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暫停三年多的中國公民出境團隊游重啟,旅游業正逐步迎來全面復蘇。疫情前在上海經營著多家旅行社門店的邢豪斌,近些天也召回了數名當年的同事,開始新的忙碌。
疫情三年,作為旅行社門店經營者的邢豪斌曾有過怎樣的起伏?以下是他的故事。
我是2006年左右開始經營旅行社門店業務的,當時門店掛靠的主要是一些國有大型旅行社的名頭,生意還過得去。到2017年前后時,互聯網上的旅游產品日趨豐富,很多人也更習慣于在互聯網上訂購,我就將門店的加盟品牌重點轉向了攜程。
(資料圖片)
當時,除了在中山公園、人民廣場、松江等地擁有四家攜程門店,我還和和朋友合作經營了幾家其它門店。現在回想,2019年對旅游業來說是年景很好的一年,國內游、周邊游常年都不錯,出境游的大訂單也不斷。
有時,門店里走來一對年輕人,沒花多久時間就選好了人均一萬多元的旅游產品,指著身后的父母說:“錢他們付,我們就是來挑線路的。”這種情景,通常是長輩贊助年輕人出去度蜜月。也有一些經濟條件好的老年人,一年會出境兩三次,他們習慣于來門市聽介紹、挑產品。總之,當時大家都很舍得在旅游上花錢,我名下十多家門店一年的營收可達到一億元以上。
但這些都在2020年1月戛然而止。新冠疫情初襲時,大量春節黃金周退單讓同事們忙到人仰馬翻。更大的困難是,后面幾乎沒什么收入了。我算過一筆賬,十多家門店的房租、幾十名員工的工資等,每月硬性支出超過40萬元。旅游業務收入急劇減少,但還有這么多人要養家糊口,怎么辦?
疫情開始后不久,有同行在朋友圈或微信群轉發水果、生活用品等團購類套餐,以賺取一點收入。我沒讓同事們跟風做團購,而是想辦法買斷一批境外高端品牌化妝品再零售,盈利情況還過得去,至少讓大家能有口飯吃。到2020年7月中旬跨省游重新開放時,門店又開始承接旅游業務,基本能做到收支平衡,所有門店維持著全開狀態。后來幾個月業務比較好的時候,門店甚至還能實現盈利,殊為不易。
原本,大家都還比較樂觀,覺得疫情的影響最多半年左右就能恢復。我預計得悲觀一些,曾做好所有門店全年虧損的心理準備,但沒想到疫情會持續三年有余。隨后的兩年半時間里,疫情反反復復、跨省游關關停停,門店營業收入沒了,同事們也只能維持著“兩天打魚五天曬網”的節奏,休息時多陪陪家人、照顧孩子。
去年3月下旬到今年春節,疫情對旅游的影響依然巨大。這個過程中,一些陪伴了我好幾年的同事實在等不起,有人直接回了老家,也有人選擇轉行。他們大多來自外省市,收入減少后實在無法承擔上海高昂的租房及其它生活成本。
當年在門店做銷售的員工小夏,轉去做了抖音直播。疫情前,小夏因為形象好、嘴巴甜很受顧客歡迎,業績好的時候一個月收入能拿到一兩萬,也是門店的“臺柱子”。疫情令收入一落千丈后,熬了很久的小夏來向我告別,說:“老板,我沒法再堅持了,畢竟一個月5000-6000元的房租要付。”我表示理解,也感謝她曾經的付出,說:“疫情之后,如果你還在上海,我們可以再聚首。”
像小夏這樣離開的員工,前后一共有8名。一些在上海有房子的本地同事,抗風險能力相對比較強,依然選擇和我一起等待曙光。這些留下的同事中,不少人已和我共事了八到十年之久,他們喜歡旅游業,現在轉行也面臨瓶頸。店在,希望就在,我們都還沒有放棄。
疫情對整個行業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危機,但危機中也孕育著新機會。以前業務繁忙時,我和同事們全年都在忙著策劃線路、推進銷售、接單發團,像旋轉的陀螺一樣片刻不停,沒有太多時間靜心思考。疫情期間,大家進入了一個相對空閑的狀態,同業之間的交流變多了。大家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也嘗試整合資源,為未來旅游業的復蘇做準備。
在與同業的交流中,我得知一些疫情前主營出境游的大咖,原本一年營業額可達十多億,過去三年中也只能徹底“躺平”。對他們來說,與其轉去價格戰白熱化的國內游市場,不如積蓄力量等待出境游市場開放。
在和大咖們的交流中我還有一個意外收獲,就是發現自己疫情前部分目的地產品的采購價格偏高。今后再開展此類業務,每年的采購成本至少可以節省好幾百萬元人民幣。這種含金量很高的信息,疫情前我很難獲知。?
今年春節前夕,得知出境團隊游即將放開,我和同事們都很高興,黎明前的曙光終于到來!實話說,如果出境游再不開放,我的有些門店就撐不下去了。疫情期間只要條件允許,我經營、管理和投資的門店沒有一家停止營業,這是我非常驕傲的事,當然也意味著每月巨量的支出。
春節假期時,我已經有了全年的預算安排計劃。從年初三開始,我和同行們約了好幾場咖啡,一起聊聊未來的方向。我還召回了4名之前離開的同事,為后續的工作提前做準備。在此之前,我們團隊核心人員已經陸續去了3次澳門考察當地接待資源。對中國游客十分友好的泰國市場上,我的合作伙伴年前也剛回來,后續肯定會陸續開展業務。
現在,門店老客戶的預訂正在陸續回歸。對于旅游業,我依然充滿期待。旅游不僅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需品,也是全世界通行的文化經濟交流方式。無論是短途游、國內跨省游還是出境游,都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果有資源,我還會考量一下入境游板塊。經過三年的“斷層”,期待入境游會有扶持政策出臺,旅游人在這一塊也有很多事情可做。
至于未來究竟怎樣的旅游產品才是最好的,這需要由市場做出選擇。我們會嘗試各種不同的產品,在受歡迎的產品上提高性價比,采購時多拿點談判籌碼。
過去三年中,我所在的行業幾乎經歷了毀滅性的打擊。無論是境內還是境外的從業者,很多人永遠地轉行離開,也有人還會回來。對年輕人來說,旅游行業依然有很多機會,甚至比以往更多。歡迎更多的新人投入進來,一起開拓新的事業。
關鍵詞: 疫情三年 一名旅行社門店經營者的起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