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當地時間5月25日公布的數據,經價格、季節和工作日調整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滑0.3%,為連續兩個季度環比下滑,這使得德國經濟陷入"技術性衰退"。
△歐洲新聞臺網站報道截圖
當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經價格和工作日調整后,今年第一季度德國經濟同比下滑0.5%。
(相關資料圖)
德國貝塔斯曼基金會經濟學家蒂斯·彼得森表示,德國經濟下滑的核心原因是高物價和利率上升,高物價降低了德國民眾的購買力,導致消費需求下降,而利率上升則導致消費信貸減少。
△歐洲新聞臺網站報道截圖
德國聯邦統計局的統計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國居民消費環比減少1.2%,其中生活必需的食品、飲料、服裝等消費額都出現下降。
德國市場研究機構捷孚凱25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經調整后,6月德國消費者信心先行指數為負24.2點。報告認為,德國消費者情緒仍然非常低落,這表明私人消費不會對今年德國經濟增長作出顯著貢獻。
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當地時間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經季節調整后,德國5月商業景氣指數從上月的93.4點降至91.7點,這是這個指數近6個月來首次下降。
伊弗商業景氣指數被視為德國經濟發展的風向標,經濟學家據此預測,今年第二季度德國經濟可能將陷入停滯。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王朔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表示,受地緣政治以及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影響,德國企業的生產成本增加,出口疲軟,這使得德國經濟持續萎縮:
德國是制造業大國,也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體。現在這兩方面都遇到了問題。能源成本的上升以及由此帶動的中間產品價格上漲,給德國的制造業造成負面影響。德國4月的通脹率為7.2%,環比略有微升。但如果能源問題得不到解決,后續的困難就越來越大。德國的出口一半面向歐洲,而歐元區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只有1.1%,通脹率則高達7%,相對來說經濟增長嚴重不足。此外,受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的影響,全球經濟復蘇乏力,這給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的德國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德國之聲"網站:德國經濟陷入衰退,前景惡化
王朔進一步指出,面對外部大環境的影響,德國經濟的未來走向很不樂觀:
目前,烏克蘭危機短期內很難得到解決,未來能源、原材料供應的緊缺情況仍會存在。宏觀調控也存在困難。歐洲央行作為整個歐元區貨幣政策的執行機構,并不是德國一家能夠左右的。為了對抗目前的高通脹,歐洲央行在不斷加息。盡管很多人質疑加息對于現在這種輸入性的通貨膨脹效果有限,但也不得不做。因為美國的美聯儲在加息,如果歐洲央行不加息,資金就會外逃到美國,歐元就會貶值。加息的負面效應非常明顯,既會造成企業融資成本上升,影響企業的投資擴大再生產,抑制經濟增長,同時也會增加現有的債務負擔,增加金融系統的風險。在歐洲央行未來還會繼續加息的前景下,德國經濟未來陷入技術性衰退的風險會進一步增加。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直播世界》
總臺記者丨陶冶 楊卓英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