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出門的時候,衣服口袋正在變得越來越空,因為里面的現金、銀行卡已經相繼成為手機中的數字化卡片,而鑰匙、身份證在口袋中的位置也已不再穩固。
支付的問題早已解決
單從 2021 年一季度的數據就能發現,移動支付業務量持續保持增長態勢。一季度,銀行共處理電子支付業務 610.18 億筆,金額 710.08 萬億元。一季度,非銀行支付機構處理網絡支付業務 2206.25 億筆,金額 86.47 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 54.06% 和 41.99%。
手機支付的問題不止是得到了解決,更是得到了很好的普及。無論是各種手機中內置的 Pay 功能,還是支付寶或是微信支付,以及銀聯閃付,都成為了大量用戶每日頻繁使用的功能。更何況,在國內目前還已經進入到數字人民的研發和試點階段,很多人不攜帶紙幣、銀行卡出門已經成為了常態。
以往,另一個出門必帶的物品無疑是公交卡。如今基本市面上具備 NFC 功能的手機均具備開通公交卡的功能。即便不具備 NFC 功能的智能手機,絕大多數城市的公交系統,也均實現了支持二維碼刷卡,用戶則可以通過客戶端隨時進行開通。如在銀聯閃付中,還支持跟進所在地信息,進行不同公交系統的切換。
此前,困擾電子公交卡用戶的問題在于虛擬卡片的通用性,如今地域間的隔閡也開始打通,多數手機中已經可以申請辦理交通聯合一卡通,截止 2020 年底全國已實現 303 個地級以上城市的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
鑰匙有待技術普及
隨著智能門鎖的快速普及,出門不帶家門鑰匙已經不是問題,手機也恰好成為了大量智能門鎖的實際控制終端,可進行密碼設定修改、添加人員等操作,刷臉、刷指紋成為很多人打開家門的常規操作。
然而汽車鑰匙考慮到資產安全性的問題,則需要引入 UWB 技術,畢竟此前已經有黑客成功演示如何駭入打開一輛電動汽車。通過 UWB 來測量車主與車輛之間的精確距離,再配合藍牙的連接,最終可以在兼顧車主身份安全識別的情況下,用手機打開車門。
不過 UWB 還暫未在智能手機中如 NFC 那樣的普及,目前僅在蘋果、三星的高端機型中內置。其中蘋果自 iPhone 11 系列開始內置 UWB,三星則在去年的 Galaxy Note 20 Ultra 中才首次采用 UWB 技術,今年發布的機型中,目前也僅有 Galaxy S21 + 與 Galaxy S21 Ultra 支持。小米曾在去年展示過 UWB 技術的應用“一指連”,目前消息稱未來將會推出的小米 MIX4 機型有望支持 UWB。
隨著蘋果 iOS 15 的推出,今年晚些時候,寶馬汽車將可率先支持使用 iPhone 來替代車鑰匙。同時,凱悅酒店集團也將加入此 UWB 功能的合作中,從今年 7 月份開始,全球 1000 家酒店將支持使用 UWB 技術的智能手機來替代房卡,屆時旅客只需在手機上一點,就能開啟房門。這就意味著,目前在差旅過程中,口袋中的那張房卡,未來也將會被智能手機實現虛擬化。
身份證還在初探期
身份證或駕駛本自然仍是出門,尤其是差旅狀態下必須攜帶的。不過,目前智能手機產業鏈顯然正在試圖讓身份證也能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實現虛擬化。
早在 2019 年 12 月的高通驍龍技術峰會上,高通就展示了借助通過驍龍 865 中的 SPU 安全處理單元,讓驍龍成為首款在 Android 平臺支持身份認證的平臺,當時已經支持美國地區的身份證、駕駛本安全存儲于手機中。
此前,蘋果的 iOS 13 版本中,日本、德國的身份證信息已經可以被 iPhone 通過開放的 NFC 權限來識別讀取。當時,德國內政部曾宣布,iOS 13 將允許蘋果用戶將自己的身份證、居住許可證和其他生物密碼錄入 iPhone。德國聯邦的 AusweisApp2 也會更新兼容 iOS 13,支持數字 ID 功能。
本周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同樣在 iOS 15 中帶來數字駕駛本功能,只需通過手機自行掃描駕駛本即可,信息同樣掃描至安全單元中。據蘋果表示,目前還正在推進將數字身份證引入機場,屆時只需掏出手機,就能通過安檢。
在國內部分城市,同樣可以申請數字身份證,其正式名稱為居民身份證網上功能憑證,簡稱為身份證網證。據悉,“網證”基于公安部法定身份證件制證數據,采用國密算法,由 CTID 平臺對法定身份證件所承載的身份信息進行脫敏、去標識化處理,統一生成不可逆、不含明文信息,且與法定身份證件一一映射,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實現在線身份認證,目前部分城市已經在正式推行運用。
除了?
有意思的是,通過上述的各種最新技術或許以后真的出門只帶一部智能手機就行了,然而其實對于很多人說,家中的小區、單位的門禁卡才是口袋中最后的負擔,而且多數情況下絲毫沒有實現數字化的跡象。
以很多小區中的門禁卡為例,盡管不少 Android 手機在系統中加入了復制小區門禁卡的功能,但多數小區均已經采用了升級后的加密門禁卡,讓智能手機中的這個貼心功能有時難以奏效。同時,這一貼心功能也確實存在著一定安全風險。而若是拿著手機去物業想進行錄入,不少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也持拒絕的態度。
顯然,數字錢包最后卻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難題,而這個問題似乎真的暫時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