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6日國航遠洋(833171)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3年6月14日接受機構調研,長江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運輸行業研究所團隊成員、海通發展、中國船舶租賃、海航科技、投資者 、中遠海控、中國船舶、招商輪船、中遠海能、海豐國際、中船防務、中谷物流、安通控股參與。
具體內容如下:
問:歐盟碳稅和國際海事組織(IMO)環保新規對后續新造船的影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答:國際海事組織(IMO)環保新規于2023年1月1日生效,它將推動老舊船舶的加速拆解和部分低效能船舶的降速運行,從而減少行業有效運力的供給。今年4月份歐盟批準了碳邊界調整機制(CBM又稱為碳關稅),意味著污染者無論在全球何處生產,只要進入歐洲,就必須為他們的二氧化碳排放付出代價。
為符合IMO新規及歐盟碳關稅的要求,公司洋持續推進自有船隊的優化運力排布,推進船舶技改和更新,在今年1月啟動建造“4+2”艘73800載重噸散貨船舶,本次新建造散貨船舶在節能減排和船舶智能化方面均有突出表現,并于今年4月在“4+2”基礎上,再增加2艘同類型可選擇散貨船的建造,形成“4+2+2”的新造船建造規劃。作為航運干散貨運輸企業,公司積極部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戰略,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參與船舶設計研發,公司的綠色智能航運科技研發中心積極探索新能源新技術在航運船舶上的應用。2022年公司獲得了CCS頒發的“綠色船舶示范單位”,在雙碳目標下為海運業可持續健康發展貢獻船東公司的力量。問:對干散貨航運市場未來預期?答:散貨航運需求與國計民生息息相關,其運輸的品種主要包括鐵礦石、煤炭、糧食等,經過三年疫情,全球經濟正逐步復蘇,大宗貿易溫和修復,據IMF預測,2023、2024年全球GDP增速分別為2.9%、3.1%。同時散貨船新船運力增加緩慢,新船訂單占運力比處于歷史新低,據Clarksons測算,2023年散貨船隊增長率僅為1.8%,訂單占運力比僅為7%,為1996年以來最低值。基于供求關系,預計散貨航運市場復蘇及增長可以預期。
公司是內外貿兼營干散貨航運龍頭企業,業務韌性較強,受益于內貿干散貨運輸逐年提升,外貿干散貨航運復蘇,隨著公司新船下水,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公司將持續增加優質運力,降低邊際燃油成本,提升環保競爭力。經濟的復蘇、公司運力的提升,對公司經營發展帶來了更好的機遇。國航遠洋(833171)主營業務:國際遠洋、國內沿海及長江中下游的干散貨運輸業務。國航遠洋2023一季報顯示,公司主營收入1.92億元,同比下降33.9%;歸母凈利潤-1547.27萬元,同比下降122.5%;扣非凈利潤-1616.46萬元,同比下降123.72%;負債率42.85%,投資收益306.03萬元,財務費用592.0萬元,毛利率-1.06%。
該股最近90天內無機構評級。
由證券之星根據公開信息整理,由算法生成,與本站立場無關。證券之星力求但不保證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的準確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時性等,如存在問題請聯系我們。本文為數據整理,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請謹慎決策。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