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消息 據《第一財經日報》的報道,華為正在積極向供應商訂購 4G 智能手機以及相關終端零部件,部分組件制造商已收到通知,將在本月恢復購買主板和其他部件產品。
華為方面則對上述消息不予回應。
對于消息的真實性,我們不做評論。我們想討論的是,在當前階段,純 4G 產品會有市場嗎?這個問題,我們要從網絡基礎設施和細分市場需求兩個方面來看。
4G 網絡將會長期存在
隨著 5G 業務的發展,為了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全球主流運營商都在計劃通過簡化制式、節能降本和降復雜度的方式實現極簡網絡,進而降低網絡成本。
從簡化制式的角度來看,2G 和 3G 退網是必然選擇,4G/5G 則將長期并存、協同發展;當然,運營商的終極目標是實現有且僅有 5G 一張網,但考慮到各方面原因,這個過程很長。
時間有多長呢,以前業界普遍認為至少還有 10 年的時間。究其背后的原因,是因為 4G 依然是一張全業務基礎網絡,一張廣泛覆蓋的精品網,價值也是很明顯的。至少體現在幾個層面:承載話音業務,VoNR 普及現在看來遙不可及,VoLTE 依然是市場主流選擇;承載 IoT 業務,通過 NB-IoT 和 4G Cat1/1bis 技術承接 2G 物聯網業務是行業共識!
網絡的長期存在,就為終端和應用奠定了基礎,不會面臨 GSM 終端無網可用的尷尬境地。
細分市場需求是真實存在的
在當前產業環境中,對于純 4G 產品而言,需求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可以分為兩個維度來看。
產品維度,就如上文所言,4G 在功能機、IoT 產品、平板電腦、中低端手機等產品上還是有很大市場。以 4G 功能機為例,它最大的賣點就是 VoLTE,商業模式也是通過運營商集采并補貼的方式交付給消費者,目的就是為了加速 GSM 退網;IoT 產品也是這樣,NB-IoT 是 5G mMTC 的主流標準,擁有很長的生命周期和廣泛應用場景。
區域維度來看,雖然在國內市場,5G 手機已經占到整體出貨量的 60% 以上(10 月份的數據為 64.1%);但從全球市場來看,東歐、俄羅斯、亞太、中東、非洲以及拉美等地區仍然是 4G 市場,部分地區只提供 4G 網絡,4G 產品依然具有競爭力。
對于被無端打壓的華為而言,在此時重啟 4G 終端產品的生產,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雖然華為不會推出超低端的產品,但相關產品可以解決海外大部分區域手機和平板的需求問題,穩住渠道,保留隊伍和火種,等待未來的翻盤機會。活著就有希望!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