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9月8日,迷蒙的山雨籠罩著石棉縣王崗坪鄉躍進村,這是李鳳林最不愿意看到的天氣。這意味著,后續的搶險救災工作將更加艱難。
李鳳林走出村委會的院子,發現了很多昨晚錯過的細節。村委會的圍墻已完全坍塌,一輛九成新白色SUV停在墻根下,前窗玻璃被垮塌的磚墻砸了個大洞。地面上濕漉漉的,李鳳林和同事在院子里搭起藍色的帳篷,為后續的救援做準備。
9點19分,他發來現場的圖片和視頻,并告訴《IT時報》記者,進入躍進村的路依舊沒通,整個村子也還沒通電。所幸20多名輕傷村民均已轉移就治。
9月8日,周建林還在瀘定縣得妥鎮堅守著,他駕駛應急通信車9月5日連夜從成都到達這里。得妥鎮是周建林的陣地,他在這里確保救災指揮部和當地群眾的通信暢通。
向震中疾馳
9月5日中午12點52分,四川省瀘定縣發生6.8級地震,距離震中200多公里的成都也有明顯震感。
地震發生時,周建林正在中國電信四川機動通信局執行24小時備勤。地板晃動的時候,周建林很快反應過來,拿上車鑰匙一路小跑,打開應急通信車的后備廂,檢查車載裝備,所有動作一氣呵成。
12點55分,電話響起來,電話那端,要求周建林立即前往瀘定災區保障通信。目的地只有兩個字:震中。這時,距離地震發生剛過去2分鐘。
收拾了幾件個人用品,備足了足夠2人3天吃喝的干糧和水,13點05分,周建林和搭檔啟動應急車,駛出機動局大門。手機地圖顯示,如果一路順暢,他們將在4小時后抵達瀘定。
車子行駛到雅安的時候,周建林終于確定了此行的目的地——得妥鎮鎮政府。下了瀘定高速,車子被迫停了下來。越過各式各樣的應急搶險車,周建林看到路口堆滿了落石,消防員正在奮力清理這些大石塊。
受損的通信線路
各式各樣的搶險車輛匯成一片,不少人在打電話。周建林的手機也響個不停。他接起電話,把路況信息傳遞出去,又在手機上搜索震中的消息。但因為通信網絡受損,網上能查到的信息很有限。
瀘定縣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南部,地處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是出川進藏的必經之地。周建林和第一批搶險隊伍走的都是離震中最近的S211國道,所經之處都是高山,泥石流和滑坡發生的風險很大,道路受阻的可能性高。
周建林出發后不久,四川電信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梯隊搶險成員相繼從各個工作現場出發。13點26分,第二梯隊從康定出發,前往甘孜。13點34分,第三梯隊從成都出發,奔赴瀘定搶險。14點20分,第四梯隊從宜賓出發,前往雅安石棉。14點43分,第五梯隊從汶川出發,前往瀘定磨西。
出發后沒多久,離周建林100多公里外的汶川,第五梯隊搶險隊員李鳳林收到S211國道受阻的消息。于是,他決定從康定繞行,沿S434國道,經燕子溝前往磨西鎮?,F在回想起來,他很慶幸做了這個決定。后來他得知,S211國道距離磨西古鎮2公里的地方,因為道路損毀,前去救援的車輛不得不停在路邊,所有救援人員只得借助繩索翻越近90度的巖壁,進入磨西鎮。
半個小時后,道路恢復,周建林繼續向前。離得妥鎮越近,路上的碎石越多。周建林看到,一些路段明顯被清理過,滾落的巨石被搬運到路邊,排成一排,一些路段的欄桿上還殘留著被巨石砸出的凹陷,有些干脆歪倒在一邊。清理過的地面上殘留著一些小石子,車輪不時從碎石上軋過去,車身明顯顛簸起來。
18點30分,周建林抵達得妥鎮。同一時間,李鳳林仍行駛在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上。車子剛剛駛過康定,天色漸漸暗了下來,視線所及之處,只有被兩盞車燈照亮的一小片路面。在黑暗中行進,想要看清路面的情況變得艱難。所幸,黑暗中聽覺變得靈敏,李鳳林一直注意分辨周圍的響動,依靠回音判斷是否有落石。
離他車很遠的地方,遠遠綴著幾盞紅色的尾燈,像是指引,又像是警示。它們的軌跡很統一,都朝著震中而去。
這里的通信“生命線”通了
當周建林駕駛應急通信車駛進得妥鎮鎮政府所在院子的時候,因為電纜受損,這里的通訊仍處于中斷狀態。
院子里,提前抵達的救災隊伍已經支起藍色的救災帳篷,運送救災物資的車輛也在陸續到達。不遠處的災民安置點里,不少人站在空地上說著話。
得妥鎮鎮政府是得妥搶險指揮部的駐地。因為通信受阻,指揮部的救災工作進展緩慢。信息渠道幾乎全被斬斷,這里的信息傳不出去,外面的信息也進不來,鎮上的救災信息全靠人工傳遞。
看到他們到來,指揮部工作人員很高興。周建林沒多寒暄,停好車,就忙碌起來。他熟練地打開后備廂,把4G基站天線搬出來。一旁的同事默契地將各部件組裝起來,在車輛尾部固定好。
車頂的衛星天線很快吸引了周圍人的目光。不遠處的居民安置點里,遠遠走來一群人。人們圍著周建林,不停地追問:“什么時候才有信號?”“我急著跟家人報平安”……
“不要著急,很快。”這樣的場景,周建林在以往的救災工作中見過很多次,他也很著急。親歷過512汶川地震、蘆山地震,周建林比誰都明白,越快恢復通信,救災信息越快傳遞出去,救災工作就能更有效開展。
基站組裝好之后,周建林拿出衛星電話,撥通了上海電信衛星管理處的電話,請他們協同把衛星線路落地。接著,他鉆進車里,進行最后的系統調試。
抵達得妥鎮鎮政府25分鐘之后,18點55分,周建林在工作群里發送了一條消息:得妥鎮應急通信已開通。
通信網絡恢復后,廣場上的氛圍明顯起了變化,每個人都變得忙碌起來,各種電話鈴聲此起彼伏。周建林看了一眼,又鉆進了應急通信車里,查看監控屏幕,在確保數據暢通的前提下,對通信質量進行優化。
19點20分,李鳳林順利抵達磨西鎮,比他預想的提前了1~2個小時。此時,電信先行部隊已經抵達磨西前線指揮部,開通震中應急衛星通信,并緊急搶通康定新區至磨西的光纜傳輸,恢復磨西通信。李鳳林和同事孔令志、劉劍短暫地交接了工作,隨后,他們和他告別,轉戰得妥灣東村。
堅守,直到最后
當周建林忙完手頭工作的時候,時間已經來到9月6日凌晨1點多。告別了夏日,入秋后的得妥鎮,夜間氣溫只有10度左右。
難以入睡的鄉民們在院子里席地而坐,靜靜看著手機屏幕,和遠方的親人朋友聊著天,搜索著地震的消息。微涼的夜色里,一個個亮起的屏幕把大地變成了星空。
周建林坐在車里,隔著車窗,默默看著這一幕。這時,他才想起要給家人報個平安。電話那頭,妻子沒多言語,只說了一句“注意安全”。放下手機的時候,他瞥了眼手機上的通話記錄,這一天撥出去打進來的電話加一起,大約有上百個。
燈光照不到的角落,戴著黃色安全帽,穿著紅馬甲的電信施工人員蹲在路邊,一手拿著牛奶、一手拿著肉干,抓緊時間補充能量,等著下一次搶險任務的到來。
9月6日早上6點多,短暫補眠后的周建林已經在鎮子里轉了一圈,對各個點位的信號進行了測量?!案鱾€地方的信號都挺不錯的,”周建林的聲音從電話里傳出來,聽得出他對自己的工作很滿意。
經常處于危險境地的人,所有的緊張和不安總是來得慢一拍,往往要在放松下來后才后知后覺?!斑€是有點危險的?!毕肫鹇飞嫌龅降娘w石,周建林給記者發了一條微信。
坐在車里,隨手打開工作記事本,周建林看了眼屏幕,在本子上記下幾個數字。突然,車身輕微地晃動起來,像來時路上車子碾過石子的顫動。他明白,這是一次余震。
此時,駐守在磨西鎮的李鳳林正為一場重要的活動做準備。他抱著電腦,緊盯著屏幕數據。
9月6日16時,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應急管理局、四川省地震局在震中瀘定縣磨西鎮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通過視頻,震中之外的人們得知:截至9月6日14時,此次地震共造成66人遇難,其中甘孜州遇難38人,雅安市遇難28人,另有15人失聯。
跋山涉水,搶通“孤島”
在磨西駐扎2天后,9月7日,李鳳林接到任務,前往更一線的石棉縣王崗坪鄉躍進村。
在媒體的描述中,石棉縣王崗坪鄉躍進村被形容為一個“孤島”。村子地處半山腰,山體滑坡嚴重,所有進村的道路都已損毀,電力、通信完全中斷。過去幾天,瀘定震中地區相繼被點亮,只有這里,仍然悄無聲息。
上午11時,李鳳林從磨西出發。等到車前的石子路完全變成泥路,李鳳林知道,離目的地近了。挖土機勉強挖開了一條能供一輛車通行的路,路面上已經看不出原本的痕跡,路邊的欄桿被泥土沖撞得東倒西歪。
車子行至一半,已經不能前行,大量救援車輛都停在這里。
“搬吧。”李鳳林招呼同事下車,把所有設備打包。衛星電話和工具線纜裝進黑色背包,KA衛星便攜站和4G基站裝進更安全的硬殼背包。村里沒有通電,他們還必須背上油機和汽油,沒有背帶,就用尼龍繩索綁在身上。臨出發前,李鳳林的同事把車上能找到的手電筒都裝進一個塑料袋子里,拎在手上。
所有進村道路都已損毀,想要進入躍進村,需要先走水路,再走山路。離開應急車的時候,李鳳林望了眼山腳下的大崗山水庫,水面上密密麻麻全是快艇,幾十艘快艇在這里穿梭,運送物資和救援人員。
1小時后,負責運輸的快艇把他們放在臨時搭建的碼頭上。從這里開始,他們需要背著重物爬山。讓李鳳林感到慶幸的是,7日一整天都沒有下雨,“要不然更危險”。
擺在李鳳林和同事面前的,是一面幾乎90度的山坡,雜草叢生的山體遺留著地震的痕跡,不少地方的植被已經消失,泥土裸露在外面。
9月的山里天黑得特別早,晚上6點多,太陽開始落山。臨到7點,李鳳林幾乎看不見前行的路。隊員們把手電筒打開,為前面的人照亮。依靠手電筒的亮光,走在第一個的隊員用腳貼著草根把雜草壓在腳下,硬生生為后面的人踩出一條路來。
即便如此,背著幾十斤的重物往上爬依然艱難。爬山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李鳳林感覺身后的背包似有千斤,直直地往下墜,帶著他腳下的泥土也往下滑。1個多小時后,20點20分,李鳳林和同事癱坐在躍進村衛生院的院子里。
短暫休息后,他們在衛生室里找到一張乒乓球桌。把衛星天線架在桌上,啟動發動機,通電。晚上20時51分,4G信號順利開通。
至此,“孤島”躍進村不再是孤島。
作者/IT時報記者 范昕茹
編輯/ 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圖片/ 四川電信 采訪對象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