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下午,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召開檢察機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工作新聞發布會。據通報,2021年,全市檢察機關起訴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1271人,涉及的罪名主要包括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詐騙罪、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等,其中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罪占據較大比重。
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方面,全市檢察機關重點做了哪些工作呢?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張朝霞對此作了介紹。
首先,北京檢察機關保持對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一批重大犯罪案件。將跨境、重大電信網絡詐騙犯罪作為打擊重點,通過引導偵查與自行補充偵查相結合,全面提取、固定涉案電子數據,成功追訴一批手段新型、危害嚴重、影響廣泛的電信網絡詐騙犯罪案件,打擊震懾效果顯著。
例如,三分院、朝陽院辦理一起跨國電信網絡詐騙案,該案主要針對長期居留海外的中國公民,僅一個月時間就造成多名被害人損失共計2700余萬元,檢察機關精準把握境外取證特點,引導筑牢指控證明體系,以詐騙罪提起公訴,被告人均被判處有期徒刑。
門頭溝院成功起訴北京市首例跨境“殺豬盤”案件,該犯罪集團組織嚴密、分工明確、手法嫻熟,造成全國各地30余名被害人巨額財產損失,檢察機關以詐騙罪、組織他人偷越國境罪、偷越國境罪提起公訴,被告人被判處三年至十一年不等有期徒刑。
其次,北京檢察機關深入推進“斷卡”專項行動,全鏈條打擊上下游關聯犯罪。除了依法懲治售賣公民個人信息、“兩卡”等傳統關聯犯罪之外,還注重打擊“客服引流”“虛擬貨幣洗錢”“提供GOIP設備、信息通道”等新型關聯犯罪,斬斷為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分子提供服務的黑灰產業鏈。
例如,大興院辦理的一起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案件,涉及“地推”開卡、販卡團伙成員22人,違規開卡5000余張,涉詐號碼200余個,涉詐金額1000余萬元,檢察機關在前期引導偵查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礎上,一個月內完成審查起訴工作,對部分被告人追加認定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得法院裁判支持。
第三,北京檢察機關高質量推進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最大限度挽回群眾財產損失。針對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被害人眾多,涉案財產追繳困難的特點,注重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追贓挽損效能,在準確認定案件事實的基礎上,同步開展教育轉化工作,促成犯罪嫌疑人自愿認罪認罰、退贓退賠,最大限度挽回被害人損失。
例如,海淀院辦理一起“非法租用境外短信通道”的幫信案件,檢察機關從海量電子數據中檢索出關鍵信息,促成被告人認罪認罰并退繳違法所得67萬余元。密云院辦理一起針對老年人群體實施的“電話問診”詐騙犯罪案件,檢察機關對犯罪分子從嚴打擊,同時積極促成退贓退賠,為被害人挽回全部經濟損失。
第四,北京檢察機關科技賦能專業化建設,全面提升電信網絡詐騙案件辦理水平。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呈現手段智能化、方式隱蔽化、分工產業化、作案跨區跨境化等特點,全市檢察機關聚焦犯罪新形勢、新變化,深化科技賦能檢察機制,多維度綜合運用大數據查詢、資金穿透、智能檢索等現代科技手段,全面提升專業化辦案能力。
2021年全市共有134件電信網絡詐騙及其關聯犯罪案件引入專業同步輔助審查機制,均由檢察技術人員隨同或加入辦案組,全流程輔助辦案,打破網絡犯罪“技術壁壘”。同時,發揮科技檢察人才儲備優勢,配備先進技術裝備和專業工具,在辦案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例如,海淀院建立電子數據審查室,打造“檢察官+數據審查員”辦案模式,審查電子數據達60余TB,破解海量數據審查難題。
關鍵詞: 電信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