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昆:能吃苦、敢吃苦的“油井神醫” 今日關注

發布時間:2023-06-19 10:06:03  |  來源:中國青年報  

盡管已過去28年,第十六屆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史昆仍清楚地記得那一幕:1995年,18歲的他第一次來到昆侖山腳下的青海油田報到,就被沙塵暴來了個下馬威。

當時,史昆從青海油田技工學校采油專業畢業,被分配到青海油田采油一廠做采油工人。他跟著師傅齊憲維一起走在采油作業區,突然,一堵土黃色的墻從天邊翻滾而來,“瞬間,黃沙包圍了我們,白天變成了黑夜,鼻子、嘴巴、耳朵里到處都是沙子,打在臉上生疼”。

更讓史昆崩潰的是,當年他第一次巡查油井,就遭遇了井噴。


(資料圖)

當天,一口油井采油樹的一個閘門出現故障,黑色的石油不斷地從井口噴出,想要排除故障,就要有人沖進井場,把井口控制閘門關上。史昆雖然有些害怕,卻沒有絲毫猶豫,徑直沖了進去。

史昆拼盡全力,把閘門關上了一半。齊憲維看著被油弄花了臉的史昆,有些心疼,想要替換他。“就要關上了,我再拼一把!”史昆又沖進井場,閘門終于被關上。走出井場,史昆身上滿是黑黑的石油,嘴巴里、鼻子里、耳朵里也是石油,他用棉花沾著汽油抹拭半天才干凈。

“當時算‘初生牛犢不怕虎’吧!”史昆笑言。然而挑戰接二連三迎面而來,讓他不免有些泄氣,“這鬼地方怎么待啊!”齊憲維是名女同志,瘦小干練,充滿熱情和干勁。她鼓勵史昆說:“我們勝利油田有位采油工王為民,獲得了全國首屆中華技能大獎,特別了不起,咱們既然選擇來到這兒,就要能吃苦、敢吃苦!”

史昆是山東人,上世紀70年代,他的父親從一名修青藏鐵路的鐵道兵轉業到青海省工作。史昆說:“柴達木盆地背靠昆侖山,我跟我弟的名字一個叫史昆,一個叫史侖。父親為我們兄弟兩人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我們能在此扎根,向上生長。”

家人的囑托、師傅的激勵,給了史昆動力,讓他恢復了信心。

齊憲維是采油一廠有名的采油專家,對油井的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白天上井工作時,史昆就跟著師傅學習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下班了,史昆就騎著自行車,去井站當面請教作業區的老師傅。讀書、繪圖、記錄數據……日復一日,采油一廠的每個作業區、每個站點幾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漸漸地,“初生牛犢”史昆脫胎換骨般成長起來,特別是練就了“一摸工具就能知道規格型號、一看電流就能判斷井下狀況、一聽聲音就能辨別機械故障”的絕活兒。

2003年年初,史昆接手了幾口含蠟高、出砂嚴重的“病井”。他迎難而上,對每口井都做到“看聽摸查嗅”,每天記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6個多月后,他建立了翔實的油井動態資料庫,為每口井都制定了針對性的管理措施,使“病井”枯木逢春,幾年間累計增油800多噸。而后,他的“一井一法、一井一策”在全油田得到推廣,同事們佩服地稱他為“油井神醫”。

“以前采油工維護保養設備操作多,但現在油田生產管理越來越精細化,必須要有對油井進行生產動態管理的能力。”近年來,這名年輕的“油井神醫”不斷精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

青海柴達木盆地的冬季寒冷而漫長,取樣口經常凍堵。他帶頭設計了防凍取樣放空閥,不僅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同時消除了安全隱患。他還首創“抽油機井生產不正常判斷處理法”,在青海油田近2000口井上廣泛應用,診斷生產故障準確率達95%。

回想起當初師傅們手把手“傳幫帶”培養他的經歷,史昆深感,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是無窮的。2014年4月,“史昆職工技術創新工作室”授牌成立,他組建了創新團隊,針對油氣井生產的關鍵難題進行技術攻關。他學習團隊管理、創新方法等創新技術,爭取資金支持、校企合作;同時征集一線生產難題,組織學習培訓,分團隊進行技術攻關,鼓勵成員在技能競賽、生產創新大賽、論文寫作中檢驗和鞏固工作成果。

青海油田天然氣產區1300余口生產井中,積液井占40%,年影響產氣量11億方。在將近零下30攝氏度的嚴寒天氣中,史昆團隊用3個月的時間,開展了“低氣壓井智能泡排工藝技術優化及現場應用”項目攻關。如今,平均單井增產50萬方,累計節電50余萬度,降本增效達到780萬元。

2017年至今,史昆團隊先后攻克生產難題700余項,取得獲獎成果127項,獲得省部級成果獎16項、國家專利21項,推廣成果70余項,創造經濟效益1億多元,包括“低壓氣井智能泡排工藝技術優化及現場應用”在內的一批成果,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只要能吃苦、肯鉆研,起步再低也能成功。”一線女采油工黃群是工作室的日常負責人,在師傅的督促和指導下,她多次在生產創新大賽中獲獎,創新成果成功申報國家專利,還發表了多篇專業論文,成為油田的骨干力量,30多歲就被破格晉升高級技師。

“以前評上高級技師就到頭了,現在國家推行‘新八級工’制度,中國石油也推行了九級工技能等級制度,讓我成為油田的首席技師和集團公司技能專家,待遇比以前高了很多,年輕技工更有盼頭了。”史昆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的12個徒弟,目前已有兩人獲聘兩級技能專家,兩人獲聘為企業首席技師,還有的走上技術管理崗位,成長為生產管理干部。

5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六屆高技能人才表彰大會上,史昆獲得了中華技能大獎,他感慨地說:“我的成長離不開昆侖山下高原油田這片沃土的滋養,我今后將繼續發揚能吃苦、肯吃苦、執著鉆研的拼勁,為祖國石油事業貢獻一分力量。”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劉胤衡 記者 李桂杰 來源:中國青年報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