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合力打擊電信詐騙,陽光保險聯合螞蟻保推出“電信詐騙險”

發布時間:2022-03-25 19:46:20  |  來源:財經頭條  

近日,保險行業的一條消息引發社會關注:陽光保險公司聯合“螞蟻保”推出新型的“電信詐騙險”,可保障銀行卡、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多個賬戶因遭受電信詐騙造成的資金損失。這也成為社會各界合力治理電信詐騙問題的一種新嘗試。

電信詐騙是國家嚴厲打擊、老百姓深惡痛絕的犯罪行為。不少群眾因騙破產、因騙致貧、因騙返貧,受騙自殺等惡性事件也時有發生,對社會風氣的嚴重敗壞,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安全感造成嚴重影響。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2019年至2021年,檢察機關分別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3.9萬人、5萬人、4萬人。近兩年國家公安機關、國家反詐中心等部門極大加強了電信詐騙行為的打擊力度和全民科普教育。但從發案數量上看,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總體數量依舊不容小覷。

目前,社會各界都在積極尋求對策。除了事前科普預防、公安和司法力量嚴厲打擊外,“電詐險”的出現,也在摸索事后救濟的解決方法。

“事后救濟”的新嘗試

“螞蟻保”上的產品介紹顯示,這一款“電詐險”共有三檔保額可選:一年保費7.9元可保1萬額度;一年保費28.8元可保5萬額度;一年保費48.8元則可保10萬額度。產品保障期為1年,年免賠額3000元,賠付比例為70%。投保價格親民,是“電詐險”的一大特點。

需要提醒的是,因主觀故意、網絡婚戀交友、黃賭毒等行為造成的資金損失,不在該保險的保障范圍內。螞蟻保“電信詐騙險”項目負責人梁貿源表示,這幾類行為在理賠上存在認定難的問題,比如黃賭毒行為本身就違反國家法律,網絡交友無法完全認定主客觀意愿,因此無法納入“電信詐騙險”的保障范圍。

“電詐險是疏解電信詐騙問題的一種新方法,也是社會各類主體合力治理公共社會問題的一種嘗試?!币晃婚L期關注詐騙領域的刑事律師這樣評價道。目前,打擊電信詐騙問題主要有三類主體:一是公安司法機關,公安機關對電信詐騙進行刑事打擊,第二國家專門的反詐工作部門,比如國家反詐中心和各地的消費者保護機構。第三類是企業機構,通過自身的專業或服務能力,去輔助解決電信詐騙問題。比如,電信運營商會對電信詐騙從技術層面去舉報和處理。比如,像支付寶這樣的互聯網平臺,通過技術系統識別用戶的行為異常,對用戶存在被詐騙可能性的支付、借款行為進行提醒和攔截,甚至專門開通了反詐“叫醒熱線”。

“電信詐騙險”也是企業參與解決社會公共問題的一種新嘗試,屬于一種事后救濟機制,盡可能彌補受害用戶的救濟損失,降低電信詐騙行為對公民個人和社會帶來的沖擊,為老百姓提供了一種保障手段。

從網友反饋來看,電詐險這種事后救濟的方式,對老年人、或剛走上社會的大學新生等群體尤其具有保護意義。人民日報的數據顯示,在電信詐騙的受騙人群中,按照年齡分布來看,18歲―25歲占整體受騙者52.4%;按照受騙金額來看,老人是電信詐騙受損金額最大的群體,其中56至60歲的人群平均受騙金額最高。

所以,在“電詐險”推出后的報道和網絡話題討論中,不少購買者是年輕用戶,或者會替父母購買電詐險?!暗膊荒芤詾橘I了這樣的保險就萬事大吉了,甚至放松了防范電信詐騙的這根弦,事前預防還是很重要?!?/p>

據了解,在上線“電詐險”之后,螞蟻保方面還將借助支付寶的智能AI反詐系統來降低用戶被騙風險。如果發現用戶的轉賬行為存在異常,AI反詐系統會通過彈窗提醒、智能問答、延時到賬、電話勸阻、交易攔截等方式向用戶發出預警。此外,如果發生詐騙案件,支付寶也會協助各地反詐中心一起打擊詐騙團伙。

打擊電信詐騙,人人有責

目前,電信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詐騙組織已呈職業化、團體化發展,特別是隨著金融資金結算方式多樣化和快捷化,令人防不勝防。比如,謊稱網購平臺詐騙,冒充“客服”打電話騙錢;再比如,假冒公檢法進行詐騙,虛構案件“要求”詐騙對象轉錢。

網絡電信詐騙是全社會的公敵,不僅需要治已病的“末端治理”,也需要治未病的“源頭防治”,加大反詐的宣傳力度,讓人們有充分的知識和信息儲備識破詐騙迷局。

在源頭防治方面,盡快出臺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將電信網絡詐騙單獨入刑并降低入罪門檻?!搬槍﹄娦啪W絡詐騙犯罪特點,建立區別于普通侵財犯罪、更加清晰的入罪評價標準并提高法定刑,明確主觀上有組織、領導、參加電信詐騙犯罪活動的故意,客觀上具有從事犯罪活動事實即可入罪。

在末端治理方面,在行業人士看來,只有抓住電信詐騙的新特點,適應時代趨勢、創新防治手段,才能從根本上遏制住電信詐騙的蔓延。打擊電信詐騙,既要靠政府部門的重拳出擊,也需要網絡平臺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形成綜合施治的合力。

關鍵詞: 社會各界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