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質化競爭加劇,“中式新茶飲”如何尋找新增長點?|每日時訊

發布時間:2022-11-27 20:59:47  |  來源:騰訊網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潘曉彤 環球時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木】“新式茶飲第一股”中國內地茶飲品牌奈雪的茶近日在港股大跌,一度跌至3.6港元每股,較發行價跌超80%。去年6月,奈雪的茶在港交所上市,作為在香港上市的第一只新式茶飲股,奈雪的茶當時被市場寄予了厚望,但現在市值已經蒸發200億港元。除奈雪的茶,國內其他茶飲品牌喜茶和茶顏悅色等也陷入關店、裁員風波中。以奈雪的茶為首的新茶飲行業到底經歷了什么?新茶飲行業如何破局?

“風口”上難賺錢


(相關資料圖)

打開外賣平臺,點上一杯奶茶,已經成為年輕人最普遍的日常。“國潮新茶飲”已經成為投資圈的“大風口”。但近期由奈雪的茶、喜茶、蜜雪冰城等企業領跑的新茶飲賽道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有業內人士認為,新茶飲行業同質化競爭白熱化,致使企業希望通過擴張線下門店搶占份額,而客流量并未能與經營成本等比例增長。

艾瑞咨詢研究院的報告也顯示,操作門檻低、容易復制、產品同質化嚴重是新茶飲品牌面臨的問題,雖然各個品牌為了打造自身的差異化,保持較快的推新品頻率,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除此之外,疫情更是新茶飲降溫的重要原因,給新茶飲帶來的最直接影響就是人流量驟減,一些網紅茶飲店的經營因此受到影響。茶顏悅色就是一個代表,因長沙的門店太過于密集,疫情期間沒有足夠的人流量支撐營收,在去年就經歷了三次集中閉店。

從行業的成本結構來看,新茶飲想要賺錢并不容易,原料食材在整個成本中的占比高達40%-50%,此外,員工薪酬和店鋪租金也占據不少的成本,新茶飲玩家的整體利潤率約為25%。不斷上漲的原料食材成本、人力成本以及店鋪租金,讓本就不高的利潤率更被攤薄。

但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個別奶茶品牌的困境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發展情況,中國新茶飲行業仍在蓬勃發展。

行業將進入“大浪淘沙”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21新茶飲研究報告》顯示,2017-2020年,我國新茶飲市場收入的規模從422億元增長至831億元,預計2023年有望達到1428億元,新茶飲門店數達50萬家。

朱丹蓬認為,雖然新茶飲行業表面上出現同質化,但頭部企業的差異化優勢顯著,市場品牌固化度初見規模,即便不斷涌現新入局者,也只是細分賽道中的參與者,難成為新的引領者。“當前的新茶飲行業進入了一個大浪淘沙的階段,在經過品牌分化滌蕩周期后,市場會進一步對品牌優勝劣汰,我估計新茶飲行業會加速整合,2025年整個中國新茶飲行業的品牌分層將會固化。”

朱丹蓬還表示,品牌固化度高并不意味著行業不再擁有新的增長點和生命力,“消費端會不斷倒逼產業端創新升級,隨著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品牌必須不斷地對產品矩陣進行優化迭代,否則終究還是會被市場淘汰。”

布局海外市場

布局海外市場,似乎也成了國內新茶飲企業的“另類”創新之路。喜茶品牌負責人告訴《環球時報》記者,2018年,喜茶在新加坡愛雍·烏節購物中心開設海外首家門店,目前,喜茶已經在新加坡開設了5家門店。除在亞太地區的布局,不少新茶飲也遠涉重洋,登陸歐洲。近年,歐洲各國咖啡店因為疫情等原因紛紛倒閉之時,來自中國內地的奶茶店在歐洲各地開始扎根。與10年前的第一次奶茶店潮相比,此次以中國內地奶茶店為主流的新開店潮,普遍被看好。

對于第二次奶茶店潮,德國《世界報》分析有三個原因:首先,這歸功于社交媒體的傳播;其次,亞洲流行文化正逐漸為西方所接受;其三,現在的奶茶品牌以全新面貌出現,且有更多選擇。

記者觀察到,目前歐洲的奶茶店,雖然仍有不少個體戶,但總體正在向品牌化發展。同時,歐洲業內人士更看好中國奶茶行業進軍歐洲。他們表示,中國品牌在龐大的中國市場得到檢驗,并與歐洲年輕人的口味相符合。同時,“中國”這個字眼,也很有吸引力。

關鍵詞: 同質化競爭加劇 中式新茶飲如何尋找新增長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