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十年汽車產業演變,自動駕駛已成科技強國搶奪未來出行話語權的主戰場。各國政策競相開放、企業技術短兵相接、配套產品層出不窮…… 汽車智能化時代正緩緩降臨。
在這一過程之中,各洲諸國如何擁抱變化?又如何駛向自動駕駛珈藍之地?
"與上帝博弈之人",這是希伯來《圣經》中對以色列的解釋。
浩瀚的沙漠掩蓋其三分之二的國土面積,以色列卻在干旱之中建起一片科技綠洲:
6000 多家人工智能公司林立在 2.5 萬平方公里的狹長土地上,同時以每年平均 140 家新增公司的速度瘋狂生長。
而自動駕駛,也已成為這片綠林中不可分割的一隅。
根據羅貝蘭格的數據統計,以色列約有 40% 的人工智能技術直接面向自動駕駛賽道。
夾縫中生長的以色列,正騎乘自動駕駛產業沖向更遠的世界。
騰飛的自動駕駛產業
以色列的汽車產業大國之夢從未間斷,但自然資源的極度匱乏為其汽車工業的發展套上一副沉重枷鎖。
上個世紀 50 年代,以色列著手打造本國的汽車制造業。然而在國內市場較小、資源匱乏等多種因素影響下,以色列的汽車工業難以為繼。
當時興起的汽車制造商,最后一家也在 70 年代宣告破產。目前,僅有一家汽車工業公司生產軍用四驅越野車。
盡管以色列缺少汽車主機廠,但先進的自動駕駛技術卻讓其在世界汽車產業中存在感滿滿。
其中,加強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和業務拓展是以色列發展自動駕駛的兩大目標。
在研發方面,2017 年以色列的民用研發支出占其當年 GDP 的 4.5%;業務拓展方面,以色列鼓勵學術界、初創公司一起加入到自動駕駛產業發展中。
如今,以色列已有 200 多個研究小組和 2000 多名企業家參與建設汽車和智能移動生態系統,并由此誕生 800 多家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公司,涵蓋計算機視覺、語音控制、網絡安全、大數據等領域。
圖中為部分以色列自主汽車行業的知名公司 由 Vertex Ventures 提供
除了擁有數量龐大的自動駕駛公司之外,其創新程度也引領全球。
根據 KPMG 發布的《International 2020 Autonomous Vehicles Readiness Index》顯示,以色列在世界自動駕駛創新度中排名世界第一。
高度發達的自動駕駛產業,吸引著眾多企業慕名來此淘金。
2010 年至 2018 年之間,世界各企業在以色列的總投資額達到 184 億美元,年度投資增長 400%。
豐田、寶馬、英特爾、大眾、福特、沃爾沃、保時捷等公司都曾投資自動駕駛技術及網絡安全相關公司。
其中,英特爾于 2017 年以 153 億美元收購汽車視覺公司 Mobileye,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大一樁并購案,并被《華爾街日報》譽為 "最性感 IPO 案例"。
另外,中國投資者的身影也時常出現。
2018 年,以色列初創公司 Optibus 獲得 40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阿里巴巴是投資方之一。
Optibus 成立于 2014 年,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與算法為全球 450 多個城市的公交運營提供支持。
Optibus 在特拉維夫、紐約、芝加哥、西雅圖、舊金山、倫敦和圣保羅設有多個辦公點。
2019 年,上汽集團旗下資本平臺 SAICCapital 跟投以色列汽車網絡安全產品研發公司 Guardknox。
Guardknox 成立于 2016 年,其三位聯合創始人都曾在以色列空軍特種作戰部隊從事網絡安全工作。
除此之外,以色列開放的科技環境也吸引了世界各地企業前往特拉維夫測試自動駕駛汽車。
特拉維夫這座城市中,平均每 290 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創建了一家初創公司。
奔馳、福特、寶馬、大眾、現代、博世、Yandex、蔚來等在此布局,同時本土企業 Arbe、Mobileye 也在此測試其技術。
為了進一步加強本國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以色列于去年宣布將成立三個高科技產學聯盟,其中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技術聯盟。
該聯盟的具體研發領域包括在城市中應用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指揮和控制系統等,計劃吸引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和大學等 200 家機構的加入。
以色列創新局表示,以色列將在未來 3 年內為這些聯盟撥付總額 1.5 億新謝克爾(約 4300 萬美元)的財政投資。
隨著以色列繼續加大對自動駕駛產業投入,可以預見其技術可能得到進一步發展。
在折戟整車產業多年后,自動駕駛或將成為其活躍在未來汽車市場的重要砝碼。
失衡的本土技術應用
以色列早在 2011 年就已提出倡議,著力將以色列打造為清潔能源和智能交通的中心。
然而在以色列自動駕駛技術高速發展的同時,其本國的應用落地卻不容樂觀。
根據 KMPG 發布的《2019 年自動駕駛汽車就緒指數》顯示,以色列在評比的 25 個國家中自動駕駛技術排名第一,但是在消費者接受度、政策立法方面分別排名第 9 名和第 18 名。特別是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色列排名倒數第 4。
在過去數年中,以色列沒有任何組織頒發文件對自動駕駛汽車的道路測試進行規定。目前自動駕駛汽車在以色列封閉區域測試的許可,全部交由交通運輸部門負責。
以色列替代燃料和智能交通管理局對此表示,該行業所需要的程序不夠明確,對法規、試驗環境等計劃不夠詳細,這是以色列相對于海外競爭對手的劣勢。
盡管以色列交通運輸部門表示已經開始和其他監管機構一同研究其他國家的主要法規,但距離該法規的推出仍有一段時間。
在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色列同樣不盡人意。
在 2000 年至 2018 年之間,以色列的公路汽車數量增加了 84%,而可用道路空間僅增加 45%。以色列因交通擁堵帶來的財產損失,每年高達 350 億新謝克爾。
為了緩解交通擁堵,以色列曾采取多種措施如為錯峰出行、拼車出行等居民提供現金獎勵、發展軌道交通、修建自行車專用道路等。
多管齊下難見成效,在《2019 年全球擁堵城市排行榜》中,特拉維夫在全球 416 個城市中排名第 21 名,而中國擁堵排名第一的城市北京位居第 51 名。
在本國缺少自動駕駛落地環境之下,以色列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們選擇將技術大量出口至國外。
根據以色列風險投資數據庫顯示,跨國企業們已在此設立了 350 多家研發中心,并大量收購當地的自動駕駛相關初創公司。四年時間中,以色列的智能汽車公司從投資者處募集了約 40 億美元。
此外,以色列公司也積極推進全球化布局。據統計,80 多家自動駕駛公司已將總部設定在美國,數量僅次于美國公司。
在全球多個國家重資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背景下,2017 年以色列通過 "國家智能移動計劃" 的政府決議,計劃在未來五年投資 2.38 億謝克爾發展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
此后,以色列創新管理局建立 "阿凡達" 數據庫,旨在將自動駕駛汽車的產業界和學術界融聚在一起。
政策推動之下,不少玩家的商業化進程也明顯加速。
俄羅斯自動駕駛公司 Yandex 在 2018 年底推出 Robotaxi 服務,并發布希伯來語版本的打車應用。
Mobileye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Amnon Shashua 也曾透露,2022 年將聯合大眾汽車在特拉維夫投入數百輛 L4 級 Robotaxi,2023 年這項服務將擴展到以色列全境。
軍用技術走向民用
以色列自動駕駛產業的發達,離不開其長期對國防工業的科研投入。
以色列尤為關注情報收集系統、反導系統的建設,而這兩方面也為以色列雷達、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的科技創業提供了應用基礎。
在情報收集系統方面,以色列在全國公開考試中挑選最優秀的少量學生。在三年的兵役期間,這批學生將會接受頂尖科技與管理的訓練。
通過選拔后,學生們將有可能進入情報小隊 8200,以及 Talpiot。
情報小隊 8200 主要從事網絡間諜活動,負責破譯其他國家政府、組織之間的信息,并破壞其他國家的網絡安全。
以色列每年將有 50-100 人進入情報小隊 8200,他們將接受團隊領導力、數據挖掘、快速決策等能力的培訓。而離開后,他們之中大多數人會選擇創業或者擔任公司管理人員。
被福特收購的計算機視覺與機器學習公司 SAIPS、被大陸收購的汽車系統安全公司 Argus Cyber Security 等創始人都來自于此。
而 Talpiot 則為以色列國防部門以及希伯來大學聯合建立的軍事學院,主要培養軍事頂尖人才。
以色列每年只有排名前 2% 的高中生才有機會進入 Talpiot 負責人的法眼,經過層層篩選后只有 50-60 人能加入其中。
從成立之初的 1979 年至 2019 年,Talpiot 僅有 650 多名畢業生。
在希伯來大學的 40 個月學習中,他們可選擇物理、數學或信息工程等學科學習,畢業后可同時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及中尉軍銜。
此外,他們還將在法律規定的三年兵役之外,作為常備軍服務六年。
退伍后,近三分之二的人員將加入以色列的科學研究或高科技產業,或者在國內外創業。
軍事為以色列科技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之外,同時也推動軍用設備的廣泛應用。
在 1967 年 "六日戰爭" 后,法國開始對以色列的武器禁運,以色列由此推動國防工業的發展,對國防工業的投資一度達全國工業總投資的 50%。
20 世紀 80 年代后,以色列的國防需求接近飽和,轉而尋找其他出口消耗剩余生產能力。因此推動了軍工企業公司化,以及國有軍工企業私營化。
在此過程中,軍用設備開始轉向民用產品,普通民眾的生活中開始出現以色列的軍隊中的技術產品。
而在以色列的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中,其紅外攝像機、雷達、以及計算機視覺技術大多源于軍隊。
同時此類公司創始人大多擁有以色列軍方背景,如 Innoviz 四位聯合創始人都曾在以色列國防軍情報部隊精英技術部門服役數年。
以色列對國防工業的巨額投入,無形中為自動駕駛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儲備以及豐富的前沿技術。
在全民兵役制的影響下,群眾將更容易接受來自軍隊的尖端技術,同時為以色列的前沿技術提供源源不斷的商業化人才。
福特執行董事長 Bill Ford Jr 曾表示:"許多企業家都來自以色列國防軍,他們的年齡往往比傳統的硅谷企業家要大,同時擁有很強的判斷力和智慧。"
福特在以色列成立自己的研究中心
以色列這一獨特的軍用技術商業化路徑也吸引了其他國家的效仿。
譬如,韓國在 2014 年啟動類似計劃,通過對全國符合入伍條件的年輕人篩選培養,以期打破財閥長期壟斷的僵局。
總 結
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每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其身上多多少少都會關聯著這個中東小國的一些身影。
在眾人未發覺的隱秘之處,他們壘起一堵堵技術高墻,計算機視覺、網絡安全、雷達技術等等皆是如此。
正如其民族歷史一般,歷經磨難后在絕境中另辟蹊徑。
8200 部隊、Talpiot 項目為以色列的國家安全、科技創新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供給,而這也成為以色列獨特的生存方式之一。
在人們感嘆以色列科技發達的同時,或許更應看見其如何在逆境中構筑科技壁壘。
夾縫中生長的以色列,如今已騎乘自動駕駛產業沖向了更遠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