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微動態丨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6起電信詐騙典型案例

發布時間:2022-07-13 19:59:09  |  來源:黃河新聞網  

刷單、虛假網絡貸款詐騙、殺豬盤……近日,山西省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新聞發布會,公開發布6起典型案例。

法官提醒,遇到類似套路,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電信詐騙。


【資料圖】

利用網絡社交平臺

針對未成年人實施詐騙

2020年5月,馮某某等人通過“快手”APP以“送手機、發福利”為誘餌,將多名未成年被害人拉入QQ群內,誘騙被害人使用微信、支付寶掃提前備好的付款二維碼,共計騙取未成年被害人王某某等人共計6.2萬余元。

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馮某某有期徒刑3年6個月,并處罰金8000元。

法官說法

隨著手機、電腦等互聯網終端使用的低齡化,涉世未深的未成年人更多更早地接觸到網絡購物、網絡游戲,詐騙犯罪分子專盯未成年人下手,設置了“免費領紅包”“免費領皮膚游戲道具”“解除防沉迷系統”“低價購買游戲裝備和賬號”“飯圈福利”等騙局。由于未成年人辨別能力不強,極易掉入詐騙陷阱。

提醒:“天上不會掉餡餅,紅包背后藏陷阱”。家長朋友一定要引起重視,一方面要加強對未成年子女進行識騙防騙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向未成年子女泄露支付密碼,更不要隨便開通免密支付,謹防詐騙。

以戀愛交友為名

“殺豬盤”式網絡詐騙

2019年12月底,在印度尼西亞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的董某某、郭某某和李某某3人回國后,招募多人結成較為固定的詐騙犯罪團伙,共謀利用婚戀交友網站以戀愛交友為名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再以賭博網站存在漏洞可獲得高額盈利為由,誘導被害人在虛假賭博網站充值實施詐騙。該集團成員分工明確,董某某負責購買賭博網站后臺、他人銀行卡及微信號,同時還負責控制賭博網站后臺數據實施詐騙,郭某某、李某某等負責實施詐騙,另有人負責贓款取現。截至案發,該犯罪集團共實施詐騙5起,涉案金額102萬余元。

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董某某有期徒刑17年,并處罰金20萬元;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郭某某等人13年至12年3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

法官說法

近年來,“殺豬盤”式電信網絡詐騙發案較多。詐騙犯罪分子在婚戀網站、移動社交平臺冒充單身異性,以婚戀為名交友,假冒成功人士,繼而誘騙被害人在賭博網站充值下注實施詐騙,并衍生出“殺豬盤”式詐騙與敲詐勒索相融合的犯罪手段,甚至在境外形成一整套黑色產業鏈,本案中被告人董某某即是從境外回國組建犯罪團伙從事“殺豬盤”式詐騙。

提醒:“網戀交友需謹慎,虛情假意套路深”。不輕易交付錢財,摒棄不勞而獲心理,享受健康網絡生活。

以刷單為名招募兼職人員

收取會費實施詐騙

2018年9月,張某某招募劉某某等13人,在社交平臺發布掛機、刷單等虛假招聘信息。幾人夸大收益,誘導他人交620元至820元不等會費成為會員,并由張某某收取會費后按一定比例分成。

該團伙為會員提供的刷單或掛機任務極難獲利,會員要求退會費時,該團伙拒不退還。截至案發,共騙取2000余名被害人財物共計17萬余元。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張某某等14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網絡平臺,以掛機、刷單為名發布虛假招聘信息,誘騙他人交會費騙取財物,其行為均已構成詐騙罪。據此,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張某某有期徒刑11年,并處罰金20萬元;以詐騙罪判處劉某某等其余被告人5年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對其中1名未成年被告人判處緩刑。

法官說法

近年來,刷單返利式詐騙由于返利周期短、引流成功率高,變種日漸增多、變化日漸復雜,是電信網絡詐騙中多發高發的犯罪形式。詐騙犯罪分子利用被害人想兼職刷單賺錢的想法,打著“足不出戶、高額傭金”的旗號,以網頁、社交軟件等渠道發布兼職廣告,通過“新手任務”返利小額傭金騙取被害人信任,誘導被害人下載虛假APP,繳納會費、進行充值、先行墊資做“進階任務”,繼而完成詐騙。

提醒:“刷單發財是套路,莫貪小利進騙局”。依靠兼職刷單動動指頭就能輕松掙錢的想法本身就不切實際,先行充值或墊付資金的刷單行為多是詐騙,切莫被蠅頭小利誘惑,落入他人設下的詐騙陷阱。

誘騙投資失敗的被害人

實施詐騙

2018年11月9日,李某某注冊成立某商務信息咨詢公司,并擔任該公司法定代表人,郭某擔任該公司監事。李某某雇用多人,通過連續撥打被害人電話,謊稱可以幫助客戶找回之前在其他網絡平臺上投資的損失,且能獲取高額收益,誘騙被害人在其提供的網絡平臺繼續投資,致使被害人遭受損失,被告人獲取非法收益67萬余元后,即將該公司注銷。

案發后,李某某和郭某主動退賠了被害人部分經濟損失,并自愿繳納了罰金,其中郭某自愿認罪認罰。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并處罰金1萬元;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郭某有期徒刑3年,緩刑5年,并處相應罰金。

法官說法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類案件,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給被害人帶來的損失往往很大。詐騙犯罪分子通常利用被害人想通過投資理財獲得高額收益的心理,冒充專業人士或者謊稱具有特殊資源渠道獲取高額回報,誘騙被害人在其指定投資平臺注冊、充值,并購買虛假理財產品實施詐騙。被騙者往往具有一定經濟實力,熱衷投資、理財炒股,一旦被騙,損失慘重。

提醒:“辛苦致富十年功,莫被高利誘惑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切勿輕信網絡“投資”等輕松賺錢的噱頭,選擇投資理財平臺時,一定要擦亮雙眼理性辨識,選擇正規渠道,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冒充貸款公司客服

實施虛假網絡貸款詐騙

2020年2月至4月,被告人王某某伙同盤某某(另案處理)組織他人共同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由盤某某在網上購買被害人信息資料、提供作案使用手機,并伙同王某某等從彭某某處購得用于詐騙的手機卡20余張,冒充貸款公司客服人員,給需要貸款的被害人撥打電話實施詐騙,共騙取6名受害者12.7萬余元。

法院以詐騙罪判處王某某等被告人3年至2年6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以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判處被告人彭某某有期徒刑2年,并處相應罰金。

法官說法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網絡貸款因其放款快、手續便捷等特點,成為急需資金周轉群眾優先選擇的借貸方式之一。詐騙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被害人急于用錢的急切心理和防范意識薄弱的特點,發布辦理貸款等廣告信息,打著“無抵押”“免征信”“無息低息”“快速放貸”的幌子,以需要收取手續費等為由,誘騙被害人轉賬匯款,實施虛假網絡貸款詐騙,該類詐騙犯罪嚴重侵害被害人財產權益,必須依法予以嚴懲。

此類犯罪往往還伴生有上下游關聯犯罪,即對目標人群個人信息進行買賣的行為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售電話卡、銀行卡用于電信網絡詐騙的行為構成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

提醒:“網絡貸款有陷阱,無息低息不輕信”。有金融需求的群眾一定要到正規的金融機構申請貸款,切不可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貸款,警惕貸款無門檻、貸前亂收費的詐騙陷阱。

引誘多名被害人

參與賭博實施詐騙

2018年上半年,被告人甘某某通過招攬同鄉、在網上發布招聘信息等方式招錄人員,逐漸形成了以甘某某為首要分子,濮某某等為骨干成員的詐騙犯罪集團。該犯罪集團涉案人員眾多,層級分明,主要成員固定。該集團利用網絡交友軟件虛構身份,尋找同性戀網友聊天取得被害人信任后,再以玩賭博游戲能賺錢為誘餌騙其下注,通過控制賭博結果騙取被害人錢財。該詐騙犯罪集團通過該手段騙取1000余名被害人錢款共計630余萬元。

另查明,該詐騙集團中有7名被告人系未成年人,其中3名未成年人系在網絡招聘平臺上求職時加入該詐騙集團。

法院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甘某某有期徒刑14年,并處罰金15萬元;以詐騙罪判處被告人濮某某等人12年6個月至1年不等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

法官說法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出專業化、職業化、公司化的新特點,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中的集團犯罪、團伙犯罪比例明顯高于普通刑事犯罪中集團犯罪、團伙犯罪的比例。犯罪集團和團伙中各成員分工明確,詐騙手法專業、職業,社會危害性極大,成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重中之重。

提醒:“網絡交友不可靠,賭博容易入圈套”。同時,提醒廣大家長及青少年,要甄別招聘信息,對招聘平臺上高薪資低要求、崗位不詳的求職信息要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工作內容疑似詐騙,要想辦法脫離并報警,切莫淪為詐騙分子的幫兇。

(記者 郭衛艷 實習生 付蓉)

來源:山西晚報

關鍵詞: 高級人民法院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