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一男子遭遇電信詐騙,險些損失4萬余元

發布時間:2022-10-25 19:54:55  |  來源:菏澤日報  

為了補貼家用,牡丹區的楊先生準備尋找一份兼職工作。在微信群內,他偶然看到一則“兼職招聘”信息。嘗試之后,他原本以為找到了一份輕松的“兼職”,不料等待他的卻是一個陷阱,錢沒掙到,自己反而被騙了4萬余元。市公安局牡丹分局北城派出所接到報警后,經過三個月的努力,最終為楊先生追回3萬多元的損失。10月23日,民警將追回的3萬多元返還楊先生,楊先生為派出所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初嘗甜頭


【資料圖】

時間回到4個月前。

今年6月份,楊先生在微信群看到一則招聘兼職刷單的廣告。簡單了解后,感覺自己可以利用業余時間掙點錢補貼家用,便動了心。于是,楊先生加了對方為好友咨詢。

對方向楊先生發送了一個下載App的鏈接。下載后,楊先生仔細看了相關內容,發現系統會推送不少“接單”任務,完成“刷單”任務后,平臺會根據商品金額給予一定的“傭金”。

根據對方的指導,楊先生很快完成賬戶的注冊。此時的他還比較謹慎,只是試著接了一個金額并不大的單子。幾分鐘后,本金和傭金都返還到他的賬戶內。

楊先生初嘗甜頭,再加上這款App看上去制作得比較正規,里面還會實時顯示其他人的接單收益,讓他放下了警惕。

掉入陷阱

當他尋找新的任務時,系統彈出一個特殊的“任務”。

楊先生趕緊向自己的推薦人咨詢,對方告訴他運氣不錯,居然接到了“加急訂單”,這種任務的傭金是普通任務的兩倍。楊先生完成了這筆金額近2萬元的訂單后,本金和傭金卻沒有返還到他的賬戶內。

與客服人員聯系后,客服人員告訴楊先生,這種“特殊任務”傭金較高,需要連續刷三單才算完成。楊先生信以為真,為了得到豐厚的回報,他開始繼續“做任務”。

在進行第三單任務時,楊先生發現自己銀行卡余額不足。這時他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將銀行卡內4萬余元存款刷了進來。于是,他向客服人員表示,自己賬戶里沒錢了,要求退回本金。

然而,客服人員卻以各種理由拖延。楊先生感覺自己被騙,便報了警。

追回損失

接到報警后,民警立即進行緊急支付。

不過,楊先生報案時距離轉賬已經有五個多小時,他所提供的對方銀行賬戶內的資金已經分散轉移。在對楊先生下載的App分析后,民警發現里面發布的信息均為虛假信息。

通過對涉案賬戶資金流層層梳理,東營市劉某的銀行卡引起了民警的注意。經查詢,劉某并沒有正當職業,他的銀行卡當天流水竟達百萬余元,而其中部分資金就是涉案賬戶轉入。

劉某有洗錢的重大作案嫌疑。9月11日,民警前往東營市將劉某抓獲。經審訊,劉某在網上看到“租用銀行卡”的廣告,便將自己的銀行卡以每張1000元的價格“租”給他人。

經過進一步工作,民警為楊先生追回了三萬余元損失,并于10月23日將追回的損失返還楊先生。犯罪嫌疑人劉某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進一步深挖中。

“凡是網絡刷單都是詐騙!”警方提醒,不要輕信網絡上“高傭金”“先墊付”等兼職刷單信息,千萬別被高額的報酬迷惑;不要輕易點擊或掃描陌生人發來的網頁鏈接和二維碼,保護好個人信息,及時到公安機關或撥打110報案;更不能抱著僥幸心理相信騙子的退款承諾,以免遭遇連環騙局,遭受更大的損失。

同時,不要因一時貪圖蠅頭小利,將自己名下的手機卡、銀行卡或網絡支付賬戶出租、出借、出售給他人,更不要為了賺取“傭金”或所謂“高額回報”直接加入洗錢犯罪團伙,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這些行為均涉嫌犯罪,會受到法律嚴懲。

菏澤報業全媒體記者 馮鍇 實習生 劉世偉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