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陳黎明:落地高性價比方案向用戶普及智駕-當前快報

發布時間:2023-04-21 03:04:59  |  來源:網通社  

2023上海車展期間,網通社邀請了地平線副總裁陳黎明進行專訪。在采訪中他表示,地平線現在和國內主流的大部分車企都在合作,目前已超過了20家的車企有項目合作,120多個定點車型項目,已經量產了50多個項目,征程芯片到這個月為止,已經累計出貨超過300萬片,地平線的產品得到了車企合作伙伴的廣泛認可。


(資料圖片)

網通社:您如何看待當前汽車自動駕駛的應用發展?

陳黎明:自動駕駛肯定是技術發展大的方向。最簡單的,開車已經成了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日常通勤花在路上時間很多,還有堵車,存在很多痛點。大家都希望在通勤中,有更多的時間去做其他事情,這是普遍的訴求和想法。這會促使整個汽車工業不斷地往自動駕駛這個方向去發展,期待把雙手解放出來,把眼睛解放出來,可以在車上開會,休閑、看電影、玩游戲,更好地安排時間。

網通社:但是關于自動駕駛的劃分,大家會存在很多分歧。比如有人認為這個自動駕駛級別就是L2級別,有人認為這個已經到達L3,在學術界還是專業領域有沒有一個明晰劃分的定義?

陳黎明:應該說沒有特別嚴格的。SAE有一個定義,這個應該在汽車行業里面相對比較的標準,就是L1、L2、L3、L4、L5。

L2和L3的一個重要區別,是關于駕駛的責任在誰。L3以下,那么駕駛的責任都在人,不管你出了什么事,那就應該是人要對它負責。L3以上,至少是在某些階段,這個是完全車來主動控制的,人可以暫時不接管,車還要能繼續安全行駛或者停下來,這個實際上就是L3、4、5跟之下的一個區別,這也就是為什么現在可能討論比較多的,現在大家都是L2+++,L2.9999,但不是L3。

為什么呢?因為駕駛的責任區別,因為你到了L3,那就是車是要負責的。但問題是現在還做不到無人駕駛,出現緊急情況,人一時不能接管,車能不能安全的停下來,或者說安全的開到路邊上去,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停下來。要做到這一點,目前還是非常有挑戰的。

還有一點,不可能在很少的場景里面實現,需要在更多的駕駛場景里面實現L3、L4的自動駕駛,需要車去處理很多復雜的場景,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講的L2+++里,首先高速的高級領航輔助,再到城區的高級領航輔助。

為什么這樣?就因為高速比較簡單,可以先實現,再到城區的話就復雜很多了。我們講道路的復雜程度,參與者很多,不可預測性,還有隨機性都非常強。

這種感知,還有規控,決策這些等等,就需要非常及時處理。現在目前要達到這一步,在城區的高級領航自動駕駛,都還有一萬路要走,使得整個自動駕駛的進程實際上比想象的要慢得多,不像原來行業講的可能2020年就要實現L4、L5自動駕駛。

現在已經在一些小范圍內,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都是非常限定的區域,很小的范圍,還沒有辦法把這種應用場景擴展到城市鬧市區,市中心這種地方,應該說還有相當的路要走。

網通社:因為自動駕駛需要非常精確的高精地圖的支持,包括交通所謂的基礎設施,你的身份是否合規,你是不是都在地圖上做了標記。所以說自動駕駛這個技術發展是一個進程,到實際運用又是一個進程。

陳黎明:是的,像高精地圖也是目前用來幫助準確定位的手段。我們都知道,開車一壓線就很危險了,最好是在路中間,在路中間一定要知道,現在在什么位置,跟周邊是什么關系。如果車到線都識別不準確,還有地圖不精確,你根本不知道在什么位置。

所以現在高精地圖,在L2++也開始使用。但也有一個趨勢,對于L2+這種系統,現在也在用輕地圖,因為高精地圖也有在及時性上的局限,比如經常修路或者臨時的改道怎么辦,是不是能夠及時的更新地圖。

網通社:從專業的角度來說,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級別,在什么樣的地位?

陳黎明:業內的理解是在L2+++,還沒有到達像SAE定義的L3或者L4的水平,當車出現故障和人不能接管的時候,能自動去處理一些復雜的駕駛情況,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網通社:現在像無論是合資車企還是說自主車企,在產品宣傳的時候,都可以說我自動駕駛,什么什么功能,自動泊車,但其實這些可能對咱們專業做自動駕駛品牌的人來說,其實它是一個很基礎的部分。

陳黎明:對,在比較簡單和相對低速的場景,比如自動變道、自動泊車的確都實現了。但是在高速和復雜場景,應該來說,還是有比較多的挑戰,我們講在城市道路,參與者很多,路上不一定有路標,不一定有車道線,又有自行車,人橫穿馬路,不規則的很多,面臨的挑戰更復雜。

網通社:余凱博士之前在百人會上提到,L3的自動駕駛十年之內是落不了地的。這個該怎么理解?

陳黎明:自動駕駛還需要漫長的路要走,它可能是目前汽車行業遇到的最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光是軟件、硬件,也不是某個方面的問題,是整個系統里的解決方案,要達到一定的成熟度,這是一方面;從技術上還有用戶的體驗上,希望它是絲一般的順滑,讓整個駕駛很愉悅,而不是在自動駕駛的過程中開著開著暈車了,或者感到很不安全,這種情況下駕駛員是不敢自動駕駛的。

網通社:有時候我會覺得它不是特別的智能。比如這個車會設定在哪個距離會自動剎車,我覺得這個距離還是可以的,可以再往前走一下,但是它就給你截停了,就會產生一種很不適感。

陳黎明:對,我們開車,每個人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加速快,剎車很近了才突然剎車,剎車很猛,但有的人可能就喜歡加速慢一點,剎車的時候看到有問題,就早點剎車,每個人習慣不一樣。

但是機器沒有那么智能,可能只能按照一個或者有限的幾個模式去進行匹配,去調教。比如運動、舒適、節能,這幾種模式分幾個檔次。但現實中人的習慣,可能就是有N多種。

網通社:比如,需要有一個參數值的,在這個閾之內的你做一個變化。

陳黎明:隨著技術發展,學習能力的增加,車還可以不斷地學習你的駕駛習慣。比如說加速什么樣,減速什么樣,在彎道上怎么處理,在交匯情況下怎么處理,可以進行學習。以后(現在還沒有實現)應該是有這種學習的能力,讓車不斷地來適應你的節奏,把駕駛習慣記錄到系統里面去。人上車,馬上一識別,這是某某某,他的習慣就是這個。這些能力,還是有很大實現可能性的。

網通社:現在很多人有一種執念。車上的電子原件越少越好,純機械的東西越多越好。無論是后續的修起來,還是出去臨時的情況,是有可以可控的。

陳黎明:不同的人情況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更相信機械的東西,覺得更可靠。但知道機械的東西可能智能程度就相對很低,就很難實現現在目前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這樣的一些技術特性和性能。所以這里就牽扯到我們講的可靠性。

為什么一旦談到車規的東西,它要求就會更高,包括我們現在的一些電子件,不是每個電子產品都可以用到車上,地平線的產品要用到車上的話,需要經過很嚴格的一些認證,包括測試,包括功能安全、信息安全、網絡安全這些認證,從產品本身要去加強它的可靠性和質量,對它的要求就會更高。

回到L3、L4、L5的自動駕駛,就需要有冗余,各方面的冗余(只要跟整個駕駛相關的都要)。比如、控制器的冗余,自動系統的冗余,轉向的冗余,電池的冗余等等,這些都要有冗余的備份。一套系統失效的時候,還有另外一個來代它,雙備份。所以通過這樣來增加整個車的可靠性。

另外,實際上用戶需要時間,慢慢去適應接受新的功能。估計大家都有這種體驗,剛開始ACC,自動跟車,也是等到慢慢你開幾次以后,覺得他能剎下來,才會相對比較放松。

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

網通社:參加過一個模擬機的實驗,坐在半個車艙,前面有障礙物,自己把油門踩到底,直沖到障礙物去,就是測試自動剎車功能,讓你一下踩到底,沖進那個障礙物,看這個車會不會剎停。像這種測試,其實就會挺突破人的心理防線的。

陳黎明:的確是這樣。我們的工程師,天天就要做這種試驗。剛開始不適應,到后面天天做,就認為很正常了。你要去測試它的話,把車在前面,停著的或者開的很慢的,自車很高的速度看看能不能剎下來,剎不下來的時候,有時候就是撞上去的,但是肯定會有保護。技術的突破就是要這樣扎扎實實,一步步來的。

網通社:地平線作為供應商,跟哪些車企有一些比較好的合作案例?

陳黎明:基本上國內主流的車體都在合作,目前跟超過20家的車企有進行項目合作,120多個定點車型項目,已經量產了50多個項目,征程芯片到這個月為止,已經累計出貨超過300萬片。

我們的產品得到了車企合作伙伴的廣泛認可。這么多上車,它的整個產品,解決方案,提供的性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而產品的質量越得到大家的認可,車企就越愿意用,更敢用我們的產品。

網通社:自動駕駛這個領域競爭激烈嗎?

陳黎明:汽車行業本身就是競爭非常激烈的行業。主機廠都是一百多家主機廠,供應商也是幾十家供應商。汽車事實上從某一個程度來講,不一定比航空那些產業容易,為什么呢?對航空業來說,成本不是最重要的。

但汽車是要控制這個成本,質量要好,成本又要低,所以競爭非常激烈,技術發展也很快,而且整個技術下放的趨勢也比較快,相當于跟手機差不多了。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競爭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整個行業的技術發展和進步,沒有競爭就沒有動力去創新,把質量做的更好,成本做的更低。

但最后技術再好,如果不能夠產生用戶價值,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只有把性能做的更好,質量更好,成本更低,更多的人能夠用得起它,這樣它的用戶價值才最大,真正通過技術使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更美好。否則你做那些東西都是沒有實際意義的。

網通社:車企在定產品的時候,它也會有一個差異。

陳黎明:車企生產不同價位車,不同價位的車提供相應的功能配置。

比如定位高性能的車,自動駕駛的功能可能就是L2+++,要配更多的攝像頭,雷達,甚至還要配激光雷達。它需要計算的芯片的算力更大,成本就更高。

同時還有經濟型的車,像自動駕駛或者輔助自動駕駛,一定是幫助大家減緩駕駛疲勞,這種東西大家也都是需要的。但成本又需要考慮,所以它能首先提供配備的,一定是基礎功能。

地平線賦能了很多車企項目,落地了這種高性價比的方案,向用戶普及智駕。一個攝像頭再加一個雷達,或者加五個雷達,提供最基本但非常有效的方式。而高性能的那種能力,比如說高速NOA,高級領航輔助駕駛,地平線也有很多車企合作項目持續落地,比如和理想、比亞迪的,是通過高性能的芯片,來滿足車企的高階智駕需求。

(圖/文網通社董靖男)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