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地級市,繼續高歌猛進。
01
(資料圖)
蘇州,干翻了兩個直轄市
上半年各地GDP相繼出爐,前十強城市名單也出來了,相比于2022年上半年,上海再次奪回了第一的寶座,而其他城市排名沒有變化。
無論是GDP增速,還是增量,上海都穩居第一,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去年同期增速為-5.7%。表現最亮眼的還是深圳,同比增速高達6.3%,增量達到1280.7億元,超過了北京。
在GDP前十強城市中,不是直轄市,就是省會城市,或者是計劃單列市,唯獨有一個城市是例外,它就是蘇州,只是一個普通地級市,卻長期位居全國城市GDP第六名。
蘇州被稱為“中國最牛地級市”,而其管轄的昆山又是中國最牛縣級市。蘇州牛的不只是經濟,還有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資金總量)。
GDP是一個地方的年度財富增量,而資金總量是一個地方積累下來的財富總量。現在仍然是以GDP來衡量各地的發展水平,但GDP“擠水分”的事情已經多次發生,說明它存在失真。
而資金總量卻無法注水,它才能真正反映一個城市的綜合實力,發展潛力。因此,衡量一個城市的發展,還得看資金總量。
2023年上半年資金總量前十強城市也已經出爐,相比于去年同期,有一個城市的名次發生了變化,那就是蘇州,上升為第8名,直接干翻了重慶、天津兩個直轄市。
截止到今年6月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了52949億元,超過了重慶的52720億元。
從增速上來看,蘇州達到了14.8%,僅次于杭州的15.1%。從增量上來看,上半年蘇州資金總量的增量為6836億元,超過成都、南京、重慶、天津。
從GDP來看,重慶這幾年似乎增長不錯,2022年還超過了廣州,躋身為全國第四名。但資金總量方面,表現卻沒有那么優秀,曾經一度排第六名,現在滑落到第九名。
這就說明重慶雖然是直轄市,但GDP質量并不高,而且留不住財富。與之相反,蘇州的財富卻增長迅猛,未來趕超成都和南京,也不是沒有可能。
02
蘇州憑什么成為資金聚集地?
蘇州之所以能夠成為資金聚集地,和它的地理位置有關。改革開放以來,憑借著獨特的臨滬優勢,蘇州成為了外企的集散地。
昆山有“小臺北”之稱,大量的臺資企業在此投資設廠,比如世碩電子、緯新資通、仁寶資訊。太倉聚集了大量的德企,數量占全國接近10%,而蘇州工業園則成為了新加坡資本的投資熱土。
蘇州的外資企業有多牛?在2019年中國對外貿易500強企業中,蘇州就占據了22家。到2022年,蘇州有接近9萬家外企,其中昆山就有3萬家。
外資可以說是支撐了蘇州的經濟發展,2003年,在蘇州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外商投資占比達到30.47%,超過民營投資的24.58%。而在工業企業產值中,外商占比高達60.52%,貢獻巨大。
蘇州不但是全國工業第三大城市,還是全國出口第三大城市。2022年,蘇州工業產值為43643億元,出口額為15475億元,緊追深圳、上海。
大量的外資涌入,帶動蘇州工業發展,而制造出來的商品,又大量出口,從國外賺錢,蘇州可以說是吃盡了經濟外循環的紅利。
不過,如果你認為蘇州只有外資,那就錯了,蘇州的民營資本一樣很強。在2022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中,蘇州有26家入圍,數量高居全國城市第一。營收超過千億的有6家,其中,恒力集團營收高達7323億元,是全國第三大民企。另外,蘇州的A股企業數量達到203家,位居全國第五,超過了廣州、南京等城市。
民營資本正在成為蘇州的主力,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中,民營占比達到56.58%,遠超外資的13.28%。而工業企業產值中,民營占比也達到了43.35%,而外資占比下降到53.05%。
由此,蘇州對出口的依賴也在大幅減少,10年前,蘇州出口占GDP平均比重高達141%,最高時達到了178%,而到2022年,下降至65%,這就說明蘇州經濟轉型很成功。
外資加民營資本聚集,蘇州資金總量增長迅猛。同時,蘇州也是富豪的聚集地,10億美金富豪人數排在全國第十。還是高收入人群聚集地,位居2022年全國城市個人所得稅第六名。
03
可怕的蘇州,未來可期
在資金總量方面,蘇州不但晉級為第八名,而且與南京的差距在快速縮小。去年上半年,南京的資金總量比蘇州多出3360億,到今年上半年只相差了1969億,預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實現趕超。
與成都的差距也不算大,去年上半年是6545億,今年上半年縮小到4810億。要知道2022年成都常住人口達到2126.8萬人,而蘇州為1291.1萬人,相差了近900萬人。而且,成都是省會,副省級城市,西南最大的兩座城市之一。
除了蘇州,還有一個城市非常兇猛,它就是杭州,2022年資金總量增速達到15.1%,位居十強城市第一,增量接近1萬億。過去5年,杭州的資金總量增幅高達90.8%,位居全國城市第一。
杭州正在以極快的速度追趕廣州,目前的差距只剩下9512億。此外,重慶和天津的位置也不穩,武漢、寧波、西安等強二線城市表現突出,過去5年,這三座城市資金總量增速分別為45.9%、55.9%、72.5%,超過了重慶和天津的42.2%、30.9%。
無論是就業,還是置業,除了看一座城市的GDP,還要看它的資金總量。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