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2月16日消息,有媒體報道,蘋果(APPL.US)或將在未來幾周推出“先買后付”服務,允許購物者先購買蘋果產品,再分期付款。蘋果將根據借款人的消費歷史、所擁有的蘋果設備、是否申請Apple Card信用卡以及與Apple Pay賬戶關聯的其他銀行卡等情況,來評估借款人的借款資格。?
關于“先買后付”服務,有公開資料顯示,蘋果早在去年6月的2022年WWDC大會上,宣布Apple Pay Later“先買后付”功能,美國符合條件的客戶在六周內把用Apple Pay購買的東西分成四次等額付款,而且不需要支付利息或費用。這項服務基于蘋果為其內部項目設計的全新金融平臺。
(資料圖)
這一消息讓網友直呼“蘋果也要進軍消費信貸業務了?”“科技公司的盡頭是金融”“都是為了讓人提前消費”。
2月16日,紅星資本局致電蘋果中國客服,其表示,“目前國內還沒有這項服務,具體什么時候推出還不清楚。”
該客服表示,目前已推出的是分期付款服務,扣款時從合作銀行的信用卡中直接劃扣。
紅星資本局在Apple Store官網看到,從Apple Store在線商店購買產品時,可選擇分期1個月、3個月、6個月、12個月、24個月的分期付款方案,費率均為0%,最低限額均為1000元人民幣。
↑截圖自Apple Store官網
在目前的分期付款方案中,蘋果的金融合作伙伴有花唄分期、招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選擇花唄分期,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支付寶”App來完成支付。如果選擇招商銀行分期,需要在手機上安裝“掌上生活”App來完成支付。
也就是說,蘋果目前是借助第三方金融平臺來實現分期付款服務。
“圍繞手機產品,開展金融服務,已不是件新鮮事。國內的手機廠商也有在做。”產經觀察家、釘科技創始人丁少將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表示,有的是基于手機廠商自身的金融平臺,有的是借助于第三方零售平臺和第三方金融平臺;金融服務往往涉及到利息、服務費等收入,手機廠商也比較樂意開展。
丁少將也提到,手機廠商開展金融服務有一定的風險,主要在于廠商要相對精準地掌握用戶信用,不能出現大量壞賬。
↑資料圖 據視覺中國
關于開展金融服務的風險和資質問題,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認為,“這些不是主要問題。一方面,美國金融牌照申請相對容易,反而是事后監管更加嚴格;另一方面對于蘋果這種科技巨頭,申請牌照不是問題。”王蓬博提到,需要注意的是,金融服務是盤活現有存量用戶,轉換利潤的較好選擇。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鐘輝勇稱,國內外的金融監管政策不一樣,如果是蘋果公司自己推出的購買手機業務及金融服務,最后如果出現風險,都是停留在蘋果公司內部,相信蘋果公司對消費者的信用有內部的審核機制。“至于這種業務是否能在中國推出,就需要遵守國內的監管規定。”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盧月佳
編輯 余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