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招拆招!這些電信詐騙“套路”你知道嗎?

發布時間:2022-03-18 19:45:47  |  來源:河南新聞廣播  

電話欠費、冒充公檢法、網絡社交……這些層出不窮的電信詐騙,你是否聽過、遇過、甚至中招過?兼職刷單、免費領物品、猜猜我是誰……在五花八門的騙術面前,你是否分得清、辨得出、躲得過?近年來,全國各地的電信詐騙案件居高不下,被騙的人群也不計其數。如何一眼看破“套路”,有效防范電信詐騙?一起了解一下。

免費Wi-Fi App?這個“魚餌”不能碰

手機流量不夠用?用免費Wi-Fi App就能享受免費流量。天下真的有免費的午餐嗎?相關安全機構對多款免費Wi-Fi App進行了測試,測試人員發現,所有羅列的WiFi資源,沒有一個能連上。而在測試之后,兩個陌生的應用程序正在自動下載到手機里。

測試人員發現,連接時點擊過的“確認”和“打開”字樣的彈窗,都是偽裝的廣告鏈接。一旦用戶被誘導點擊,沒有任何提示,廣告鏈接中的應用程序就會自動安裝到手機里。

“這類免費WiFi的應用程序還在后臺大量收集用戶信息,不知不覺間,你的隱私就暴露了。”河南移動信息安全部相關負責人提醒,當用戶安裝了這些應用程序后,手機還會自動彈出廣告,不看夠5秒關不上,用戶躲也躲不掉,建議盡量使用手機流量和自己的家庭WiFi網絡。

據了解,為滿足廣大用戶安全上網需求,河南移動推出了100G和200G的居家流量包,定時定點使用,前六個月免費體驗,到期自動退訂。同時,還有FTTR全光WiFi服務,光纖入房間,網速更快,網絡更加穩定,WiFi測速不達標立即進行賠付,更有全天候24小時的暖心服務,為用戶提供暢快上網體驗。

花樣翻新 向電信詐騙“套路”說“不”!

“之前我手機收到一條短信,說我在一家店里的消費會員升級,可以免費領一個電飯煲。我就點了鏈接,誰知道被騙了。”說起幾個月前的經歷,鄭州的張先生后悔不已。本想著天上掉餡餅,卻沒成想被對方引導著騙走30.5萬余元。

這樣的電信詐騙套路還真不少。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免費領取物品、代購冰墩墩、兼職刷單、虛假投資……電信網絡詐騙“劇本”在不斷翻新。

“騙子會針對不同人群特點開展‘訂制’詐騙,迷惑性強、套路深。詐騙分子普遍打著免費、能賺錢的幌子,誘導不明真相的群眾進入圈套,開始時都施以小恩小惠,最終在面對所謂的高收益提現時,再巧立各類明目收取保證金、手續費,以達到榨取受害人錢財的目的。”河南移動信息安全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為進一步遏制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高發態勢,河南移動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有效整合語音、短信、流量等海量數據,通過快速提取詐騙場景、高效定位詐騙窩點、及時處置詐騙號碼等方式,實現對電信網絡詐騙的精準打擊。?

防止騷擾詐騙電話 給手機上裝上“防火墻”

“在反電信詐騙的過程中,目睹了大量因電信網絡詐騙導致傾家當產甚至家破人亡的案例,對電信網絡詐騙行為深惡痛絕。”河南移動信息安全部反詐專班人員表示,長期從事反詐工作,深感自身肩負的網絡信息安全職責的重要性。

針對騷擾詐騙電話、惡意軟件、釣魚網站等網絡詐騙,河南移動開展系列整治行動,集中清理語音違規出租線路資源和違規開展的呼叫中心業務,嚴格處理不合規范的落地號碼,并對公安部門通報要求的涉案號碼,執行查詢、關停等措施。

“我們積極落實入網實名制、販卡售卡風險提醒,積極開展防詐、反詐宣傳;針對公安反饋涉案號碼開展‘一號一追蹤一溯源’機制,及時核查問題源頭,協助公安機關進行源頭打擊;積極向公安提供詐騙窩點線索,配合公安對受害人電話進行阻斷。”反詐專班人員介紹。

河南移動還組成網絡、市場、客服等多部門聯合團隊,及時掌握發送垃圾短信最新動向,對于發送涉黑、涉黃、詐騙等短信息,立即攔截屏蔽。同時與中國移動集團內部的兄弟公司建立信息互動機制,根據系統平臺攔截情況與號碼歸屬省市及時溝通、緊密協作,共同維護綠色清朗的通信環境。

“四不”請牢記? 一眼識騙局

為有效防范治理電信網絡詐騙,河南移動嚴格落實工信部、省管局“斷卡2.0”等相關工作要求,加大“打貓“力度,全面清理涉詐高風險號卡,嚴厲打擊違規辦卡、囤養卡等行為,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有效防范風險隱患。同時,加大反詐宣傳力度,聯合公安部門在社區、移動營業廳等舉辦反詐宣傳活動,提高群眾防范電信詐騙的意識,筑牢信息安全防線。

自開展“打貓行動“以來,河南移動配合公安機關梳理提供明顯異常的開卡人員線索14379條,配合打掉開販卡犯罪團伙132個,配合抓獲犯罪嫌疑人979名,協助搗毀GOIP等詐騙窩點163個,關停“涉貓”號卡數量659個,處罰代理渠道1335個,處置手機號碼293萬,本地禁止辦卡失信人員6759人,對一線員工開展倒賣卡違法警示教育覆蓋643790人,對客戶開展倒賣卡違法警示教育覆蓋3927萬人。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范電信詐騙?河南移動相關負責人提醒要做到“四不”:接到陌生電話,談到銀行卡,不轉賬;收到電視節目中獎短信,不輕易相信;接到公檢法電話,不信“安全賬戶”;收到短信,要求點開鏈接,不點擊。

再次提醒,防范詐騙千萬條,警惕小心第一條!

來源:河南廣播電視臺記者 付艷波

關鍵詞: 見招拆招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