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十大坑“輕則謀財 重則害命”:你踩過幾個?

發布時間:2020-09-01 10:35:57  |  來源:中關村在線  

在互聯網應用以及智能終端高度發達的今天,很難想象還有這么多坑人的體驗存在。更不能忍的是,互聯網上的這些“大坑”都是商家為了利益而故意為之。真可謂“輕則謀財,重則害命”,但你還束手無策,氣煞人也!下面這中國互聯網十大坑,你又踩過幾個呢?

1、惱人的機器客服

近日某男子在騰訊公司墜亡事件引發關注,起因為該男子微信號被封,想找客服溝通解決但卻始終是機器人回復。男子氣不過,最終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雖然在整個事件上騰訊并不擔責,但也反映出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客服長期“失聯”的問題。哪怕有真人能接通電話,能成為一個負面情緒宣泄的出口,或許解決不止于此。

2、坑人的網紅爆款

如果您在電商平臺看到“抖音同款”、“網紅爆款”等諸如此類的產品,則需要格外謹慎。在這個萬物皆營銷的今天,“網紅”兩字基本已經跟“智商稅”刷上等號。

快速爆炒,刷粉刷量,瘋狂帶貨,銷聲匿跡。流水般的網紅,鐵打的殺豬盤,跟網紅沾邊的,很少有不挨坑的。

3、搶錢的音樂付費

“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付費曲”這句話描述的是2020年各大音樂App用戶的真實心境。為版權付費沒有問題,但是不花錢只能試聽1分鐘這就有點說不過去了。

不管怎么說,以前各大音樂App都能免費試聽完整一首歌,如今充了會員還要單獨購買,搶錢呢吧!

4、偷你隱私的電商

如果說音樂App是搶,那么電商App就是偷,它們正在悄無聲息地竊取隱私。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個段子:別對著手機說商品,不信你打開某電商App全是推薦的該商品。

很多視頻博主紛紛實驗結果屢屢中槍,手機監聽用戶隱私不再是秘密,只是咱沒地方說理去。

5、強制手機號注冊

如果說偷和搶都有防范的辦法,那么明著“要”就很難辦了,你不給人家不讓你用,這說的就是強制手機號注冊。

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國內很多用戶對個人隱私這么不在意了,因為在大環境下根本沒法在意。我們的隱私早就讓商家出賣多少遍了,隱私?呵呵,多少錢一斤?

關鍵詞: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