂熱鈣鈦礦-熱議

發布時間:2023-02-20 22:59:26  |  來源:騰訊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碩?北京報道


(資料圖)

鑒于晶硅電池不斷接近理論利率轉換極限,產業界開始不斷尋求切換其他路線的可能。此過程中,隨著鈣鈦礦極限效率一次次取得突破,鈣鈦礦正從第三代光伏電池中脫穎而出,成為了晶硅路線最有力的“挑戰者”。

截至2022年年末,協鑫光電、極電光能、纖納光電三家企業已宣布平米級、100MW級別中試線,并宣布將在2023年-2024年開始GW級產線建設,行業距離GW級產能規模已近在咫尺。

有產業投資人士認為,GW級別產線建設在即,意味著產業化迎來曙光,針對鈣鈦礦的投資已經具備了成本回報的可能。

綜合各家券商機構觀點來看,鈣鈦礦的投資方向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組件端,針對個別企業的投資;二類是材料設備端,針對鈣鈦礦產品原料、設備等領域投資。

那么,從產業角度,哪些領域/環節真正具備投資機遇?

光伏行業專家張彤(化名)告訴記者,目前國內真正取得產業化實質性進展的鈣鈦礦企業都還沒有上市,部分光伏大廠——隆基綠能(601012.SH)、天合光能(688559.SH)、通威股份(600438.SH)等企業研發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因此,從理論上說,二級市場手上真正的“鈣鈦礦概念企業”目前并不存在。

另有企業界人士表示,在某些設備投資環節,鈣鈦礦可能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

極電光能副總裁姜偉龍表示,鈣鈦礦設備分布在三大領域:真空鍍膜設備、激光設備、封裝設備。后兩者國內目前技術都已成熟且已可實現國產替代,但對于真空鍍膜設備,主要是真空鍍膜環節中使用到的溶液涂布環節設備,目前國產的和進口的質量差距還比較大。

姜偉龍認為,從國產化角度,溶液涂布環節設備的投資空間較大。

產業化突破節點

按張彤所言,市場熱度催發下,國內宣布投資建設鈣鈦礦的企業很多,但真正取得產業化進展企業很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根據公開資料梳理發現, 截至2月20日,國內僅有14家企業宣布了已投資建設鈣鈦礦產線。14家企業分別是:協鑫光電、纖鈉光電、極電光能、合特光電、眾能光電、仁爍光能、無限光能、萬度光能、大正微納、鑫磊鑫半導體、奧聯光能、寶馨科技、光晶能源、脈絡能源。

若按照是否小試/中試環節作為標準劃分,14家企業中,只有7家進入小試/中試環節,分別是:協鑫光電、纖鈉光電、極電光能、仁爍光能、大正微納、光晶能源。

若以是否進入100MW級及以上的中試環節進一步劃分,僅協鑫光電、纖鈉光電、極電光能三家企業進入100MW中試環節,仁爍光能、大正微納、光晶能源當下僅具備10MW、50MW、10MW級的小試線產能。

從10MW級小試環節進步到到100MW級中試環節意義重大,其標志著鈣鈦礦產業化來到一個關鍵節點。

協鑫光電董事長范斌告訴記者,100MW的中試環節是所有環節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我們認為最難的其實是100MW中試環節,第一個100MW如果跑通的話,就意味著量產已經實質性的實現,后面GW級產線只是對這100MW的復制……最難的一步100MW如果成功的話,后面一下子就跑過去了。”

極電光能副總裁姜偉龍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了100MW級大面積中試環節的必要性。他認為,實驗室受限于設備,一般來說只能做到幾百平方厘米的尺寸,且無法連續生產。但如果走向量產的話,它必須在平米級尺寸上結合自動化連續生產來進行工藝的驗證。

在大面積、高效率上,協鑫光電、極電光能同樣走在行業前列。2021年9月,協鑫光電建成全球首條 100MW 量產線,組件尺寸達1 m × 2 m。目前,公司組件效率突破已16%,預計2023年組件效率突破18%;極電光能于2022年底上馬1.2 m × 0.6m組件,2023年效率有望來到19%。2022年開始上馬1.2 m × 0.6m組件,2023年效率有望來到19%。

2022年12月中旬,協鑫光電最新宣布完成5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其背后明星資本紅杉中國、IDG資本、Temasek淡馬錫、騰訊、川流投資等。

另一家鈣鈦礦產業化頭部企業纖納光電業已宣布完成D輪融資,其背后資本包括三峽基金、德石投資等。極電光能背后資本則包括:碧桂園創投、建銀國際、錫創投等。

眾能國際、萬度光能、曜能科技、仁爍光能、無限光能同樣已獲不同類型資本數輪投資。

溶液涂布環節空間較大

組件端解決配方+工藝路線問題,鈣鈦GW級產線落地,離不開設備環節的支撐。

姜偉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目前,極電光能在鈣鈦礦組件生產過程中用到三種核心設備,分別是:真空鍍膜設備、激光設備、封裝設備。

姜偉龍表示,鈣鈦礦生產環節所用設備國產化率較高,幾乎所有設備都可以實現國產替代,尤其是激光設備和封裝設備環節,二者國內的工藝路線均已十分成熟,目前市場投資機遇并不大。

關于激光設備,姜偉龍稱,目前,國內大型的激光企業所生產的激光設備都可以用于鈣鈦礦,僅需要參數上進行一定的調整。據記者梳理,目前,國內極光領域上市企業包括:大族激光(002008.SZ)、帝爾激光(300776.SZ)、德龍激光(688170.SH)、邁為股份(300751.SZ)等。

封裝設備上,姜偉龍表示,鈣鈦礦的封裝設備有一部分與晶硅組件可以通用。“鈣鈦礦的發電功能層之后環節是需要利用到層壓封裝的,所以其橫向封裝后的用到封裝設備跟晶硅是相通的。”目前,京山輕機(000821.SZ)、金辰股份(603396.SH)兩家企業是國內晶硅組件封裝設備龍頭。

然而,在最核心真空鍍膜設備上,國產與進口設備還存在較大質量差距,國產化空間較大。

據了解,真空鍍膜設備被應用到鈣鈦礦最關鍵環節——鈣鈦礦層制備環節(也叫“鍍膜環節”),其工藝路線又可以分為兩類:濕法和干法。濕法路線指的是濕法涂布工藝路線,干法路線指的是蒸鍍工藝路線,也有部分廠家采用干濕結合的路線。

根據記者梳理,真空鍍膜的設備企業包括:晟成光伏、眾能光電、捷佳偉創(300724.SZ)、紅太陽(000525.SZ)、欣奕華、德滬涂膜。其中,德滬涂膜在核心涂膜設備中的全球市占率第一;捷佳偉創是國內RPD設備唯一供應商、根據公司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其已取得了包括PVD/RPD設備、蒸鍍設備、狹縫涂布設備等多項鈣鈦礦關鍵設備訂單。

據了解,相比于干法(蒸鍍),濕法(涂布法)具有生產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設備成本低的特點,目前被企業視作重點研發。

光伏行業某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涂布設備主要供應商是美國nTact、上海德滬代理的產品和日本東麗,涂布設備的壁壘在與涂布刀頭,鈣鈦礦屬于低粘度液體,要求涂布刀頭的液槽專門設計,以及中間狹縫的寬度,刀頭自供的涂布設備廠具備改進優化的優勢,此外還涉及專利問題。基本大部分實驗室使用的是美國nTact公司產品。

至于此前熱炒的“TCO玻璃”(透明導電玻璃)概念板塊,姜偉龍表示,TCO玻璃短期內是稀缺的,但隨著鈣鈦礦行業成規模之后,有了需求,國內同樣可以量產。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尚未產業化,鈣鈦礦目前的工藝路線還未最終確定,目前設備的定型仍停留在紙面階段,因此炒作風險較大。

姜偉龍提醒風險道,二級市場投資機會現在不確定性還很強。他表示,“從長遠來看,鋼鐵礦的工藝路線設備路線還沒有完全還沒有定型,所以現在從設備層面來尋找,尋找這種投資機會,風險還是比較大。”

關鍵詞: 產業化迎來曙光 鈣鈦礦投資風口何在丨狂熱鈣鈦礦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