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數據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個人每天產生的數據量不可小覷,以往手機拍照一張照片只有幾MB,如今隨著手機影像越來越發達,一張照片動輒幾十個MB,隨手拍一段視頻動輒一兩個GB,手機的存儲容量真是承載不起這樣大的數據量,這時候一臺專業的NAS,就可以完美解決這些問題。
NAS這個設備這兩年是越來越受人關注了,以前基本上只有大企業和一些資深玩家才會使用,現在很多朋友開始接觸NAS了,NAS這個市場也在發生不斷變化。
家用NAS最著名的品牌,群暉、威聯通等傳統NAS品牌主打的就是專業;極空間、綠聯等新晉廠商主打簡單易用。
(資料圖片)
選擇實在是太多了,從價格、配置、服務各個方面考慮,我入手了這臺鐵威馬F4-423,原因無他,就是因為鐵威馬F4-423擁有不錯的配置但是價格又很低,性價比十足。
鐵威馬討論度遠沒有群暉、威聯通這類傳統臺企來得高,我在這里簡單介紹一下,鐵威馬TerraMaster成立于2010年,是一個專注于數字存儲產品的專業品牌。
TerraMaster產品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和家庭用戶等客戶設計。在沒有去了解鐵威馬之前,我一直以為是鐵威馬是臺企,因為在我印象中,鐵威馬的系統是類似于群暉那種專業NAS系統的,很有老牌NAS廠的味道,了解后才知道是深圳的公司。
鐵威馬F4-423是一款四盤位的NAS,正面包含硬盤指示燈、網絡指示燈、電源指示燈。
整體是銀灰色的金屬+塑料材質,機身是銀色的鋁合金材質設計,表面是磨砂質感,質感表現十分出色。
側面是鐵威馬的LOGO。
背面就設計非常的粗獷,風扇模塊是外凸式設計,外觀設計像是理工男設計的作品,簡約、實用,一點沒有花里胡哨。
背面接口非常豐富,HDMI接口可以讓我們連接顯示器對機器進行調試。
雙USB接口,支持我們連接硬盤盒子、硬盤倉等擴容空間,也可以連接U盤、移動硬盤等進行數據轉移。
雙網口,支持鏈路聚合,在2000不到的機器上能標配雙,大廠中絕對的性價比。
硬盤籠整體是塑料材質,機械硬盤最怕的就是共振,為了減少硬盤傳導給機器的震動,硬盤籠兩邊配備了膠墊,能有效減少機械硬盤震動和噪音。
寸硬盤的固定方式是用兩條塑料條,插入到側邊孔位,免去螺絲安裝,寸盤需要配合螺絲進行固定。
咱們拆開看看機器的主板是什么情況,主板上有兩個M2硬盤位,可以作為加速緩存來使用,內存也是支持擴展,支持最大16G+16G,擴展性和可玩性是不錯的。
鐵威馬的引導是裝在這個U盤里的。
鐵威馬自己開發了一套RAID模式—TRAID。
與傳統的陣列模式不同的是,TRAID的空間利用率很高,官方也做了演示,非常容易理解
傳統RAID5陣列會受限于我們最小的那塊盤,如果整列里有塊1T盤,那每塊盤就只能用1T了,浪費很大。
TRAID利用率就非常高了,其巧妙的將不同容量的硬盤空間分割成較小的分區,再結合冗余策略將分區重新組合。一旦TRAID組建完成,用戶仍然可以根據需求,更換更大容量的硬盤或者添加更多的硬盤以擴充陣列的存儲空間。
今天我們先使用兩塊4T盤來組整列,這樣組的效果是和RAID1一樣了,做了鏡像備份,優勢在于后續可以熱擴,非常方便。
鐵威馬提供了TNAS-PC管理軟件,可以讓我們看到基本的運行情況,右上角還可以直接進入WEB后端管理界面,也可以訪問文件,還可以直接進入SMB訪問,非常方便。
TOS操作系統和群暉系統類似,都是桌面式的操作系統,使用邏輯也基本相同,如果你使用過這類桌面式操作系統,初上手TOS不會有不適應的情況,如果你能熟練使用像TrueNAS、OMV這類專業的面板式操作系統,那這類簡易的桌面式系統根本不在話下。
系統桌面的那個可愛的狗狗我把它換掉了,兩個委屈巴巴的大眼睛盯著我有點受不了hhhh
系統的控制面板也是類似群暉的操作邏輯,提供了非常多專業的功能,有別于現在流行的“輕NAS”,TOS給到用戶的權限會更大。
TOS內置的應用中心給到了63個官方渠道的應用,其中包括一些軟件服務,和一些系統拓展組件。我裝了不少軟件,有些軟件還在摸索中,我就來分享一些我使用最多的軟件。
TOS內置了豐富的備份方案,我最主要使用的是CloudSync和USB copy。
CloudSync是一個云盤備份同步軟件,用于在鐵威馬NAS和云盤之間實現數據同步,CloudSync內部集成了許多云盤同步功能,國內主流的幾個網盤也是可以支持的,我就同步了我最常用的百度云。
在創建任務中我們選擇好需要同步的文件夾,選擇同步到網盤的位置,可以選擇同步模式,首選肯定是雙向同步,我們在網盤中對文件進行操作后,會自動同步到NAS,同樣在NAS中修改文件后會同步到網盤。
我們自己的NAS沒辦法保證長時間不壞,畢竟電子產品肯定是有使用壽命的,大廠的網盤基本不可能跑路,只要不是違法的數據,基本不會數據損失。
很多同學習慣于組件陣列冗余,來確保數據安全,但是對于我們普通用戶來說,一旦硬盤損壞,重建陣列和做數據恢復的成本都是很大的,我想的是,我們家用場景,陣列的選擇建議選到利用率高的,多做異地備份,確保數據安全。
CloudSync能有效幫助我們進行自動備份重要數據,替代掉不少繁瑣工作。
USB Copy支持USB設備備份到TNAS,也支持TNAS數據備份到USB設備,搭配USB外界硬盤倉使用比較方便。
我的使用場景是用這個功能給我的U盤進行備份,我的U盤經常要裝載不同的系統鏡像和一些軟件安裝包,同時要給不同的機器備份,如果遇到要刷寫一個新的鏡像,需要格式化掉硬盤,那我們就可以用這個功能把盤里所有東西copy進nas,等到要再回到之前u盤狀態,就可以直接再進行一次任務,將NAS文件備份到USB即可。
TOS支持多種文件服務模式,首先是最常規的SMB和AFP協議,AFP是MacOS的共享協議,當然SMB通用性更強,基本所有設備都可以訪問。
NFS 通常使用在Linux或FreeBSD等系統上,同時在 macOS 和 Windows 系統也提供了 NFS 實現。
SMB能解決win和linux,linux和linux之間的共享,但是SMB協議是微軟的,SMB對比其他共享協議,顯得臃腫且經常能遇到奇怪問題,對比SMB,NFS更簡潔、方便,更原生,兼容性方面更好。
再Windows系統打開NFS服務即可訪問NAS了。
iSCSI虛擬磁盤是我這一次搭建這一套NAS最主要的目的。
iSCSI(互聯網小型計算機系統接口)是一種在TCP/IP上進行數據塊傳輸的標準。iSCSI可以實現在IP網絡上運行SCSI協議,使其能夠在諸如高速千兆以太網上進行快速的數據存取備份操作。
與上述幾種協議不同,iSCSI是可以把NAS空間虛擬成一個硬盤,而不是一個網絡位置。
我們可以像對本地硬盤對其進行分區、格式化、裝軟件等操作,區別在于它是跑在IP網絡上的。一般網吧的無盤系統大多采用這種協議。
要實現這樣的功能,我們需要安裝iSCSI Manager。
首先創建一個iSCSI目標,在這里我們為它設置一個名字,CHAP認證是需要我們在連接時輸入用戶名密碼,二次認證的功能。
像我們使用內網的話,就不設置CHAP認證了,如果你把NAS暴露在公網上的話,一定需要設置認證。
后續步驟可以直接下一步并完成,這個我們的一個目標就設置完成了。
但這樣還不能使用iSCSI,我們需要設置一個iSCSI LUN。
選擇到存儲的卷,我這里只有一個卷1,容量我選擇了2000G,約為2T,這個按照自己硬盤容量選擇,
權限方面,如果用戶比較雜,可以選擇對每個主機或者域進行賦權,我們這兩人使用,就沒有必要權限管控了,允許全部即可。
ok到這一步我們已經完成一半了。
首先打開 服務 ,找到microsoft iSCSI服務,如果后續不能連接的話,可以在這里手動開啟服務。
我們在目標位置,輸入我們NAS的IP地址。
到此步我們就可以正常連接上了。
隨后進入到系統的磁盤管理,自動跳出來初始化硬盤,這里就可以對這塊虛擬磁盤進行“蹂躪“了。
有別于網絡位置,iSCSI看起來就像是一塊實打實的本地硬盤。
怎么能不跑一次CDM呢,順序讀寫基本能吃滿機械的速度了,速率也是能吃滿了,受限于機械盤的性能,4K肯定不不咋地,不過正常運行一些軟件是沒啥問題了。
在虛擬磁盤中裝了minecraft,實際運行起來和在本地硬盤上沒什么區別。
iSCSI虛擬磁盤給我們擴容硬盤提供了一種非常不錯的方案,但是也有一定的弊端,多人協作時不推薦使用iSCSI,如果文件同步不及時容易造成數據損壞。它更適合的是像我們這樣多人讀取,或者個人使用的場景。
下載服務有許多,NAS的下載功能是使用頻率非常高的功能,比如在白天想看一部電影,把磁力鏈接丟進NAS下載,晚上回家直接打開電視或者投影儀,豈不美哉。
我使用的最多的下載工具還是咱們本土軟件 迅雷,沒有辦法,許多磁力鏈接或者電驢鏈接,使用別的下載工具就是不夠快甚至連接不上,而迅雷基本上都能下載,同時咱們開了迅雷會員,速度上更有優勢。
官方的應用中心有Aria2、qBittorent、Transmission這些下載軟件,免去了我們部署docker的過程,一鍵安裝即可使用。
看到NAS這類產品越來越受人重視,我是非常開心的,一類產品變大眾后,開發者會越來越多,以后NAS會越來越好用。鐵威馬F4-423這款NAS已經能滿足我們家庭或者小公司使用了,全方位滿足數據存儲、多人協作、備份與同步等工作需求,同時也能滿足我們娛樂需求。很重要的一點,這款NAS價格不貴,作為大廠產品,僅僅只需2000不到的售價,就能擁有11代Intel CPU N5095/N5105,同時還支持內存和SSD擴展,可玩性很不錯,還支持各項專業的玩法,Docker、虛擬化等玩法。如果你想入手一臺入門級別的NAS,這樣一款兼顧易用性和專業性同時極具性價比的NAS產品,鐵威馬F4-423值得你購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