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銀行,古人是如何存錢的?寺院金融是怎么一回事-每日熱文

發布時間:2023-05-17 12:42:37  |  來源:張慶  

存錢是中國社會獨有的觀念,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來說,中國人都是極其愛存錢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不確定的未來能夠有一定的生活保障。

現代因為有著銀行的發展,所以人們儲蓄方面以及投資方面的使用是比較便利的,但是在中國古代,中國古代并沒有銀行等一些機構,就連類似的銀行機構,錢莊也是在清代才產生。那么古代人究竟是如何存錢的,衍生出來的寺院金融又是怎么回事兒?


【資料圖】

一、古代人的存錢方式多種多樣

1.古代由于并沒有典型的存錢機構,所以古人一般會換成較為值錢的物品

中國的錢幣發展是源遠流長的,從現在的考古發現,自商朝以來,中國就有貨幣。只不過那個時候的貨幣發展并不成熟,還是一些簡單的一些貝殼,貝殼雖然能夠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一些交換使用,但是由于其背殼有著易被腐蝕,磨損的特點,所以作為一般等價物時不恰當的。所以在西周時期,以至于后來的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用一些銅錢或者是青銅制成的物品來作為一般等價物。

這樣的貨幣習慣一直延續到中國唐朝時期。從西周以來到中國的唐朝時期,這段時間內中國使用的貨幣大多數都是一些銅錢,或者是黃金,白銀等一些一般等價物。黃金白銀的誕生時期較晚,一般是中古以后才有黃金和白銀作為一般等價物,進行商業行為的出現。到了明清時期,白銀,黃金成為了市場上流通的主要一般等價物。

由于貴金屬本身帶有體積小,密度小,值錢等一些特征,所以導致一些富貴人家,他們在存錢的過程中,一般會將黃金白銀作為自己儲蓄的方式。但是一般富貴人家一般會有大量的黃金白銀,那么大量的黃金白銀也造成了體積過大的一個特點,所以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將大量整箱整箱的黃金白銀埋藏于地下。

一般來說,富貴人家他們會專門制作一個地窖來藏自己的黃金,白銀,并且在地窖中,如果稍微嚴密或者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還會設置一些機關來防止外人的進入。這是較為直接的一種存錢方式。對于一些普通老百姓,甚至一些重復人家來說,所留存下來的積蓄是沒有富貴人家那么多的。

因為這些社會下層民眾,他們維持平常的物質生活就已經極其勉強,基本上是沒有太多的盈余空間。故此貧苦人家他們一般的存續方式比較簡單,也就是用一些布或者方巾進行一定的簡單包裹,然后藏在自己的柜子里面,或者是相匣里面。一般來說這樣的柜子都是帶鎖的。現在的一些農村家庭,還有這樣的柜子出現。

總的看來,這些方式都是較為直接的儲蓄方式,并沒有運用過多的手段,并且這樣的存錢方式有著一定的隱患。萬一有人發現了地窖,或者通過一些意外巧合,尾隨著人人進入地窖,這些都是有可能的。包括平民百姓的儲蓄方式,藏在柜子里面,也并不是一種萬無一失的存錢方式。故此存錢方式是較為簡單的。

2、換成價值高,保值的東西

除了如此直白的儲蓄方式以外,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較為麻煩的儲蓄方式。就是將自己手中的真金白銀直接換成當時價值高,并且在一段時間內不會貶值的物品。那么在古代來說,價值高并且不會貶值的,應該是只有土地或者是房產。

所以一些大戶人家,他們往往會有千畝萬畝的良田來作為自己的一個價值儲蓄。在一些史書上也能夠很明顯地看到女子的嫁妝還是男子家的財產,大多都是以土地形式進行一定的計算或者是儲存的。

中國古代本就是一個傳統的農業經濟國家,那么對于土地的需求一定是只增不減,并且土地可以長時間保持在一定的價值。當然有一個時期除外,那就是戰爭時期,戰爭時期,國家一般都會進行強征土地,那么這個時候擁有較多土地反而會成為較低價值的體現。

但是一般這個時候,一些富貴人家會往往將這些土地變賣成實際的真金白銀,然后出去逃避戰爭。但是這樣的做法,比上述的一些將真金白銀藏在做法,反而要安全的很多。

因為土地資源一旦購買,那么所有權就是在自己的手上,并不會因為其他的一些方式而轉移到他人的手上,如果要轉移到他們的手上,那么就必須要通過契約或者是一些特殊手段才能夠進行一個完整的轉移。

貧苦人家并沒有如此多的財產,并且就算有一些盈余的錢,一般也會去購買土地。因為土地是物質資料的生產者,所以貧苦人家若想要過上足夠的物質生活,那么土地是必不可少的。

3.存錢在錢莊也是一種選擇

除了上述所說的一些私人儲蓄方法以外,其實當時的古代社會也有一些機構是專門進行儲蓄的。比如后世出現的錢莊。錢莊的出現,如果要從嚴格意義上談的話,應該是出現于清朝。

但是實際上的錢莊也就是在社會上通用的錢莊,其實在宋代就已經產生了。宋代的商品經濟發達商業貿易活動較為頻繁,所以人們一定會擁有大量的財產,那么大量的財產無法進行一個私人儲蓄的時候,錢莊就順應當時市場上的需求而出現了。

但是宋代的錢莊功能并不完善,因為宋代的錢莊畢竟是剛剛才開始出現,相較于明朝的錢莊來說,明朝的錢莊來說更加完善,但是明朝的錢莊是由政府組織的,那么就帶有極大的限制性。因為當時的一些商業貿易,一些利潤屬于一種灰色收入,故此是不方便交由政府經營的錢莊來進行儲蓄的。

并且強莊的設置也有一定的地域限制,錢莊的設置一般都是建在東南沿海等一些經濟發達地區,那么對于一些西部地區,其實錢莊的設置是較少的,所以在儲蓄方面也會帶來一定的困難。在清朝時期,一些私人錢莊開始大范圍的經營,遍布于當時各個地方的碼頭。

二、貨幣經濟的活躍推動寺院金融的發展

1.寺院可以作為儲蓄的場所

中國古代雖然沒有較為專業化的銀行出現,但是在中國古代還是有一些機構充當著銀行的作用,比如中國古代的寺院。按道理來說,應該是舉行佛教或者是宗教儀式的一些場所。

但是在中國古代,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這些寺院也通常被用于金融貿易的往來。古代中國其實佛教是比較興起的,那么甚至因為佛教太過于狂熱,統治者為了壓制住一定的思想狂潮,不得不采取了的滅佛運動。

在如此頻率高的滅佛運動一下,佛教雖然受到一定的打擊,但是很快又可以在原有的社會土壤中得到一定的復蘇。唐朝雖然舉行過一些滅佛活動,但是唐朝的佛教還是發展得較為迅速的。

到了宋代,由于宋代的統治者也信仰佛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排斥一些寺院的建立,所以當時宋代的一些寺院是具有較為廣泛的權利的。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權利,允許經濟在寺院的一個流通。

由于統治者崇尚佛教,導致宋代的一些平民百姓也崇尚佛教,所以佛教信徒在中國是很多的,那么在此種時候,佛教就成為了主流。往來的以及人員密集地區。對于商業經濟來說,人流是最重要的一個經濟來源,或者說是經濟因素。所以在此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寺院也逐漸開始興起經濟的發展。

寺院的模式一般都是通過一些活動的舉行或者是佛教的一些論壇,講座來吸引人們,同時也讓人們購買一些所謂的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中很自然,儲蓄也算為一種。

并且由于當時寺院經濟的流行,當時的很多王公貴族,甚至是一些富商大戶,也通常是將自己的儲蓄放在寺院。并且一定時期內還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有點兒類似于現代銀行的操作。不過就貧苦百姓來說,由于存下來的錢較少,一般來說是不具有儲蓄的資格的。

2.寺院金融有著較為完善的程序

并且這樣的寺院經濟和其他的一些歷史上產生的一些機構并不一樣,寺院經濟由于經濟因素的大量匯集,導致寺院金融成長得過于迅速,在很短的時間內,寺院就可以發展一套完整的程序來進行經濟的操作。

所以在那個時候存錢是要一定的手續的,并且要有本人初定的收據,以及在取錢的時候,也是要進行一定的手續,其實也證明了一個程序的完善。包括對一些金融產品的推薦上寺院一般會推出一些保平安或者是婚姻祝福的一些金融產品。這個有點像歐洲社會的贖罪券。

三、總結

人愛財,這是人性逐利的本性所導致的。雖然古代并沒有一個十分專業的機構出現,但是古人也憑借著自己聰明的腦袋,發明出了各種各樣的存錢方法。但是很遺憾,這些存錢也僅僅是存錢,并沒有使得這些錢生錢,所以導致中國商業經濟被壓制。

參考文獻:

1、《秦漢史》

2、《隋唐史》

3、《新唐書》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