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道,9 月 9 日,央視新聞微博發起 “外賣平臺設置多等 5 分鐘功能有用嗎”調查。18 時 43 分,有 75% 的網友投票給 “不能,平臺該優化算法,不是 '甩鍋' 消費者”。但是,神奇的事情發生了,短時間內,支持平臺設置 “多等 5 分鐘功能”的人數快速增長,成了 “大多數人”的選擇。
總臺央視評論員白巖松在《新聞 1+1》中評論:“這‘神秘的力量’難道姓‘水’嗎?我說說我的看法,我堅決反對用‘多等 5 分鐘’解決問題,這樣可能讓越寬容的人越吃虧。”
白巖松稱,我堅決反對加多等5分鐘去解決問題,因為解決這個問題要靠的是平臺和監管,不能甩鍋消費者。另外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一旦說消費者很溫暖選擇了多等5分鐘,外賣小哥就有可能送不選這一項的客戶,最后出現越寬容越溫暖的人越吃虧的現象,這不合適。
IT之家獲悉,昨天央視新聞播報《外賣小哥拼命,誰“餓”了?“美”了誰?》,白巖松談外賣小哥為搶時間拼命。白巖松稱:
“外賣行業反映出來的問題:第一,把外賣騎手沒當成人,而是當成了機器;第二,把不理想的現實環境當成了一個理想的虛擬空間,確定了多少分鐘,騎手就必須到。從某外賣平臺時間要求變化就可以看出,2016年最長時限一小時,2017年變成45分鐘,2018年最長時限38分鐘,他能不闖紅燈嗎? 而且政府這幾年也把對新興業態的監管寬容變成了縱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