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皮膚疾病,患者的皮膚如同蝴蝶翅膀一般脆弱,不經意的觸碰就會造成皮膚潰爛或者受傷,所以被外界稱為“蝴蝶寶貝”。
江西高安華林山鎮朱家村小學的小澤就是一個“蝴蝶寶貝”。在村里學校被撤并后,他無法跟隨其他孩子到鎮里上學,有一位老師選擇留下來向小澤傳授知識。于是,這所小學實際上只剩師生二人。
5月6日,北京青年報記者聯系到這位在學校教學4年的老師李新江,他是小澤的語文兼數學老師。
(資料圖)
李新江大學就讀的專業是體育教育,今年32歲。他沒想到,有一天當上老師后,會成為所教學生最少的那個。
李新江接受北青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和其他老師相比沒有區別,就是所教的學生少了一點。”
李新江詳細解釋了自己所說的“少了一點”,所在的地方只有4名學生,小澤讀一年級,另一個孩子讀三年級,還有兩個幼兒園的小朋友。等那名三年級學生讀完四年級之后,遇到2021年當地學校撤并,兩個幼兒園孩子和那名四年級學生都轉到十多公里外的鎮里學校讀書。而出生于2013年的小澤由于身體原因,無法和同齡孩子一起學習、玩耍,只能獨自留在村里。
家長希望小澤繼續讀書,小澤自己也喜歡上學,上級領導權衡之后,決定為這個特殊的孩子專門留下一名老師教學,也就是“送教下鄉”。于是李新江就留了下來,建設有兩層樓的朱家村教學點,成為一個最小的學校——只有兩名師生。
上午8點50分至11點,下午1點40分至4點,李新江每天都要按照相關進度教學。李新江說,他也講解一些地理知識、科學常識等,或者帶孩子觀看人文紀錄片等,幫小澤增長見識開闊眼界。“對這個特殊的孩子,只能采取一對一有針對性輔導的方法。”
李新江認為,小澤經過學習,掌握拼音技巧并認識越來越多的漢字,就能逐漸接觸網絡,以此看到外面的世界。
“未來,我也會征求家長的意見以及根據上級的安排,盡可能幫助他完成更多的課程。”李新江說,山區的教師都不容易,在遇到小澤這樣的孩子時,總要有人去做出犧牲,付出更多的辛苦。
文/本報記者 董振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