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掰手腕竟把手臂斷了!醫生提醒:這些不良習慣必須改

發布時間:2021-06-22 17:20:47  |  來源:科普中國  

近日,一則#沖上熱搜!大學生掰手腕,手臂斷了#的消息,沸騰了。

據新聞報道,一名大二男生,卻因掰手腕檢查出骨質疏松導致左肱骨中下段粉碎性骨折。

在很多人看來,骨質疏松大多都是老年人才會得。

根據我國2018年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群骨質疏松癥患病率為19.2%,其中男性為6.0%,女性為32.1%。6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達到32.0%,其中男性為10.7%,女性為51.6%。

無論怎么想,都很難想象出年紀輕輕的得了骨質疏松。

那為什么掰手腕也會導致骨折呢?年紀輕輕為什么會得骨質疏松?

這篇文章帶你一探究竟。

什么是粉碎性骨折?

骨折,是指骨的連續性中斷,也就是骨頭斷了,不完整了。

粉碎性骨折,是指不僅斷了,還斷的“稀碎”,也就是一塊骨頭斷成了3塊以上,我們定義為粉碎性骨折。

很多年輕的朋友看了新聞會擔心自己,會不會也像里面的主人公一樣二三十歲骨頭就已經酥了?

年紀輕輕為什么會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最基本的過程是骨量減少,也就是骨頭被“掏空了”。

而實際上二三十歲的人,骨量還是在增長的,三十到四十歲之間,骨量的增長達到峰值,此后開始慢慢丟失。

很多年輕人在增長的年齡出現骨質疏松,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運動。

骨骼起支撐,承載外力的作用,骨頭,它具有生物活性,會調整自身的密度和堅硬程度來適應對應的外力,這就是著名的沃爾夫定律。

經常運動,讓骨骼受外力刺激,骨量就會增長以增加這種承載外力的能力。反之,缺乏運動,骨骼總不受外力的刺激,骨量就會減少從而降低這種支撐能力。

當然也有可能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酗酒、喝太多的濃茶、咖啡等等。

得了骨質疏松有什么癥狀?

骨骼,也就是人體的骨架,對人體起著支撐的作用。

得了骨質疏松,骨質變脆了,這種支撐、承載外力的能力就會下降,也更容易發生骨折。

骨頭支撐力變弱,容易出現骨痛、酸軟、乏力等癥狀。

時間長了,隨著骨量不斷減少,骨頭的支撐能力也在減弱,在外力的作用下就可能發生骨折,最常見的是椎體的壓縮性骨折,具體表現為椎體被壓扁了,出現駝背的畸形,脊背部疼痛等等。

更嚴重的情況是出現老年髖部骨折,可能會有致命的危險。

其實骨質疏松癥本身并沒有那么可怕,因骨質疏松導致的骨折才是更可怕的,一度被稱為"沉默的殺手"。

骨折本身并不直接導致死亡,但發生骨折后,如果選擇保守治療,則需要臥床,老人有可能因臥床相關的并發癥,如血栓,肺部感染等失去生命。而如果選擇手術治療,麻醉的風險,術中的風險,對高齡老人都是一種挑戰。

如何治療骨質疏松?

對于原發性的骨質疏松,一方面我們要改善生活方式,多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牛奶、奶制品、海魚、豆類、芝麻等),多曬太陽,適當的進行戶外運動和體育鍛煉。

藥物治療方面,口服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還有抑制骨吸收的藥物。

中老年人發現了骨質疏松,除了上述治療外,一定要預防跌倒,如增強平衡方面的訓練,防滑等等。

如果出現了椎體壓縮性骨折,可進行手術治療,即向壓縮塌陷的椎體中注射骨水泥,加強椎體的強度,把壓縮的椎體給“撐”起來。

怎樣預防骨質疏松?

對于年輕人,要養成運動的好習慣,避免久坐,久臥,讓骨骼經常受到“刺激”從而骨量增長,骨骼更堅強。能提高峰值骨量。

飲食方面,要增加鈣、磷、蛋白質、維生素(特別是維生素D)的補充,比如牛奶,豆類,芝麻等。

適當接受日光浴,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不吸煙、不酗酒。

此外,一些藥物會造成骨質疏松,例如糖皮質激素,在用此類藥物過程中要注意骨質疏松的預防。

關鍵詞: 手腕 骨質疏松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