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稱,要“著力保障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學校要對體育家庭作業加強指導”,明確了體育家庭作業制度。
不久前,教育部等15部門印發《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光明行動工作方案(2021—2025年)》提出,全面實施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據記者了解,不僅今年暑假,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家庭體育作業已經不再少見。體育家庭作業作為校外體育活動中的重要一環,如何更好地布置和完成?記者采訪了相關專家。
盡管家長們很理解、也很希望能讓孩子多鍛煉,但也有擔憂:運動本來可以一邊玩一邊運動,一旦要完成家庭作業,天天打卡,孩子會不會更不愛體育運動了。
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教授、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主席毛振明認為,要促進學生在完成體育作業上“比學趕幫超”,但只采取天天打卡的做法并不明智,這種方法難以調動起學生積極鍛煉的真實積極性。
“收作業是‘體育寒假家庭作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當前慣常采用的是上傳視頻、打卡、家長簽字等做法,或許對于誠實的學生和家長來說可以實行,但卻難以杜絕‘假作業’和‘虛作業’的現象。”
毛振明認為,寒假體育家庭作業的“收”和“判”應采取“目標管理式”的做法,即通過對作業目標的達成度來督促作業過程和評價學生。這種方法是:不說“每天要求要做多少個俯臥撐”,而說“開學三周之內,每位男生要能做15個動作標準的俯臥撐,達到者為及格,超額完成5次以上的為良好,超額10次以上的為優秀,俯臥撐作業將在開學后的體育課上進行檢查驗收,而俯臥撐體育作業完成情況計入體育課平時成績”。
“‘目標管理式’的收、判作業可以擺脫對‘每天是否做了作業’的拘泥,而讓學生更加積極、更自主地根據自己的情況,瞄準最終目標進行鍛煉,可以擺脫對‘家長和學生都必須誠實’的依賴,而由教師在課堂上、在眾多學生的見證下對體育作業進行最真實的驗收,從而避免了‘不誠信教育’的危險。”毛振明說。
在毛振明看來,開展體育家庭作業,相當于開辟了學校體育的“第二戰場”。“過去我們總把身體鍛煉寄托在學校的課程里,寄托在這個‘第一戰場’上,但是,‘每逢佳節胖三斤’每每讓我們沮喪,辛辛苦苦練了一學期,一個假期學生們吃得肥嘟嘟,教師白辛苦,學生白練了。所以,要搞好學校體育,必須開辟‘第二戰場’,而且還要把兩個戰場做有效銜接。
“‘第一戰場’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到鍛煉的意義和掌握身體鍛煉的技能,否則到了‘第二戰場’學生也不會練、不知如何保證運動安全,也沒有足夠的鍛煉方法,甚至會進行錯誤的鍛煉而因此受傷。學校體育不能讓學生和家長稀里糊涂地進入‘第二戰場’。”毛振明說,“還要重視對‘第二戰場’的‘戰果’評價,要使寒假家庭體育作業真正作為學生體育評價的一部分,才能真正達到目的。
河南省學生體育總會常務秘書蘇亮認為,寒假體育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學生在課堂上沒有熟練掌握的動作技術在課后得以鞏固提高。所以,布置寒假體育家庭作業應與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相結合,順應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考慮受家庭環境影響對學生體育訓練的制約因素,如訓練器材、訓練內容難易程度、訓練負荷等。也可以通過社團活動、冬夏令營、社區體育活動、參觀體育場館等方式布置豐富多樣的體育作業。
寒假體育家庭作業的布置必須根據體育與健康的教學大綱要求,依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理心理特點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來分年級、分時段、分類別、分層次有效地、針對性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比如: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要求熟練程度和準確性高;身體素質一般的學生可以降低要求標準。
“寒假體育家庭作業需要一些教材和平臺。”毛振明補充說,【天天跳繩App】就是一個非常適合體育老師布置作業的「智能體育運動平臺」,體育老師可以在上面一鍵布置作業,智能批改作業。App利用AI智能自動計數,無需家長數數。目前App已經累計擁有了700多萬中小學生,7萬多體育老師。
其中【天天跳繩App】的教師端已升級成“體智云”(校園體育智慧云平臺),可在電腦登錄使用。使用前請先認證。
家校協同,多方共同努力,引導青少年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每天運動的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