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多個國家也都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

發布時間:2020-06-16 08:23:54  |  來源:飛象網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也都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

上月底,SpaceX 載人龍飛船將兩名航天員成功送入國際空間站賺足眼球。

而在我國,衛星互聯網也被納入 “新基建”范疇,衛星互聯網將進入密集部署階段。

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正式拉開馬斯克在上月底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對象,源于其旗下太空探索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將兩名航天員成功送入國際空間站而開創歷史——這是民營企業首次成功實施的載人航天任務。

當然,馬斯克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未來幾年,SpaceX 計劃向地球低軌發射 4.2 萬顆衛星(1.2 萬顆已獲批準,3 萬顆已提交申請),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互聯網。

其實,美國近幾年涌現出以 OneWeb、SpaceX、O3b 為代表的新興商業航天企業都各自推出了數量巨大的衛星星座計劃,當然以 SpaceX 最為激進。

所謂衛星互聯網,是一種能夠完成向地面和空中終端提供寬帶互聯網接入等通信服務的新型網絡,具有廣覆蓋、低延時、寬帶化、低成本等特點。

而如今,全球多個國家也都在衛星互聯網領域競爭。目前已經有多個國家提出了低軌衛星計劃,頻軌資源競爭激烈。

歐盟早在 2011 年就決定將整合歐盟各成員國的資源,從歐盟層面大力發展泛歐衛星移動通信服務,使人們無論在歐盟多偏遠的地區都能利用衛星移動接收終端實現通信,實現 “無死角”通話、高速上網和收看電視。

而據報道,俄羅斯將在衛星通信領域的項目上花費 3220 億盧布(約合 43.6 億美元),其中 2800 億盧布(約合 38 億美元)用于部署全球衛星寬帶網絡。

在我國,衛星互聯網也被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疇,2020 年 4 月 20 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

根據麥肯錫預測,預計 2025 年前,衛星互聯網產值可達 5600 億至 8500 億美元。

5G 空天地一體化網絡據了解,衛星互聯網跟 5G 相比,衛星互聯網的總體建設和運營成本更低。小米董事長雷軍也認為:如果未來通信通過衛星覆蓋,建設成本要比 5G 基站低很多。“預計衛星互聯網將于 5-10 年內在國內成熟商用。”

但這并不意味著衛星互聯網可以取代 5G,相反二者是互補的。

傳統地面通信骨干網在海洋、沙漠及山區偏遠地區等苛刻環境下鋪設難度大且運營成本高,通過部署傳統通信骨干網絡在互聯網滲透率低的區域進行延伸普及已存在現實障礙。

我們知道,相比地面通信,衛星互聯網設施受物理攻擊及自然災害的影響小。而且能夠為偏遠、地面通信設施相對匱乏的區域提供全覆蓋服務。可以說,衛星互聯網將網絡覆蓋從地球二維表面延展到了近地三維空間,具有全球覆蓋、成本低、不受地域限制等顯著優勢。

觀看我國三大運營商,在努力建設 5G 的同時,在衛星互聯網領域也在布局。

2020 年 6 月 7 日,中國聯通發布了《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白皮書》,中國聯通希望通過運營商在地面通信網絡和行業應用中的牽引作用,加速空天地一體化融合組網應用場景和應用示范的落地。

中國聯通網絡技術研究院院長張涌表示:“5G 空天地一體化網絡將成為未來我國通信網絡的重要發展趨勢。地面通信系統與衛星互聯網已開始互補合作、融合發展,突破地表地形的束縛,逐步進入‘全球全域的寬帶互聯網’時期。”

而在此之前,聯通旗下的聯通航美對外發布了四項衛星互聯網產品,覆蓋海陸空通信以及遙感應用業務。

今年 4 月底,上海移動與蔚星科技合作共建 5G﹢衛星通信融合創新實驗室。實驗室是我國國內首個 5G 與衛星通信融合的仿真測試平臺。而早在 2018 年中國移動就在西藏實現了衛星 4G 覆蓋技術,該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西藏高寒牧區、邊境地區、通信盲區等傳統通信方式難以接入的區域。

而中國電信是天通衛星移動通信業務的獨家運營商。

國內衛星互聯網建設在我國,中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將由航天科技集團、航天科工集團旗下公司占主導地位,這兩大集團旗下正在低軌通信互聯網 “鴻雁星座”和 “虹云工程”。

據悉,“鴻雁星座”系統一期建設有 60 余顆骨干衛星構成,優先提供全球移動通信業務和重點地區的寬帶互聯網業務;二期拓展為 300 余顆補網衛星,將寬帶業務也拓展至全球,以服務 200 萬移動用戶、20 萬寬帶用戶及近 1000 萬的物聯網用戶,并在導航、航空、航海等領域提供綜合服務。整個計劃在 2024 年后完成。

“虹云工程”系統由 156 顆小型衛星構成,每顆 500 公斤,運行在 1000 公里的軌道上空,采用 Ka 波段通信,每顆衛星有 4Gb 帶寬的吞吐量。以互聯網接入為基礎功能,具備通信、導航和遙感一體化、全球覆蓋、系統自主可控的特點,以其高速率、低延時等特征,為全球用戶提供通信、導航增強和遙感信息一體化綜合服務。它優先向全球用戶提供 “寬帶互聯網”服務,并計劃于 2022 年前后將初步建成。

由于衛星互聯網均屬于高投入、長周期的高新技術領域,國內商業航天領域 99% 是國有企業。且目前行業涌現的大多數企業處于從起步到躍升的發展階段,體量較小,側重研發投入。

“因此,需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商業航天市場,從原有的科研模式轉向科研 + 大規模工業制造模式。”雷軍在今年 “兩會”期間關于衛星互聯網的提案中說,“希望加快發展衛星互聯網,降低民營企業進入衛星互聯網的門檻。”

如今,國內互聯網公司已經或多或少涉足衛星互聯網領域,例如:2018 年,斗魚公司的斗魚 666 號衛星也跟著長征火箭的步伐進入了太空,當然,這只是冠名。

而嗶哩嗶哩(B 站)計劃今年 6 月下旬發射一顆名為 “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遙感衛星,衛星所獲的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用于 B 站科普。

據悉,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已于今年 5 月 11 日出征運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目前衛星發射前的測試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如發射成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或將成為國內首個由互聯網公司定制的用于科普的視頻遙感衛星。

關鍵詞: 多個國家在互聯網領域競爭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版權聲明 - 招聘信息 - 友鏈交換

2014-2020  電腦商網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京ICP備2022022245號-1 未經過本站允許,請勿將本站內容傳播或復制.

聯系我們:435 226 40@qq.com