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月27日大年初六,天空飄起了小雪。早上7點,手機里的鬧鐘準時響起,把家住七星關區海子街鎮的林淑翠從睡夢中被喚醒。簡單洗漱吃過早飯后,林淑翠騎上電動車,在凜冽的寒風中穿行10多分鐘,來到畢節明鈞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鈞玻璃廠)上班。
明鈞玻璃廠于2013年入駐畢節高新區,是一家從事玻璃生產制造及玻璃深加工的民營企業。明鈞玻璃廠已投資29.8億元,建成兩條優質浮法玻璃基片生產線,一條年產950萬平方米Low-E鍍膜玻璃生產線及鋼化、中空、夾膠玻璃深加工基地,主要生產優質浮法玻璃、節能鍍膜玻璃、電子智能玻璃等。
在廠區指定位置停好電動車,林淑翠徑直走進更衣室,換上了深藍色的工裝。“廠里過年沒放假,今天輪到我值班,在家門口有份工作,能夠照顧老人孩子,這個年過得很安心。”林淑翠邊說邊往車間走,準備開始一天的忙碌。
機器轟鳴中,林淑翠走到智能化生產線的成品工段。她要將經過自動檢測系統檢測后的合格產品,按照不同的品級進行分揀,再由叉車將分揀出來的產品運離、有序擺放。
在這條長度超過1000米的智能化生產線的另一端,明鈞玻璃廠熔化部門主任徐華軍正在仔細檢查設備,“廠里點火生產后,不能隨意停車,必須保證設備的正常運轉。”2014年,徐華軍從湖北宜昌來到明鈞玻璃廠上班,8年多的時間里,他只回湖北老家過了一個年,“我要盯好熔窯工段的各個零部件,特別是逢年過節的關鍵時期,更是容不得任何馬虎。”
今年,在“不打烊”的明鈞玻璃廠,徐華軍的新年過得并不孤獨。為保證生產線有序運轉,春節在崗的工人近400人,每天實行三班倒,每班在崗100人以上。大年三十,食堂為輪班在崗的工人準備了豐盛的年夜飯,大伙兒在廠里好好熱鬧了一回。
“我對廠里有感情了,今年春節我也堅守在崗位上,沒有回家。”2014年,孫時龍從深圳回鄉發展,并應聘到明鈞玻璃廠中控室的工作崗位,如今被提拔為中控室的班長,工資也由剛開始的3000多元增漲到現在的5000多元。雖然驅車40多分鐘就能回到七星關區層臺鎮的老家,但“講感情”的孫時龍還是選擇留守在崗,全力參與復工復產。
明鈞玻璃廠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李偉軍告訴筆者:“當前,在員工共同努力下,公司日生產玻璃1000噸左右。為進一步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公司除了正在進行的一線冷修外,還將建設2條日產1250噸一窯多線太陽能光伏玻璃生產線和相應的太陽能光伏玻璃組裝車間。”
采訪結束,筆者從明鈞玻璃廠熱火朝天的生產線走出來,室外的寒氣讓人不覺打了個寒顫,天空的雪下得更大了些。當采訪車從廠區駛出,只見一輛輛紅色大卡車整齊排列在道路兩旁,靜待春節過后,把玻璃拉往省內、云南、廣西等地,在推動畢節新型工業化發展的同時,也為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添磚加瓦”。(高大濤、韓賢普、胡靖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