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會后的問答環節,基辛格還提到,Intel將重新拾起曾經的Tick-Tock發展策略,并計劃在2024/2025年重返巔峰。
曾幾何時,Intel處理器一直堅持Tick-Tock策略,也就是架構-工藝交替發展,一代處理器升級工藝(Tick),下代處理器再升級架構(Tock),接著繼續升級工藝,如此交替,每年都能帶來煥然一新的產品,也壓得對手喘不過氣來。
不過在AMD因為推土機架構不利而逐漸退出競爭之后,Intel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最典型的就是14nm工藝從2015年的五代酷睿(Broadwell)居然一直用到了現在,10nm工藝又遲遲不能成熟,7nm也多次跳票,而架構一直存在吃Skylake六代酷睿的老本,整體策略就變成了工藝-架構-優化-優化-再優化……
基因格強調,Intel已經重新確立了2021年、2022年、2023年的處理器產品路線圖,預計到2024/2025年就能建立“無可爭議的CPU領先性能”(unquestioned CPU leadership performance)。
目前可以確認的是,Intel會在年底發布Alder Lake 12代酷睿,第一次在桌面引入10nm工藝、大小核架構、DDR5內存,基因格今天又披露了7nm Meteor Lake(14代酷睿),明年第二季度流片,最快也得明年底發布或者后年初。
根據此前消息,它倆中間還有個Raptor Lake(13代酷睿),繼續10nm工藝和大小核架構,等于12代的優化版。
而在2023-2024年,預計將會是Lunar Lake(15代酷睿),它們都完成之后,Intel才能重回王者地位。
AMD方面,未來幾年仍將依賴Zen架構,同時也要看臺積電工藝的進度,到了2024/2025年左右,Zen4架構也該用完了,有沒有Zen5仍無官方準確消息(架構師曾經提起過)。
換言之,Intel選擇了2024/2025年這個時間點,一方面是自己經過幾年積累,能夠徹底完成轉變,另一方面是到時候,對手的現有技術儲備也將基本用光。
對于AMD來說,未來三四年一面要憑借Zen架構的優勢,盡可能多的奪取市場份額、穩固地位,另一面也要積極推進Zen的后繼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