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博鰲亞洲論壇 -《5G 的未來》分會期間,愛立信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毅康(Börje Ekholm)表示:5G 是一種基礎設施,它對創新有著巨大的影響。如果現在沒有 5G 這樣一種基礎設施,未來就很難有競爭力。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全球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都在發力數字新基建,5G 無疑成為重中之重。
例如,歐盟委員會前不久也提出了“2030 數字羅盤”計劃,為未來十年歐洲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指明了方向,其中一大目標便是:到 2030 年,所有歐盟家庭實現千兆比特連接,所有人口密集地區實現 5G 覆蓋。而在美國近期宣布的一項總額約 2.25 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攬子計劃中,有 1000 億美元將用于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想必 5G 也將是其中的重點。
在中國,5G 更是與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共同入選“新基建”,被業界寄予厚望。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預計 5G 在 2020—2025 年,將拉動中國數字經濟增長 15.2 萬億元,5G 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 ICT 新技術融合發展,將推動數字經濟生產組織方式、資源配置效率、管理服務模式深刻變革。
在鮑毅康看來:“5G 是一種基礎設施,這是因為,5G 不僅能夠起到彌合數字鴻溝的作用,還對創新有著巨大的影響,有很多大公司 / 行業可以用 5G 來實現數字化轉型。當前,5G 發展正處于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如果現在沒有 5G 這樣一種基礎設施的話,未來就很難有競爭力。”
“像 5G 這種基礎設施需要盡早建設。”鮑毅康強調了 5G 網絡建設的緊迫性,比如像中國很早就建設了 4G,所以中國就有了像 Baidu、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企業;美國也是 4G 建設早,所以也涌現了例如谷歌、亞馬遜等平臺型的大公司;但是在歐洲卻沒有類似的大公司,這是因為歐洲在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實在是太緩慢了。
而現在進入 5G 時代,我們又看到了歷史可能重演。鮑毅康分析道:從全球來看,中國肯定是 5G 市場的領跑者,中國確實是非常積極地進行 5G 網絡建設,此外 5G 在韓國和美國的覆蓋率也比較高,美國也已經意識到必須要進行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才能夠實現競爭力;而歐洲確實是落后了,歐洲必須要迅速進行 5G 建設才行,建設速度需要提升,必須要先把網絡搭建起來,才能夠促進接下來的發展,所以歐洲需要加快速度。
全球統一標準和開放合作符合共同利益
雖然以 5G 為代表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成為各國競爭的焦點,但這絕不意味著產業要走向分裂,更不意味要技術脫鉤,只有繼續堅持開放合作,方得成功之未來。
在全球范圍內,移動通信行業其實都是非常獨特的一個行業。”鮑毅康指出,過去十年中,我們已經實現了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在這個統一標準的引領下,全球 80 多億臺設備都連接在一起,無論你在世界哪一個國家,不管你在地球的哪個地方,你用一個設備就可以和身處全球其他地方的人進行聯系。
“也就是說,我們一起創造了一個全球性的生態系統,我們大家一起做到了這一點,也包括愛立信和中興、華為這些伙伴。”鮑毅康坦言,“確實我們與中興、華為之間也有激烈的競爭,但是我們也開展合作,我們一起來建設全球的生態系統,而且保持這樣一個全球統一的標準是符合大家共同利益的。”
“但是,可能在地緣政治的影響之下,有人會開始提再建一個標準。雖然我現在并沒有看到兩個標準出現,但是它可能會成為某一些地緣政治帶來的一個后果。”鮑毅康堅定認為,如果再建一個標準這對全球廣大用戶而言并不是最有利的,因為這樣會讓連接成本上升,我們需要慎重、嚴肅地看待這樣一個風險。
這位愛立信 CEO 再次強調:“我們的行業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行業,統一的標準才是有利于我們產業發展的。我們認為全球的開放合作才是有利于廣大用戶的,我們也希望這個進程能夠繼續下去。”
殺手級應用誕生于強大網絡基礎之上
可見,全球統一標準、全球生態系統、開放合作,是過去、現在和未來移動通信行業可持續發展的大前提。而在此共識基礎上,若想實現 5G 美好愿景,到底是網絡先行,還是應用先行?這恐怕又是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
對此,鮑毅康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看法:“不要去尋找沒有真正意義的應用,有價值的應用往往是事后人們才會意識到。就像在 4G 時代的時候,到底會出現什么樣的殺手級應用,是不能夠提前去預見的。”
“所謂的‘殺手級應用’其實是在網絡的基礎之上所開發出來的,5G 時代也是一樣。”鮑毅康認為:“只有先搭建了 5G 這樣一個強大的網絡,才可以在其基礎上進行創新,開發應用,探索更多用例場景,讓企業 / 行業可以開發出可能我們今天完全想象不到的新的技術和應用。”
未來,我們可能會看到多個殺手級的應用。鮑毅康展望道:在 5G 時代,5G 不僅將在消費者應用層面,還將在企業 / 行業應用層面甚至社會層面帶來諸多創新,在所有領域都可能出現“殺手級應用”。愛立信的戰略是要專注,我們將把解決連接性需求作為我們工作的最主要的重點。
“在 5G 應用過程中,我們其實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實現創新,然后彼此相互借鑒,實現更好的發展。”鮑毅康舉例稱,愛立信在南京工廠打造新的 5G 用例,這些經驗可以應用于美國工廠,愛立信美國智慧工廠的經驗又可以用于愛立信南京工廠,愛立信在愛沙尼亞或其他地方建設工廠時,又可以在之前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這些經驗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
目前,愛立信已經將 5G 網絡和技術應用到了愛立信南京工廠。南京工廠采用了 5G 專網,并已經正式商業化,5G 用例涉及生產、物流、培訓、研發和安全。例如 5G AGV(自動導引車)借助專網取代 Wi-Fi,掉線幾乎不再可能,AGV 設備的綜合效率提升 5%,調度系統轉移到邊緣云后也便于遠程維修和升級;5G 無人機盤庫“解放”了盤庫人員,庫存盤點效率提高了 50 倍以上。據悉,今年內,5G 網絡覆蓋范圍將擴大到南京工廠的整個廠區,面積超過 2 萬平方米,未來愛立信還將繼續在南京工廠擴展 5G 用例。
而在消費端,5G 也正在不斷定義新的“玩法”。比如戴上攝像頭或眼罩,通過 AR 的方式玩冰球,能夠得到非常獨特的體驗,還可以以 5G 的方式來滑雪,滑雪 4K 視頻直播、裸眼浸入 VR 等都能極大提升滑雪的體驗,而這些 5G 用例已經在全球范圍鋪開。
中國是 5G 市場領跑者
而如火如荼的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全球 5G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先行市場。
“從全球來看,中國肯定是 5G 市場的領跑者。我們之前預計到 2020 年底全球 5G 簽約用戶數達到 2.2 億,其中近 80% 都是在中國。”鮑毅康認為“在中國本土開展業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堅信愛立信必須要能夠進入那些具有創新性的、處于前沿地位的市場,而中國目前就是這樣的一個市場。愛立信在中國有 1.3 萬名員工,其中很多人都是在研發領域工作。愛立信和中國三大運營商都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我們非常重視中國市場。”
作為唯一一家參與了中國從 1G 到 5G 建設的通信設備廠商,愛立信正在進一步加大在中國本土研發的投入,推動中國的 5G 技術創新。過去 3 年中,愛立信在全球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增加了 30%,如今在愛立信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員工是在研發部門工作。而在過去幾年中,愛立信在中國的研發投入每年都超過 30 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研發活動都與 5G 有關。
近日,愛立信還被著名市場調研機構 Frost & Sullivan 評為“2020 年全球 5G 網絡基礎設施的市場領導者”。“未來,愛立信在研發方面會不斷加大投入,保持我們強有力的競爭性。”鮑毅康表示:作為一個全球性的企業,愛立信可以將在世界各地積累的經驗和收獲帶到中國來分享,助力中國本土的數字經濟發展,所以我們會繼續做好和所有運營商的技術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