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吳倩采):《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日前經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將于12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長馬巖6日通報依法懲治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情況時表示,法院將認真貫徹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會同相關部門全面落實打防管控各項措施,毫不動搖堅持依法嚴懲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堅決遏制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多發高發態勢。
“殺豬盤”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手段,詐騙分子利用網絡交友實現誘騙受害人錢財的目的。最高法6日發布的一起典型案例顯示,以被告人易揚鋒為首的38人詐騙集團,在境外設置作案窩點,通過?“殺豬盤”手段詐騙81名被害人錢財共計1820余萬元。目前,該詐騙集團首要分子易揚鋒被依法判處無期徒刑,其余骨干成員均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最高法刑三庭庭長馬巖表示,這一案例充分體現依法從嚴懲處的方針。
馬巖說:“當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境外作案占比達80%,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社會危害更重,打擊難度更大。人民法院對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特別是對于跨境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首要分子、骨干成員堅決依法從嚴懲處,最大限度彰顯刑罰的功效。”
統計顯示,2017年至2021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超過10萬件,22萬多名被告人被判刑。今年上半年,全國法院一審審結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也達11000件。
值得注意的是,電信網絡詐騙的背后往往牽涉公民個人信息的泄露問題。非法獲取、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等違法犯罪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活動的上游犯罪,為詐騙犯罪分子實施精準詐騙提供了便利。2017年至2022年6月,全國法院審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超過15000件。馬巖表示,在加大對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懲治力度的同時,法院還要延伸審判職能,促進個人信息的源頭治理。
馬巖說:“從司法實踐來看,一些企業、機構存在違法獲取、過度使用、非法交易個人信息的問題。人民法院要支持行業主管部門和有關單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健全個人信息日常監管和內部管理機制,要通過依法審理相關案件,推動有關主體依法規范收集、使用、處理個人信息。”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9月2日表決通過《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將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這部法律立足各環節、全鏈條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為反電信網絡詐騙工作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撐。馬巖表示,下一步,法院將以更大力度深入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
馬巖表示:“人民法院將認真貫徹落實《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完善針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證據與證明規則,健全失信懲戒、涉詐資金查處、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銜接等機制,依法徹查、全力追繳涉詐資金,通過適用認罪認罰制度,促使被告人積極退贓退賠,會同有關部門盡快健全涉詐資金依法及時返還機制,切實維護被騙群眾財產權益。”
馬巖同時提醒廣大群眾,增強防騙意識和防范能力,運用法律手段保護好自身權益,不要因貪圖蠅頭小利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的“工具人”。
關鍵詞: 電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