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從業16年的IT狗+自媒體人,我試用了一下ChatGPT,這玩意的表現可謂驚艷。
(相關資料圖)
ChatGPT注定會改變這個世界,這改變主要聚焦三個方面:有利的是幫助天才和獨狼加快創新,不利的是削減工作崗位需求、制造更多的垃圾信息。
一人即團隊
ChatGPT的代碼能力,基本上達到了科班出身、2年工作經驗員工的平均水平;遠遠超過了培訓機構出來的程序員水平;而且ChatGPT的知識面也會更加全面。
等于市場上出現了近似乎無限量供應的初、中級程序員,而且知識領域非常全面,不存在明顯短板。
ChatGPT的出現,可以讓一個智商高、學習能力強、行業經驗足、點子多的天才或者獨狼,得到多個在平均水準之上、知識面廣、跨多個領域、執行效率最高的助理。
說成如虎添翼也不為過,能讓一個人的戰斗力迅速達到10人的中型團隊水平,而且效率更高、溝通成本更低。大家品品當年的李榮浩是怎么操作的?
初步評估下來,有了ChatGPT輔助,我自己帶上兩個聰明的年輕人,戰斗力吊打十年前我帶的30人開發團隊。
Why?十年前我日常帶40人,巔峰期上百人,這么多人的工作,我一個人管不過來,所以需要有技術經理、業務蔣經理、測試經理輔助,然后開發團隊又分成了幾個小組,每組分別負責不同模塊。
然后人多了以后,是非就多,業務團隊跟開發團隊吵架,然后開發團隊內部意見不統一,有人想先開發低代碼平臺,有人想直接寫頁面,這需要開會討論,浪費時間。
然后上面再來個項目總監跟我撕逼奪權,整體內耗極大;人員進進出出的,面試員工、新員工熟悉情況也需要時間;日常管理也消耗精力。
如果是今天的我,安排一個人負責業務需求對接,然后甲方的需求直接用ChatGPT生成可視化代碼;一個人負責代碼開發和檢查,并且生成測試用例;我作為全棧架構師負責整體設計和代碼,這個效率多高?
對我個人而言,ChatGPT的幫助極大。舉幾個現實例子。
前段時間,領導要我牽頭負責,把所有營業網點的地址標注在地圖上,而且地圖是需要自定義的;營業網點需要按規模設置不同的顏色大小的標識符。
這個工作3個人做了2天,后面又因為數據問題,陸續修改了3、4次。
僅僅是校對營業網點坐標,2個人先后用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我們原始數據是百度地圖的,而且不全,而我們又需要在高德開放平臺上自定義地圖,所以原來的坐標都產生了偏移,那就需要核對、導入、驗證、修改。
如果使用ChatGPT呢?一分鐘搞定,只需要檢查一次,直接節約了兩個人、十幾個小時的數據校對工作。
老板需要把行政區邊界標出來,這個需要GeoJson格式的數據,在阿里云的開放平臺上有,但是直接通過搜索引擎,還是很難找到,而且也不全。
比如蘇州工業園區,在行政區上是屬于吳中區的,沒有標準的邊界數據可供下載,搜索引擎也只能找到一堆圖片。如果你需要手繪,那至少需要畫上半小時;如果使用ChatGPT,直接1秒回復:
我前段時間不是在定期爬取幾十個新聞源嘛?有領導提出一個需求,能不能把有關于數字化轉型的新聞,發布成一個RSS Feed,這樣就不用靠人力在新聞源里大海撈針地檢索了。
這個功能很簡單,數據庫里的數據簡單處理一下,就能得到一張符合RSS Feed要求的表,字段包括Title、Content、Link、Date。
然后我把這個活兒交給了一個新人,讓他用代碼實現我的需求,并設置一個定時任務,每天更新4次Feed。
他用了兩天時間調試代碼,跟我反復協調溝通,后續還需要解決CentOS用戶權限設置定時任務的問題、開發環境和生產環境插件不同的問題;最后終于在一周內上線。
計算一下累積消耗時間,他大概花了2天半到3天,我大概花了2個小時。我的兩個小時,主要用在雙方溝通和個人服務器配置上。
如果使用ChatGPT,需要多長時間呢?如果是我自己干:
如果這段代碼我沒看懂,那我不懂就問:
如何設置定時任務?直接問ChatGPT好了。
考慮調試的時間,我自己一個人做,可能2-3小時就能全部搞定了;因為我自己做的話,既不需要反復溝通需求,又可以直接上手修改代碼,效率肯定最高。
如果我還是讓小伙子借助ChatGPT來做,即使我們之間需要溝通,也不再需要用花兩天時間去配置環境、尋找解決思路、驗證思路、撰寫代碼。
ChatGPT的出現,讓一人就是一個團隊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現實。起碼,在我最熟悉的IT、媒體領域,徹底具備了可行性。
因為在IT行業,追求的就是盡量用程序取代瑣碎的工作;在媒體行業,大量的瑣碎工作類似剪輯、配樂、字幕、尋找素材等,都會被AI取代。
我已經開始用ChatGPT幫我寫基礎功能代碼了,不管是功能、還是前端,這玩意的基礎工作干得都不錯。
善用工具
總的來說,人類社會中存在著大量瑣碎的工作,不管是國家電網里面辛苦巡線的運檢人員,還是中國石化里面維持工廠運轉的工人;
不管是投訴電話的接線員,還是電商網站的客服;不管是美容院里的理療師,還是足療店里的技師;不管是家里面日常的家務工作,還是游戲里每日任務,都是瑣碎工作的一部分。
正是這些瑣碎的工作,把人類社會從無序變得有序。所以人類一直致力于發明各種各樣的工具,來替代這些瑣碎的工作,這就是提高生產力。生產力的提高,也讓人們獲得更多的閑暇。
所以,請記住,ChatGPT的本質還是輔助工具,誰能把工具利用得更好,誰就能獲得更高的效率,更多的閑暇。
我現在的確用ChatGPT寫代碼,但我本身具備相關知識,能夠甄別出來正確與否;我具備調試能力,盡管AI提供代碼不能直接運行,但是我可以再進行調試,慢慢跟AI磨合。
換成非專業人士,對chatGPT工具的使用,可能無法超過我。可是AI顯然可以減少每個人的勞動時間,也就是增加閑暇,顯著提高生產力。
生產力提升就意味著有工作崗位被取代,在ChatGPT橫空出世之后,資質普通的開發者的生存空間會被嚴重擠壓,因為管理一個人,本身也需要消耗管理者的心力——少管點人,多管點AI,難道不是更省心么?
資質普通的開發者,要么轉去做測試,要么轉去做運維,要么轉去配合ChatGPT寫產品文檔,要么轉去做瑣碎的審核。【晚報】今日頭條招聘 2000 名內容審核編輯:黨員優先-虎嗅網
但是審核工作本身也是可以用AI完成的,招募審核員是為了確保有人為此負責。畢竟如果是AI搞錯了,主管部門怎么懲罰AI?懲罰總不能是斷電或者喂臟數據吧。
強調一下,重復性越強、標準化程度越高的工作,越容易被取代;越是非標準的、手動操作、需要人與人交互、需要有人為此負責的工作,越不容易被AI工具取代。
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ChatGPT在代碼層面的表現有多讓人驚艷,在互聯網內容層面的表現就有多讓人驚恐。
因為ChatGPT真的具備一本正經胡說八道的能力。他顯然是劉備的粉絲,在他的認知里,劉備一定會勝利,為此,他不惜篡改歷史。
比如下面的對話,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漏洞百出,但是真的每個人都了解歷史么?
當AI生成的錯誤內容被AI自動發布上千萬次,席卷整個互聯網的時候,又有多少互聯網時代的孩子具備甄別能力?
比如網上的段子,把常州稱作吊州(聲明:我是常州女婿,很喜歡常州的山水文化,只是拿自家開涮),我問了chatGPT這個問題。
AI竟然給我編了一條河出來,叫淡水河,而且明確表示不是長江,甚至給我提供了Geojson坐標數據!我把這個數據導入地圖平臺才發現,這是憑空生成的一條河!
本來互聯網上的假消息就很多了,好事者如果利用chatGPT的能力,可以迅速虛構出無數條編造的故事,徹底污染互聯網上的內容。
例如「景王問政于管氏」,大義是討論「殺一人以利天下」是否合理。然后知友@豆子 在2018年寫了一個文采斐然的文言貼,其實是編了個段子,這個故事就是假的。假如殺一個人可以挽救一萬個人的生命,那么他應該被殺嘛?- 知乎
但是當我們用「景王問政于管氏」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一下,你會發現,這個故事已經成了一個互聯網上的典故,遍布B站、微博、網易等,不得不說,豆子大神本來只是想 寫個搞笑貼,但是以訛傳訛傳了五年,這個事兒已經在網上快變成真的了!
在過去,想編造一個假故事,需要的基礎文學門檻很高,全國能把假故事編得頭頭是道的人,可能不到1萬人;但是用chatGPT加成一下,那可能上百萬人都會具備這種能力……
未來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就像MOSS說的那樣,取決于人類的選擇。人們能否在3-5年里快速提升甄別假信息的能力,就是選擇未來的關鍵。
但是隨著算力的提升和技術的普及,隨著Fake文本、Fake人臉、Fake視頻、Fake圖片的發展,甄別假消息已經變得越來越困難了。
未來互聯網內容會被更多垃圾污染,已經是個必然發生的未來。畢竟,chatGPT這個工具,在把一個好人提升為一個團隊的同時,也能把一個壞人提升為一個團隊。
我能做的,就是備份維基百科和Zlibrary到自己的NAS上,先建立一個相對可信的知識基線,才能具備甄別未來的假消息洪流。
總之,能否用好人工智能工具,是個人進化的關鍵。
參考資料
[1]
【晚報】今日頭條招聘 2000 名內容審核編輯:黨員優先-虎嗅網: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8302.html
[2]
假如殺一個人可以挽救一萬個人的生命,那么他應該被殺嘛?-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449001/answer/51029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