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31 日,B 站宣布以 5.13 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歡喜傳媒”)。雙方將圍繞影視劇播出、影視 IP 衍生開發等進行一系列深入合作。
根據協議,B 站將以 1.48 港元 / 股的價格認購歡喜傳媒新發行的普通股 346,626,954 股,總認購價格為 5.13 億港元。交易完成后,B 站將持有歡喜傳媒擴股后總股本約 9.9% 的股份,成為歡喜傳媒的第四大股東。
歡喜傳媒和 B 站這一合作,接檔了年初和字節跳動的版權合作。今年 1 月 24 日,在多部春節檔影片因為疫情撤檔時,歡喜傳媒出品的電影《囧媽》宣布在字節跳動旗下的多個平臺在線首播,字節跳動向歡喜傳媒支付了 6.3 億元人民幣,與此同時,雙方簽訂了分為兩個階段的合作協議,第一階段于 7 月 23 日結束,第二階段從第一階段屆滿之日起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
《囧媽》導演徐崢同時也是歡喜傳媒的董事,此前他 6 億將《囧媽》賣給字節,外界對此的感知是,徐崢本質還是個商人,這步棋展現了商人的精明。而歡喜傳媒在接受了 B 站投資之后,左手字節右手 B 站,也同樣體現出了 “識時務”的本領,在當下哀鴻遍野的影視行業中,歡喜為自己贏得了喘息機會。
但與此同時,當 B 站逐漸在 PGC 展開拳腳,對愛優騰無疑也帶來了潛在的威脅。
歡喜傳媒:最現實的打法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歡喜傳媒由董平、寧浩、徐崢和項紹琨聯合創辦,于 2015 年入主香港上市公司 “21 控股”,而在香港上市,董平持股 19.1%,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徐崢、寧浩各持股 15%。艾媒咨詢 CEO 張毅向搜狐科技表示:“B 站還是看中了歡喜背后的這幫股東,都是行業里有票房號召力的導演。”
歡喜傳媒官網顯示,其股東導演包括寧浩、徐崢、陳可辛、王家衛、張一白、顧長衛、張藝謀,而簽約導演包括賈樟柯、王小帥、文雋等,從歡喜主要出品的作品來看,《我和我的祖國》《我不是藥神》以及《瘋狂的外星人》等電影也都在三十億票房量級左右。
電影及電視劇版權投資業務是歡喜傳媒的主營業務,其收益具體來自分授電影電視劇版權、分占票房、電影版權投資、其他媒體相關等幾個細分板塊。
2019 年,歡喜傳媒自上市以來首次扭虧為盈。財報顯示,2019 年全年,歡喜傳媒營收同比增長 366% 至 8.14 億港元,凈利潤 1.05 億港元。
“名導模式”是歡喜傳媒一直以來的思路,名導效應之下,影片票房有了基本盤保證,但隨著內地電影市場中,越來越多新生代黑馬導演作品開始獲得觀眾喜愛,“名導模式”難以構成盈利的萬全保障。
為未雨綢繆,歡喜傳媒的觸角開始拓展。
過去一年多時間里,歡喜傳媒大力向線上延伸,2019 年 3 月,貓眼 3.91 億港元收購歡喜傳媒 8.11% 股份,在獲得歡喜傳媒影視劇項目的投資及宣發權的同時,為 “歡喜首映”(歡喜傳媒旗下流媒體平臺)提供流量入口及推廣資源。目前,貓眼在歡喜傳媒最新股權占比為 6.26%。今年 1 月,歡喜和字節跳動的合作則再次拉升了歡喜首映的用戶增長。
在財報中,歡喜傳媒同樣表達了 2020 年對網劇的重點開發。報告稱,導演張一白執導的 16 集網劇作品《風犬少年的天空》預計于 2020 年上映;導演王家衛籌備監制和聯合導演的 12 集網絡系列影視劇《天堂旅館》正在前期拍攝籌備中。其中,《風犬少年的天空》正是落地于 B 站平臺。
截至目前,歡喜傳媒已和貓眼、字節跳動和 B 站三家達成不同程度的合作,且處于同步推進狀態。張毅告訴搜狐科技,歡喜在多個互聯網公司之間周旋,是基于當下的時間節點,最現實也是最符合股東利益的打法,“同類型企業來看,‘長久’穩定的數據是很難的,‘能夠賺好當前的錢’對于歡喜來講才是最重要的。”
8 月 28 日,歡喜傳媒發布的半年報顯示,與字節跳動第一階段合作已于 7 月 23 日結束,因受疫情影響,預計能從以上合作獲得的總代價將從人民幣 6.3 億元調整為人民幣 4.497 億元。
B 站:成績與時機
B 站入局影視并不晚,在 2015 年旗下就成立了嗶哩嗶哩影業公司,但此后,B 站的影視業務一度陷入低谷。
2017 年,嗶哩嗶哩影業遭大股東尚世影業 “清倉”,后者低價轉讓了 45% 的股權。尚世影業為東方明珠的全資子公司,曾出品《蝸居》《甄嬛傳》等熱門影視作品。和 B 站共同創立影業公司后,尚世影業曾在二次元影視領域有所布局,比如 2015 年,尚世影業接連投資《十萬個冷笑話》《VROOMIZ》等多部動畫電影。
而期間,嗶哩嗶哩影業參與聯合出品的電影項目有《神探夏洛克特別篇:可惡的新娘》、《我在故宮修文物》、《精靈王座》和《我叫 MT 之山口戰記》,只不過,雖然這幾部作品收獲了不錯的口碑,但票房表現卻并不理想。以《我在故宮修文物》為例,口碑不俗的情況下,票房成績卻只有 645 萬元。
當時還沒有上市的 B 站,仍停留在二次元的小眾圈層,一方面用戶基數薄弱,且資金能力有限,另一方面,用戶沒有對 B 站的影視內容形成認知,更重要的是,B 站當時還沒有成體系的出圈規劃,對電影業務的投資,無法和用戶增長以及商業化節奏相匹配,這顯然降低了影業的成功率。
2018 年 3 月上市以來,陳睿將 “用戶增長”優先級提升到最高,暫緩影視業務之時,B 站通過多樣化垂直領域 UGC 打開了局面,也就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創作者和用戶。
時至今日,B 站出圈之勢已成,在穩步提升用戶及會員數增長的同時,B 站也已暗自重啟了在電影領域的布局。大量購入經典老片版權之后,戰略投資歡喜傳媒,一定程度上說明了 B 站做電影的新思路。
新思路的引導下,B 站先是購入了一系列有觀眾基礎保障的影片,比如《哈利波特》、《指環王》、《霍比特人》、《蝙蝠俠》等系列電影版權。去年 9 月,《哈利波特》播放頁面僅上線一天,還未開播之時,B 站數據顯示,標記追劇的總人數已經超過 25 萬人。通過查詢 B 站電影板塊發現,B 站目前擁有版權的電影有 2800 余部,其中付費電影 41 部、大會員專享電影 1245 部。
而查詢天眼查數據可以發現,此前,B 站母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從未直接投資過影視公司,歡喜傳媒是第一家,這幾乎是一起 B 站階段性成績的標志性投資。
“對歡喜的投資,意味著 B 站開始與長視頻內容上游環節建立更深入的合作關系,而戰略投資相對購買版權來說更加穩定,同時也打開了更多投資回報的機會。”易觀高級分析師馬世聰向搜狐科技表示。
優愛騰:溫水煮青蛙
在今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陳睿預計 B 站月活數量將在第三季度達到 2 億,而此前,陳睿為 2020 年月活數定下的目標是 1.8 億,二季度財報顯示,當下月活數達到 1.71 億,也就是說,B 站 2020 年的月活目標將在第三季度實現。
可以看出,B 站在月活用戶數方面,超預期實現目標,而第一階段目標的實現,意味著 B 站可以開始向 PGC 內容產業鏈上游滲透,相比于三年前公司的狀態,B 站于前兩年分別拿到了阿里和騰訊的投資,資金充足,加之用戶數擴張到了一定水平,涉足 PGC 的底氣顯然更足了。
今年三季度,正值暑期流量高峰期,B 站推出了自制綜藝《說唱新世代》,直面對戰愛奇藝同期播出的《中國新說唱》第四季,同時,在影片《奪冠》十一檔上映之前,鎖定出品方歡喜傳媒,每一步都顯示出 B 站對時機的精巧把控。
盡管 B 站布局影視圈的意圖明顯,但 B 站目前影庫不到 3000 部影片,規模還比較小,無法和愛優騰在版權方面的常年累積相比擬,而且在 B 站投資歡喜之前,愛優騰也已經分別和國內頭部影視制作公司綁定,比如愛奇藝投資了萬年影業,騰訊旗下閱文擁有新麗傳媒等。
張毅向搜狐科技表示,以版權維生的視頻平臺是條不歸路,“投了就必須不停投,否則很難看到結果”,這顯然不是 UGC 起家的 B 站的思路。對于 B 站而言,即使進入影視領域,短時間也不會將其作為戰略重點,和愛優騰正面對抗,B 站更可能的思路是 “伺機而動”。但愛優騰仍舊需要警惕的是,在 B 站、愛優騰四方都多年虧損的狀態下,B 站相較于其他三方不同的成本結構以及社區屬性,有可能是其在今后后來居上的優勢。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B 站此前購買的《哈利 · 波特》系列并非稀缺資源,優愛騰平臺均能觀看,但當時 “B 站購買哈利波特版權”的話題還是沖上了微博熱搜,且超 20 萬人標記追劇。
其中一方面原因是,此前 B 站平臺上的影視資源確實不多,處于待開墾狀態,用戶對新鮮內容有興奮點,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愛優騰用戶粘性極低,如果當 B 站和愛優騰都上線了相同的資源,用戶會選擇哪個平臺?這或許是日后版權爭奪中,愛優騰最大的隱患。
搜狐科技采訪的多位 B 站深度用戶,均表達了會選擇 B 站的意愿。隨著 B 站逐步上線更多影視資源,甚至有更充沛的現金流購買版權,愛優騰的用戶流向 B 站是必然趨勢,這個過程可能不會很快,但卻是溫水煮青蛙。
字節跳動:不夠成熟的長視頻
先于 B 站向歡喜遞去橄欖枝的字節跳動,顯然在當下這個三角關系中,落到了弱勢位置。歡喜傳媒的公告中寫明,B 站成為歡喜第四大股東,B 站及其聯屬公司將獲授予歡喜傳媒主控之影視項目的優先投資權。
字節和 B 站在長視頻領域的交戰由來已久,二者常年爭奪 up 主,今年 6 月巫師財經出走 B 站,7 月敖廠長從西瓜視頻回歸 B 站,知名 up 主之外,一眾粉絲數 1 萬以上的腰尾部 up 主也在西瓜視頻的挖角范圍內。
西瓜視頻幾乎承載了字節跳動全部的長視頻野心。從 2018 年開始,西瓜視頻 “由短入長”,嘗試自制了多檔原生移動綜藝。2019 年 1 月的引擎大會上,時任西瓜視頻總裁的張楠就曾表示,西瓜的全新品牌定位是:聚合多元文化的綜合視頻平臺。
和 B 站出圈的路徑不同,西瓜視頻則一直在擺脫原本下沉的定位,而與海外內容平臺合作是其主要方式。8 月 27 日,科幻電影《雪國列車》第一季在西瓜視頻獨家開播,西瓜視頻和英國獨立電視臺(ITV)達成合作,而在此之前,西瓜視頻已經和 Netflix、BBC Studios 建立合作關系。
與此同時,字節跳動也通過投資,拉攏了泰洋川禾、吾里文化、鼎甜文化等 IP 版權公司。另外,字節跳動也于去年開始直接進入影視投資戰場,字節跳動旗下公司 “北京字跳網絡技術有限公司”陸續成為了《我和我的祖國》、《唐人街探案 3》等頭部影片的出品方。
隨著字節跳動在影視領域不斷出擊,外界開始產生 “字節跳動何時成立影業”的疑問,但字節對影視卻表現出搖擺的態度。
從西瓜視頻的首頁 Tab 可以看到,“電影”、“電視劇”被放置在了第三、四的位置,僅次于 “關注”和 “推薦”之后。而且在放映廳欄目內,電影板塊還設計了 “大片熱榜”、“即將上映”等榜單,影庫版權內容同樣豐富。
但在年初的《囧媽》事件之前,關于影視版權方面的積累,西瓜視頻一直表現低調,很少向外界主動傳達動態,和歡喜傳媒的兩個階段合作,也只是基于《囧媽》單獨影片的延伸。
四歲的西瓜視頻是字節跳動長視頻唯一的落地土壤,但在擺脫下沉標簽和引入高端內容之間,西瓜似乎還沒有找到自己的用戶群體,它還不夠成熟,導致字節跳動的影視業務難以有實質性進展,也就在投資頭部影視公司方面,不如 B 站果決。
歡喜傳媒一樁交易,映射出了多方的發展與抉擇,當越來越多的 “歡喜”被爭奪,有關長視頻的迭代也將徐徐展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