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天舟二號”有何過人之處:貨包定位取用 專業天地運輸

發布時間:2021-06-01 09:23:03  |  來源:IT之家  

5 月 31 日消息 29 日,我國天舟二號貨運飛船搭乘長征七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文昌成功發射,承載著全國人民的盛贊飛往太空。

5 月 30 日 5 時 01 分,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采用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模式精準對接于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順利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快速交會對接,標志著此次航天任務圓滿成功。

那么,完成此次不凡之旅的“天舟二號”究竟有哪些使命任務和技術亮點呢?官方今日為大家進行了講解,IT之家現在跟各位小伙伴一起來看一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把航天員和空間站所需物資送上天

“天舟二號”的載貨比為 51.4%,相比已處于全球第一的天舟一號再做提升,遙遙領先業界。

據悉,飛船此行的主線任務是把航天員和空間站所需的物資送上天,物資包括推進劑和貨包兩大類,而本次飛行攜帶了 160 多個貨包、200 多件貨物,其中包括兩套航天員艙外服,每件重 100 多公斤,屬于“重中之重”。

官方透露,飛船貨艙總共 40 個格子,而這兩套航天服就占了 8 個。此外還有 5 組 20 個氣瓶(包括氧氣、空氣、氮氣等)、十幾個水囊等空間站的耗材,還有食物、水、衣物、清潔濕巾等一系列宇航員物資,還有空間站的補加推進劑。

貨包定位取用,專業天地運輸

官方透露,貨包采用特種殼聚糖纖維布,添加了螃蟹殼,能有效抗菌;而為了充分利用裝載空間,他們設計出了蜂窩板式的貨格結構以及 26 種規格的貨包,可滿足空間站核心艙、航天員系統、科研機構、高校等單位需求。

以人為本,天舟初心

從航天員使用角度出發,以人為本,天舟初心。貨運飛船綜合考慮了醫學、工效學評價,艙內壓力、噪音、照明燈照度、操作空間等指標,旨在全方位保障航天員在空間站的健康生活。

據悉,空間站將在軌運營 10 年以上,后續還有許多改進的空間。

此外,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在保證主線任務圓滿完成的同時,在軌期間還將擇機完成交會對接、雙向并網、機械臂在軌試驗等支線任務。

更高效、更智能、更持久、更適應

“天舟二號”還對多項技術改進進行在軌驗證,確保高效率支撐空間站建設運行任務,具體設計細節暫未透露,考慮到保密需求可以理解。

“互相充電”,能源利用更高效

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都安裝了并網控制器,可在對接后形成并網供電系統,為船站間互相輸送電能資源,即可單獨充電,也可互相充電。這是因為天舟二號貨運飛船停靠時處于休眠狀態,自身能源需求不大,因此太陽翼充足提供的能源供給到其他方面。

畢竟,發射只是任務開始,‘天舟二號’在軌期間,每個試驗疊加成功,才是最終的成功。

一天 16 次循環,“動力源泉”不停工

考慮到光照較弱時的供電問題,天舟二號貨運飛船采用了電源分系統設計,太陽電池翼暴露在艙外,蓄電池隱藏在艙體內,兩部分配合為整船供電。

船體搭載的電源分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承研,主任設計師介紹稱:“‘天舟二號’太陽電池翼主要有兩個功能,發電滿足整艘貨船的供電要求,同時給蓄電池充電。”

“如果太空垃圾擊中太陽電池翼怎么辦?”王振緒對此解釋道,團隊有充分的信心迎接挑戰:“首先擊中概率小,其次即使被小的太空碎片擊中,太陽電池翼的單個電池板是獨立運行的,對整個電源分系統供電影響較小。”

33 次撞擊,從 8 噸到 180 噸

貨運飛船、載人飛船、實驗艙、核心艙,這些互相獨立的航天器連成一體,共同組成復雜的中國空間站。他們都需要與核心艙對接,撞擊能量越大,對接機構要消耗的能量越大,所有改進都要適應核心艙。

據稱,本次任務中,8 噸的“天舟二號”要與 22 噸的空間站核心艙對接,后續還要和總重超過 30 噸的航天器組合體對接。每多對接一次,風險就增加一次。

承重、防曬,給發動機撐起“遮陽傘”

天舟貨運飛船可以簡單分為貨物艙與推進艙,團隊在設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完全體的需求,包括每個分系統。

設計師既要考慮每臺單機設備在上升段承受的過載,還要滿足熱控“冷熱均衡”的要求,同時盡可能減輕重量,為飛船“輕體減重”,留出余量多帶貨、多帶燃料,這樣的設計就是合理的。

關鍵詞: 天舟二號 飛船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