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
6月29日,生態環境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在回答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今年大氣污染防治監督幫扶將按照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總要求,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聚焦鋼鐵、焦化、石化、化工等重點行業,確保攻堅戰任務落地見效。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執法局局長趙群英。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今年以來,全國多地空氣環境質量有所下降,PM2.5等主要空氣污染物出現同比上升。6月19日,生態環境部通報1—5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2.0%,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3.0%,同比上升1.6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6%;PM10平均濃度為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6%。
會上,封面新聞記者提問——上半年全國多地出現空氣質量反彈的情況,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據了解,近幾年生態環境部針對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一直在開展監督幫扶工作。面對這樣的形勢,今年監督幫扶工作的重點是什么?
“打贏打好藍天保衛戰是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趙群英表示,生態環境部對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這一決策部署高度重視、堅決貫徹落實。自2017年以來,生態環境部連續開展重點區域空氣質量的監督幫扶工作,從最初的京津冀及周邊,拓展到汾渭平原,后來又擴展到長三角區域。
趙群英透露,今年將采取“線上+線下”兩個戰場同步發力。線下戰場,就是發揮專業執法人員的技術優勢,持續對重點地區傳導壓力。針對重點地區城市特點或者說污染行業的特點,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人員,對照執法技術專長,了解生產的工藝、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這些執法骨干人員擅長自動監測方面的技術,由他們組成監督幫扶專業組,開展現場監督幫扶工作。
另一方面,線上開展遠程監督幫扶,壓實地方責任。優化部、省、市三級聯動機制,充分調動地方的工作主觀能動性。生態環境部從去年開始,通過建立一體化環境問題發現機制,通過充分運用衛星遙感、污染源自動監控、企業用電用能等,結合排污許可、信訪舉報等管理信息,通過大數據分析來精準發現問題企業。在此期間,生態環境部還安排專業組跟蹤問效,防止線索推到地方后檢查不實、虛假整改,進一步壓實地方責任。
趙群英介紹,今年生態環境部已抽調1900多人次,開展8輪次監督幫扶,檢查企業8700多家,發現各類問題2.8萬個。其中,弄虛作假、逃避監管、超標排污等突出問題3700多個。生態環境部通過清單管理,拉條掛帳,交辦地方整改,同時后續抽查地方整改情況,檢查企業是否整改到位,形成工作閉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