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林右貍頻道近日聽到小道消息,稱某音樂品牌的知名產品人即將入職騰訊,替代已經離任的原騰訊新聞負責人陳菊紅,如果消息為真,絕對重磅新聞,借著這個事兒,左林右貍頻道今天也八一八騰訊 PCG 最近的大調整:
騰訊視頻、微視和應用寶組成的在線視頻事業部(OVB),孫忠懷、林松濤作為雙 VP 共同執掌新 BU。
原來社交平臺業務負責人梁祝轉任騰訊音樂娛樂集團 CEO。
IEG 天美工作室老大姚曉光兼任社交平臺業務負責人,主管 QQ。
有意思的是,左林右貍頻道在跟一些行業內的從業者、分析師和投資人士以及媒體同聊了聊關于騰訊 PCG 突然調整的深層原因時,一邊倒的認為,騰訊此次調整是對字節跳動猛攻下的戰略性防守。
稍許不同的是,一半的人認為騰訊在內容這個戰場失守只是時間問題,另一半人則認為,轉入戰略防御的騰訊其實完全可以一戰,而有意思的是,不論悲觀者還是樂觀派,都一致認為團結創作者 + 社交分發是雙方競爭的天王山。
先說一個八卦,去年此時,也就是愛奇藝十周年的時候,關于騰訊視頻和愛奇藝的合并談判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雙方都進入到實質性報價階段,只是最后因為價格的原因,沒有談攏,據左林右貍頻道得到的線報,最終雙方在 120 億美元這個價格沒有進行下去。
1
抖音讓字節在影像化時代開局,先搶了一個制高點
雙方沒有走下去的理由都很義正言辭且無比正確,愛奇藝在二級市場上最低估值都高于 120 億美元,為何要賣;對騰訊視頻來說,120 億美元如果不買而是花在自身,應該能產生更好的內容和提升更多的會員服務上,為何要買。但在左林右貍頻道看來,這其實是雙輸。兩家雖然會員的數量都在漲,但都不賺錢,要賺錢,其實也簡單,一是擴大會員規模,二是提價,兩家一合,這事就齊活了。優愛騰有多不待見,說一千道一萬,核心就一點:既無大增長又不賺錢,要賺錢,投入巨大算什么,要賺錢,黏性差點也 OK。
各位鄰里會說,要是騰訊視頻真把愛奇藝收了,這不壟斷嗎?這看怎么去說,一是其實用戶是能接受提價的,前提是好的服務和別一次漲太多,二是不還有優酷嗎?再討論一個八卦,坊間關于字節要并優酷也一直在傳,不過,從字節大力發展西瓜視頻的動作來看,這事更多只是傳說。
字節對長視頻戰場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左林右貍頻道最近還在做一篇推薦引擎簡史的文章,采訪了關于中國推薦引擎領域兩位數的大牛(哈哈,這個領域好像本土也只有兩位數的大牛),這篇文章的一個很重要的推演是,作為推薦引擎集大成者的字節與推薦引擎的宗師 Youtube 之間必有一戰。現在還沒有短兵相接,很大原因是因為 Youtube 和谷歌還是蠻佛系的,加上長視頻的識別和推薦在技術實現上字節還需要攻克,以及字節在長視頻上的生產的短板還需要補齊,一句話,字節想攻但還沒準備好。我們的判斷是,字節上市后的第一把火就應該燒向 Youtube。
左林右貍頻道的老朋友景林合伙人潘迪關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和機會有九字真言:在線化、智能化和影像化。在線化和智能化容易理解,影像化的提法可謂開先河,在潘迪的定義里,大疆算影像化時代的受益者,本土激光雷達翹楚速騰算,云游戲和元宇宙的玩家也算,抖音快手更得算。
站在影像化時代的終局去看今天,抖音在手的字節無疑是搶占了開局的一個制高點。騰訊之前的設想是趕緊整一個類似的產品去與抖音雙峰對峙,于是有了 AB 計劃:A 計劃是由林松濤領銜,復活微視。
但微視復活得太晚,心又急,上來就想做全領域,反觀對手,抖音的「年輕化、高顏值」、快手的「老鐵文化」成為兩家的起始戰略,積累了足夠量的種子用戶后向各個領域破圈。這些年微視嘗試過各種各樣的調整,但都不溫不火。截止 2020 年年底,抖音日活已經破了 6 億,坐穩了短視頻第一的寶座,而微視基本徹底宣告失敗。
微視難扶,騰訊啟動 B 計劃,就是視頻號。
從外界看來,過去一年視頻號和抖音打得熱火朝天,視頻號手握十幾億的微信用戶,日活上得很快,轉化看似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但事實上,視頻號的用戶時長跟抖音是完全沒法比的,而且垂類內容也很單薄。這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其中騰訊微視前 PM 跟左林右貍頻道提到一個內因:騰訊內部做內容、產品、技術的人之間,有非常高的認知壁壘,容易形成不同專業單元的互相博弈,比如騰訊視頻,都是做內容的人做老大,所以在產品形態上就不大可能有啥創新。這樣導致產品歸產品,內容歸內容,算法歸算法,雖然人都是牛人,但互相之間無法協同,目標側重不統一,勁兒不往一處使,失敗的幾率自然就大,無論微視還是視頻號,都有類似的情況。關于視頻號的現狀和機會,左林右貍頻道將另專文闡述,敬請期待。
A 計劃擱淺,B 計劃目前看也沒有達到預期,騰訊在短視頻領域通過再造一個抖音形成反壓制的策略基本失敗。
2
字節緊逼之下騰訊 PCG 其實無險可守
抖音幫字節搶占的這個制高點,對于字節和騰訊在內容領域的后續戰爭走向同樣影響巨大,騰訊 PCG 其實無險可守。
騰訊視頻確實在國內頭部內容平臺中做到了翹楚級別,包括騰訊視頻在內的三巨頭「愛優騰」近幾年的戰略都是不停強調頭部內容的壁壘。
頭部內容真的有壁壘嗎?不見得。
某知名機構的分析師跟左林右貍頻道提到了一個觀點:騰訊視頻的地位對字節造不成威脅,原因有三,一是不掙錢,二是優勢不大,三是頭部內容對字節沒有太大意義,反而各視頻平臺(甚至傳統電視臺)的頭部內容在給抖音做嫁衣。
不掙錢這點上文論述過,不展開。
所謂優勢不大,騰訊視頻更多靠頭部版權的集中來保持自己的行業地位,版權之爭更多是財力之爭,這方面字節也有足夠的實力。除了錢之外,騰訊對于頭部內容先審后播的流程相對字節來說更有經驗,但這不是壁壘,西瓜旗下也有影視公司,「監管」不是任何人的紅利。
對于現在的字節來說,完全有能力去做頭部內容的嘗試,之所以沒大力投入,上文提到的技術積累不夠、時機不成熟是原因之一,性價比不高也是另一個考量。
騰訊視頻等頭部內容平臺產出的優質長視頻,包括劇集、綜藝等,很多精華內容都被人發在了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上,以至于「抖音追劇」成了當下快節奏社會一種主流娛樂方式,某種意義上來說騰訊視頻其實就是在為抖音做嫁衣。不過騰訊也發現了這一點,并作出了反擊動作,前兩天,借著國家版權局「劍網行動」對中短視頻領域侵權整治的東風,騰訊視頻聯合愛奇藝、優酷等多個大視頻平臺以及 500 多位藝人發表了一份倡議書,表示對短視頻平臺發布的「搬運」、「速看」和「合輯」等影視作品內容進行抵制。有意思的是,該倡議書發出后,相關問題迅速登上了知乎熱榜,在該問題下,多數高票回答都是對騰訊的口誅筆伐。
這場抵制最后結局如何,還不得而知,但是從截至目前的階段來看,依靠頭部視頻版權內容,并不能讓騰訊在視頻向的內容競爭中占到優勢。
同樣以抖音為首的短視頻平臺,正在降維打擊現有的音樂平臺。
短視頻是音樂生長的天然土壤,這些天,關于字節跳動要進軍音樂流媒體的消息甚囂塵上,雖然要做成還需要時間,但一旦做成,音樂就將有更多的表現形式和載體。比如,用戶可以直接在短視頻平臺獲取音樂,音畫結合更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這些音樂還可以放進短視頻的剪輯庫中,通過大量用戶的 UGC 內容,短視頻會承載著音樂進行分享再傳播。實現用戶邊聽邊看的新音樂消費形態。
一旦實現,對于騰訊音樂 TME 的打擊還是蠻大的。
說到這兒,鄰里會問:TME 已經手握這么多音樂版權,還會怕字節嗎?
左林右貍頻道對此問題咨詢業內人士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內容版權從來不是真正的壁壘。
先拋開短視頻這個媒介形式是對音樂平臺的降維打擊這一個點,單說內容版權的問題,我們做一個假設:假如騰訊已經將現有的版權牢牢的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字節該怎么破局?
很簡單,如果字節跳動狠了心想要入局,那么僅需在新出的歌曲中爭奪版權即可,以字節跳動對年輕人的理解和財力,完全可以拿到更多新的音樂版權,經過一段時間積累后,即可跟騰訊抗衡。各位鄰里可以大膽想象:哪個用戶會一直使用一個只有老歌版權的音樂平臺?
所以說,字節不僅在版權上有機會,還有更好的內容承載,一旦重投入進軍音樂領域,TME 將迎來頭號勁敵。
插一個八卦,Musical.ly 當年要賣,作為 Musical.ly 董事會里最有話語權的股東獵豹其實是最想把 Musical.ly 賣給自己的大股東騰訊的,騰訊也派了酷狗的謝振宇去談,謝振宇帶著家人正好去硅谷玩,也順路去了 Musical.ly 的硅谷辦公室,但據在場的某當事人描述,謝只是呆了 10 分鐘,不痛不癢的問了兩個問題就撤了,像極了硅谷旅游團成員的做派,騰訊音樂也由此失去了牽手 Musical.ly 的可能。這之后,Musical.ly 在字節和快手之間二選一,最終選擇了字節的故事。這段發生在四五年前的故事,幾乎左右了當前的市場競爭,這段故事里,宿華的糾結、張一鳴的進取、陽陸育的不甘、傅盛的得意,都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對于這段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期待左林大叔和胡喆老師的未來兩個月內定將出版的新書《沸騰新十年》,心急的鄰里可以到我們的知識星球里與我們討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
至于騰訊的閱文,也在字節旗下的番茄閱讀的沖擊下優勢幾乎喪失殆盡。關于網文市場,左林右貍頻道一直也在做篇相關的行業調研文章,爭取早日問世。
一句話,騰訊 PCG 之前建立起的版權和 IP 的護城河其實已經被字節平趟。
3
字節曾經的三場敗仗給騰訊 PCG 的啟示
字節跳動當然動物兇猛,勢不可擋,但過去數年里也有過敗仗,且不止一場。
第一場是與知乎的問答之爭,第二場是與小紅書的種草社區之爭,第三場則是與 B 站的中視頻之爭。這三場戰爭其實都有諸多共性。
第一個共性是,這三家在與字節正面剛的過程中都都引入推薦引擎技術并將產品信息流化以及整個系統工程能力上升到一線。
前段時間知乎上市,創新工場 PR 說他們對知乎幫助很大,包括他們找來了 Google 出身的李大海,李大海出身 Google 這個是事實,李大海的到來幫著知乎搭建起來推薦引擎和讓這個產品技術上了一個臺階也沒有爭議,但李大海還真不是創新工場推薦給知乎的。在知乎上市的酒會上,周源講了一個關于自己與同學和現任 CTO 李大海的段子,那是周源張亮黃繼新三人從邵中北京三里屯辦公室出來后,周源給李大海電話,說自己融了 150 萬,問李大海要不要加入知乎,電話那頭沉默了十秒鐘,李大海問,是人民幣還是美金?當周源告知是人民幣的時候,李大海就不說話了,周源邀請李大海加入知乎的第一次嘗試宣告失敗。這也不能怪李大海,谷歌當時給好的工程師月薪都接近六位數,150 萬要請好的人根本請不了多少人,今天推薦引擎工程師都是年薪都以百萬為計量單位,和現在的技術美術一樣稀缺。
B 站則有劉煬,哪個劉煬,就是在 Google 和百度都呆過的劉煬。劉煬也在小紅書呆過,在這里,他與自己在 Google 的老同事郄小虎相遇,郄小虎也是 Google Adsense 的主力工程師之一,小紅書外,他也是滴滴推薦引擎系統的倡導者和踐行者。按照中國推薦引擎的超級布道師谷文棟的說法,搜索引擎、廣告系統和推薦引擎都是相通的,都是基于數據,通過算法,然后用工程化的方式自動自發的超級應用。
郄小虎在 2020 年年中加入騰訊 PCG,按照一個推薦引擎從搭建到數據投喂到業務倒逼的時間劃分,應該進入了等待開花結果的階段。
是不是引入超級大牛,在推薦引擎舍得投入就能與字節一戰呢?這只是和字節正面競爭的一個前提條件而已,整個字節從技術底層、管理思想和業務流程都是基于推薦引擎建立起來的,這點上除了 Youtube 外,連 Facebook 也做不到。
要發揮推薦引擎的作用同時還需要能夠一錘定音懂技術也有工程經驗的產品經理,要從底層把業務與推薦引擎對接,要同步投喂數據,根據數據情況調整業務甚至流程再造,更極致的要組織上再造,這點上知乎周源、小紅書毛文超、B 站陳睿三位大 Boss 就是各自公司最好的產品經理,而對應的字節業務的產品經理并非是楊震原朱文佳這樣的大牛(關于楊震原對于 AB 測試和流程的分享可以關注我們的知識星球,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典型的上馬對下馬。
舉個例子,趣頭條。趣頭條也曾很重視推薦引擎,也重金挖了產品團隊,但數據投喂的邏輯不對,最早的用戶是因為占便宜而來的用戶,所以圍繞這些用戶做投喂出來效果只會越來越差,最終成為死循環。
這也足以理解,這次調整,騰訊 PCG 的兩位超級產品經理林松濤和梁柱都得到重用。
因為擔任過 QQ 開放平臺的負責人,又推出過應用寶這樣的強勢產品,作為騰訊子弟兵的林松濤更為公眾知曉。其實梁柱同樣是騰訊內部的少壯派,2014 年~2016 年曾經就擔任過 QQ 音樂的總經理,在 QQ 音樂任職期間,孵化了知名的全民 K 歌產品,2018 年騰訊大調整,梁柱調任 PCG。
關于騰訊音樂這幾年幾無進步的內因,左林右貍頻道還聽到一點點八卦:此前,騰訊音樂集團中分裂很嚴重,酷狗音樂的老大謝振宇和已經離職的原酷我音樂的老大謝國民都是集團的聯席總裁,跟當時還是 CEO 的彭迦信沒有匯報關系,平起平坐。所以雖然說是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其實內部各自為政,更多只是在版權上互通有無。梁柱的回歸應該意味著騰訊音樂不再一盤散沙。
同時,左林右貍頻道開篇說的某音樂頂級產品人不日空降騰訊 PCG 后,雖然大概率接陳菊紅的工作,但應該也會給騰訊音樂獻計獻策。
不論技術班底還是產品經理陣容,騰訊 PCG 還是夠打的。
但即便如此,在推薦引擎端咬住字節已經要歷經千辛萬苦,畢竟再強的產品經理加架構師也無法超越原生系統,充其量是補齊短板而已。
由此引申出阻擊字節的第二個共性:那就是創作者的心智占領,在創作者端強壓字節一頭。算法再強大,系統再完善,擋不住平臺沒有氛圍,創作者無法形成認知,其實字節也意識到這點,去年西瓜與 B 站一戰,把抖音早期運營卷卷調過去也是希望能在視頻創作者的認知上從 B 站那里進行搶奪,但還是太晚。在問答作者和種草玩家心里,知乎和小紅書也同樣先占領了心智。
其實,微信公眾號與今日頭條相比生命力更加旺盛,也是因為微信公號在圖文創作者心目中搶占了心智。
這次 PCG 的調整,孫忠懷繼續委以重任的背后,釋放的還是對創作者生態騰訊 PCG 還是很重視的信號。
創作者的心智占領其實也就意味著創作者會把首發選擇在哪里,這對于在算法上無法與字節硬剛但又希望咬住字節的所有玩家的必然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眾多無法對創作者形成號召和引領的垂直門類,諸如汽車和房產,都會被字節血洗。
字節其實這幾年也重點提創作者社區,甚至抖音有一年口號都改成全球最大的知識創作者社區,缺什么喊什么,抖音上知識類視頻不受待見不是一日之寒。
4
社交分發是所有反字節聯盟的必然選擇
各位鄰里一定聽說過信息分發,字節跳動就是一家以信息分發立命的公司,但對于騰訊 PCG 以及其他與字節對抗的公司來說,需要認真討論的是算法加持下的社交分發。
知乎也罷、小紅書也罷、B 站也罷,在與字節作戰前后還會驚人出現了一個統一的共性,那就是用戶破圈。用戶破圈的背后,其實是社交分發的初期形態。這也是左林右貍頻道關于要與字節跳動正面剛公司的三大共性之三,有破圈能力,借助社交網絡進行分發。
不論算法主導的信息分發還是算法加持的社交分發,前提都必須有一套廣告系統。
在這次調整中,引人注目的是騰訊應用寶也被收入新的 BU 之中,客觀來講,應用寶還是一個比較成功的產品,利用應用寶的渠道和流量優勢,應用寶商店的內容分發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微視,亦或是新 BU 以后可能推出的其他中視頻產品、內容的傳播。
在這次調整中,不為人重視的一點,那就是在線視頻事業部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打通視頻端廣告的業務變現。
這兩年,騰訊內部一直在做廣告業務的打通和整合,在騰訊 2018 年的那次大調整中,原社交與效果廣告部(SPA)和原 OMG 的廣告業務合并,成立了新的廣告營銷服務線(AMS),統一通過「騰訊廣告」這一品牌對外發聲,去年,騰訊廣告和微信廣告也實現了打通,林璟驊也以集團高級副總裁、CDG 高級副總裁的身份進入騰訊「總辦」,可見廣告業務變現的融合對于騰訊來說也是至關重要的調整動作。
考慮到任宇昕一直在提的全局一盤棋,整個 PCG 乃至整個騰訊體系用同一套廣告系統指日可待。
騰訊 PCG 當然不全是被動防守,這不符合騰訊全宇宙第一大經濟體的江湖地位。但任宇昕治下,這種反擊不能是無序的,而是有脈可循的,同樣要回到系統能力 + 創作者生態 + 社交分發上。
這次調整中,最耐人尋味的是,IEG 天美工作室老大姚曉光兼任社交平臺業務負責人,主管 QQ,這個「跨界」調整頗受外界關注。
在左林右貍頻道的調研中,關于此舉的評價一半對一半,一種意見認為這是大兵壓境之下騰訊內部博弈的被動反應,姚曉光多半會晚節不保,另一種意見是這是神來之筆,不僅能解 PCG 的困局,還能反向倒逼 IEG,騰訊得以再上臺階。左林右貍頻道傾向于后者。
這幾年騰訊游戲的確乏善可陳,RPG 沒有佳作你可以說是整個行業的問題,但 SLG 戰場就連阿里都能出三國志戰略版這樣的佳作的情況下騰訊甚至進入不了前五的表現實在說不過去(關于 SLG 江湖和三國志戰略版的前世今生,我們近期會有篇文章問世,敬請期待),至于吃雞,因為政策以及商業化等諸多問題,還是蠻雞肋的。但這不影響騰訊游戲的整體評價上佳,誰叫《王者榮耀》很強勢,而且會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強勢下去。
在左林右貍頻道之前的文章《收沐瞳沖海外,字節游戲的新棋局》中,我們提到:騰訊游戲真正擔心的是「下一個爆款不在自己手里」。騰訊互娛為此長時間里天美和光子雙峰對立,和平精英由光子工作室推動也有賽馬機制在里面。但王者榮耀的長盛不衰和和平精英的未達預期讓這種內部競爭失去了意義。
對于姚曉光來說,超越《王者榮耀》的斷然不是另一個《王者榮耀》。而對整個騰訊來說,更擔心的是「下一個社交平臺不在自己手里」。
不止一位接近騰訊的從業者告訴左林右貍頻道,騰訊讓姚曉光來管 QQ,根本目的并不是想把 QQ 的收入做到如何如何好,而是讓姚曉光來尋找這個「新時代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很有可能是最近大火的「元宇宙」。
什么是「元宇宙」?
元宇宙起源于 1992 年出版的美國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里邊描述了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 ——Metaverse),它擁有現實世界的一切形態,簡單來說,就是現實世界中的所有人,都進入到了一個虛擬世界里,在這個虛擬世界里,你可以做一切現實世界中能做的事情以及現實世界不能做的事情,跟電影《頭號玩家》里 OASIS 公司研發的虛擬世界游戲有些類似。
近幾年,隨著 VR/AR 等虛擬現實技術的成熟,讓人們意識到元宇宙概念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游戲正是元宇宙概念最合適的發展土壤,技術的成熟讓游戲的邊界不斷擴張,很多游戲已經實現了社會化的功能,去年,美國著名饒舌歌手 Travis Scott 和知名游戲《堡壘之夜》展開一次合作,推出了一場名叫「Astronomical」的游戲內的演唱會,吸引了全球超過 1200 萬玩家參與,打破了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邊界。
可見,游戲和社交是元宇宙概念的核心,當然元宇宙還不止這些,它可以讓所有人在虛擬世界都有一個虛擬的身份,在里面進行一個全新的社會活動。
被稱為「Metaverse 第一股」的 Roblox 今年上市后拿到了 400 億美元估值,可見元宇宙的潛力。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說讓做游戲出身的姚曉光去執掌 QQ 是為了元宇宙。
4 月 20 日上午,任宇昕和這次調整中的一眾高管進行了一場時長兩小時的內部直播,在解釋 QQ 調整的問題時,任宇昕表示:QQ 的定位是「虛擬世界的社交軟件」,強調娛樂化、游戲化,與微信徹底打出差異化。聽上去是完全為了 QQ 轉型元宇宙做準備的感覺。
很難有什么比元宇宙更加符合大系統 + 社交分發 + 創作者生態這樣符合今天騰訊 PCG,符合馬化騰任宇昕等一干人等對這個世界想像的新東東了。
不過,前騰訊微視 PM 跟左林右貍頻道表示,姚曉光接管 QQ 后,想把 QQ 直接改造成一個元宇宙平臺幾乎沒戲,大手筆重做一個新平臺才有可能成,QQ 更有可能是作為前期測試的工具,比如基于 QQ 開發一個 Metaverse 平臺,總體來說,姚曉光接管 QQ 還是值得期待的。
再次做下預告,左林右貍頻道最近在遍訪元宇宙第一個成熟模式 Roblox 的創業者和投資人,為各位鄰里講述 Roblox 的前世今生和中國門徒們,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